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湖南省刘大飞(图)

发布时间:2018-06-06 13: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2月 | 查看:1224次

在湖南安化县的雪峰山深处,45岁的护士长刘大飞驻守在这里的麻风村。缺医少药的年代,遇到麻风病人,人人喊躲,她却选择了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与世隔绝的地方,衣食住行不方便,她默默照顾村里所有病人的饮食起居。这一坚持,就是27年。

  既为病友抵抗病魔,更为他们守护心灵,为他们挡住他人异样的目光,帮他们重拾信心,过上正常生活。刘大飞就是这样一位护士。一月月一年年,人生最美好的27年,刘大飞倾注在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麻风村)的病人身上,用一举一动诠释着南丁格尔誓言。 

  刘大飞的坚守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干部”、“湖南省首届圣辉麻风病防治奖”、“湖南省护理学会优秀护士奖”等荣誉。去年5月,被评为“湖南好人·每周一星”,并荣获2016年中国好人12月榜“敬业奉献好人”,今年3月荣获“最美湘女”称号。2016年刘

  大飞先后赴湖南省长沙市和益阳市、江苏省泰州市参加全国卫计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表达了护理工作者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患者的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南丁格尔精神 。8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刘大飞的感人事迹,刘大飞同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是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学习的好榜样,是新时期最可爱、可亲、可敬的健康卫士。

  麻风村长大的“麻二代”

  刘大飞的父亲也是一位麻风病医生。早在1983年,她的父亲就在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的前身——安化天罩坪麻风病防治站工作。当时,麻风病还处于规定隔离治疗阶段,看到父亲经常上到海拔1174米的天罩坪山顶,刘大飞总是跟着去,还时常跟在父亲背后,看着他给病人治疗,人手不够时,还会帮忙递药打下手。“不怕!”刘大飞回忆说,虽然身边的小伙伴都被教导要离那些“麻子”远一点,但父亲却从未阻止过她上山。受父亲的影响,刘大飞对麻风病人少了些畏惧,多了些亲近。

  1990年,19岁的刘大飞从卫校毕业。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去了大城市,她却选择回到从小长大的麻风村当一名麻风病护士。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决定,但刘大飞反而为了却了父亲的心愿而高兴。19岁就继承了父业,大家都笑称刘大飞是“麻二代”,她不以为意,反倒觉得很亲切。

  “虽然我们的麻风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们还不能放松。现在村里现症病人还有好几个,治愈留村的病人还有几十个,每次社会普查都有零星的麻风病人发现,所以我们的工作不能停!”2014年,刘大飞的父亲过世,但他的这些话语,至今萦绕在刘大飞耳边,成为她坚守的力量。

  对每位病人都有一份牵挂

  对每一位麻风病人,刘大飞都有一份牵挂。给麻风病人溃疡伤口换药是她每天工作的重头戏。初到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麻风村)时,只有刘大飞一个人换药,从搀着病人到换药房、拆纱布、清洗溃疡、消毒、上药、包扎,每次都要忙上好一阵。“麻风病人的溃疡护理要格外细致,他们因为神经受损的原因,溃疡处大多没有知觉,容易反复发作,医护人员不仅要细心护理,还需定期检查,不能懈怠。”换药时,给病人架腿的支架是刘大飞找人专门定做的,这样能让他们更舒适的换药,而她自己却一遍遍的弯着腰,不厌其烦地履行着一道道换药程序。

  除了对麻风村里的病人悉心照顾,刘大飞还时常上门给麻风村外居家治疗的病人检查送药。72岁的何国华曾是一名麻风病病人,1976年来到麻风村,治愈后结婚,现居住在离麻风村不远的镇上。“主要是看看他的手、脚,还有腰,”路上,刘大飞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如是说。看来她对何国华的病情很熟悉。出门时,刘大飞关心的对何国华说“挺好的,没什么问题,何伯您要多注意身体。”

  60岁的方云初,从建村开始就住进了麻风村,一晃已经45年了。2005年,因麻风溃疡诱发皮肤癌变,方云初双脚溃烂严重,恶臭无比,医院都拒绝为他做手术。很多人都以为他熬不过这一关,但刘大飞并没有放弃。她围着他忙前忙后,帮他护理伤口,清洗衣服,熬粥煲汤,调养身体,又为他联系了国家麻风康复医疗手术队的专家,为他做了截肢手术,安装了假肢。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方云初依然健康地活着,时不时地为麻风村的病友们说一段书,讲一个笑话,是麻风村里名副其实的“开心果”。他说:“我一辈子没结婚,无儿无女,但大飞就是我的女儿,比亲生女儿还好的女儿!”

  刘大飞所在的麻风村,病人平均年龄62岁。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刘大飞一直挂心的事。刘大飞随身有个小本子,记录着病人们的生日、喜好、衣服尺寸、鞋码等。平时,病人有什么需求,她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外出时为他们捎回可口的点心、实用的物品,对刘大飞而言,都再平常不过了。每年大年三十,为让这群老人同样感受到家的温暖、年的欢乐,刘大飞总会陪着病友们吃上一顿团圆饭,如今,这在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麻风村)已经成为惯例。

  帮病人再度盛开生命之花

  女病人胡令君患麻风病十余年,面部毁损,丑陋不堪,丈夫无情地抛弃了她。孤身一人的胡令君只好到妹妹家暂住,周围的人都视她为“怪物”。2014年,胡令君被送进麻风村时不吃不喝,不跟任何人说话。刘大飞格外关心她,时不时给她送些水果和衣服。2015年初,胡令君病情恶化被送往医院抢救,她多次说“不如让我死了算了”。刘大飞始终陪着她,宽慰她:“你千万不能说这话,死了算什么,活着才有希望!”经过长达一年的心理疏导,刘大飞终于敲开了胡令君紧闭的心门。现在的胡令君开朗爱笑,不时主动护理其他病友,还自告奋勇当起了其他病人的“心理导师”。如今,她每天会和病友、当地村民一起跳广场舞。平时,她还爱将头发用一朵花状的发箍盘起,这是刘大飞送给她的。这朵开在胡令君头上的花,就是一朵强盛的生命之花。

  刘大飞深知,麻风病人的不幸是疾病和偏见造成的。她不仅希望为他们治好身体的疾病,更希望为他们消除社会的歧视。贵州籍病人郭登洲年轻时流浪至大福麻风村,一待就是30多年。2012年开始,年逾古稀的郭登洲,思乡之情渐浓,特别想回老家看看。但一个没钱又被亲友排斥的麻风病人,想回去谈何容易!为了了却老人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去看一眼的心愿,刘大飞经多方联系,终于在湖南公共频道“帮女郎”栏目的帮助下,于2013年3月,辗转千里,带着老人踏上了回乡之路。回到家乡,可郭登洲的亲人依然对他避而不见。刘大飞与郭老亲人进行了20多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沟通交谈,一再说明麻风病治愈后不再有传染性,这样,郭登洲的亲友才畏畏缩缩和他接触。这一次回乡,了结了老人的夙愿,却也伤透了老人的心,彻底冰封了老人的乡情。离开家乡时,郭老对他的亲友说:“我走了,再也不回来了。你们放心,有政府关心我,有刘护士他们照顾我,我死后就葬在湖南安化!”6个月后,郭老在麻风村安详离世。临终前,他朝刘大飞艰难地伸出两个手指。刘大飞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病友老彭赶紧握住他的手大声说:“老郭,你是不是要将那两万块存款让刘医生替你交给麻风村?”老人连忙微微点头,含笑看了一眼刘大飞,便安然的闭上了眼睛。握住老人的手,刘大飞失声痛哭。刘大飞知道,这笔钱,是郭老老家拆迁分给他的宅基地补偿款。老家有侄儿侄孙,他不给,却将钱留给了麻风村。两万块钱,数额虽然不大,却是老人对刘大飞以及这些子女辈工作人员真情付出的最高肯定,更是对麻风防治工作者无声的鞭策! 

  坚守,让丈夫也选择了回乡

  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想过要离开吗?面对亲朋好友的疑惑,刘大飞只是笑着说:“已经离不开了。”2010年,刘大飞的丈夫得到晋升机会,调到190多里外的县城任教。为了让她们夫妻团聚,一年后,组织上考虑把刘大飞调往县疾控中心。刘大飞并不想离开麻风村,但抵不住家人软磨硬泡,于是答应过去尝试一段时间。县城工作的日子轻松惬意,可她眼前总是浮现出麻风病友熟悉的面容,耳边常常回荡着麻风病友信赖的呼唤。离开麻风村的刘大飞怅然若失,她意识到自己的喜怒哀乐早已和那几十位麻风病友交织在一起了,她想,他们一定也在想念她。就这样,7个月后,刘大飞重新回到了麻风村。从县城回来的刘大飞,受到了麻风村全体病人的热烈欢迎,但有一个人却对她生了气,那就是他的丈夫雷鸣。对于妻子的工作,他给予了很多支持和理解,但对于她要求从县城调回来,却不能接受。刘大飞和丈夫反复沟通:“ 你是一名教师,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你离不开学生,同样我离不开病人。”这么一来,丈夫还是抛下埋怨,支持了她的决定。”2013年,雷鸣也选择了回来,回到镇上的职业中专,更回到刘大飞的身边陪着她坚守。

  科学的传播者,偏见的消除者

  护理麻风病人,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主动发现麻风病人,更是每一个麻风防治工作者的职责。平时,她要和同事们一起,翻山越岭,走村串寨去宣传麻风防治知识,排查潜在的传染者。这项工作看似轻松,但对于刘大飞来说,却觉得困难程度远超过对麻风病人的护理。有一次,他们下乡开展线索调查工作,需要对周边人群进行体检。可村民们认为刘大飞他们败坏了当地名声,不但辱骂医护人员,还砸坏了他们的工作车。炎炎夏日,被当地村民围困,没有茶水解渴,也找不到地方休息,直到当地公安赶到,才得以脱身。              

  为了消除村民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刘大飞经常带着同事们到附近的老百姓家里挨家挨户进行麻风病的科普宣传,并且到益阳市各个乡镇举行麻风病防治的科普讲座,告诉大家,麻风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治愈后的病人不再具有传染性。为了让大家相信,她还牵着麻风病人的手在马路上散步,同他们同桌吃饭。“我就是想告诉大家,麻风病并不可怕,他们很不容易,除了要忍受身体的溃烂,更要忍受外界的歧视。”刘大飞说。很多麻风病人即使治愈了也不想离开麻风村,不仅因为在这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护理,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没有歧视,生活比外界容易。

  从隔离治疗到居家治疗,我国麻风防治政策虽然早已赋予了麻风病人正常工作、生活的权利,但根深蒂固的社会歧视却依然普遍存在。“只有少一点偏见与歧视,多一点关爱与理解,麻风病人才能真正身心痊愈。”刘大飞动情地说,她渴望用自己的坚守来消除这份偏见与歧视。

  自强自立,助麻风病人回归社会

  “要想消除社会的歧视,我们要树立自立自强的形象,要让公众知道麻风病人并不可怕,麻风村同样也是一个宜居的地方。”这是刘大飞对麻风病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为此,刘大飞多方筹措资金,对大福麻风村进行改造,加装空调,添置不锈钢床、棉被和其他生活用品。她不仅要让病人们在麻风村生活得温暖舒适,更要改变人们心目中麻风村里阴暗恐怖的印象。现在麻风村里的病人们都感叹,就是家里也没有这样的设备,戏称住进了“疗养院”。

  刘大飞在努力改善病村居住条件的同时,还引导病人们改变自身的精神面貌。她发动病人和医护人员,逐步开辟了菜地、果园、鱼塘,盖起了猪圈、鸡舍。病人们有自己种菜养鸡的愿望,刘大飞便从农技站买来蔬菜种子、从养鸡场买来仔鸡,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病人都承包一个生产项目,进行互助生产。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每个病友都向灾区捐出了半个月生活费。病友们还主动参与所里的基础建设,砌墙、挖土,栽树、种草,通过劳动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大家的努力下,村里的老百姓开始尝试和麻风村里的病人们接触,还主动邀请他们去家里喝茶。这就样,横亘在人们心中的藩篱悄然瓦解,大福麻风村和麻风村里的病人们逐渐被当地居民所接纳。尤其让人高兴的事,当年在麻风村生活长大的小姑娘已经入读了当地中学,还有五位麻风病治愈者与当地村民组建了家庭,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小日子。每到夜晚,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麻风村)的病人们和当地村民一起跳广场舞的情景,更是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让刘大飞欣慰的是,2013年,麻风村终于迎来了两名女护士。“以前,一听说麻风村招护士,大家立马掉头就走,现在社会公众的观念真的是进步了很多。”招到了新人,身为护士长的刘大飞工作干劲更足了,她积极承担起传帮带的职责,带领年轻同事克服工作上的困难。

  为了加强麻风村和外界的沟通,刘大飞还四处奔走,到处联系公益机构来麻风村搞活动。现在,大学生志愿者们每年都会到麻风村看望病人们,陪他们一起做游戏、和他们讲外面世界的精彩、带来他们没有吃过的零食……

  看到这些,刘大飞发自内心的为这些变化而高兴。因为,她知道,偏见正在消除,麻风病人们的状况正在改善。而刘大飞自己,也会陪着这些麻风病人们一起慢慢变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