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山东张传玉:赤子情怀 情系热土(图)

发布时间:2018-06-04 19:3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0-01 | 查看:1681次

赤子情怀情系热土——记莒县供电公司中楼供电所所长张传玉

黝黑的脸膛,厚厚的嘴唇,结蚕的双手,健壮的体魄,朴素的装束,再加上朴拙的语言,初次见到莒县供电公司中楼供电所长张传玉的人,都以为他是个整日与土地打交道的庄稼汉。

“我是农民的儿子、复员军人、电力职工、人大代表、共产党员!”每当有人问他的工作时,他常常向别人这样介绍自己“五位一体”的身份。

而在日照供电系统,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自2000年担任中楼供电所所长以来,张传玉团结带领全所员工,开拓创新,积极奉献,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从2005年至今,中楼供电所一、二类障碍均为零次,创造了安全管理的新纪录。他积极服务“三农”,为当地橡胶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目前,该镇橡胶加工户达到11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橡胶加工年生产总值5.3亿元,利税6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橡胶之乡。他热情关心困难客户,先后拿出5000多元无偿资助困难客户。中楼供电所先后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在中楼镇开展的行风评比中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名。张传玉的工作也得到了乡镇党委政府和客户的充分肯定,被中楼镇选民推选为日照市人大代表。2007年10月11日,在日照市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他被评为“日照市十大诚实守信模范”。

(一)

作为供电所长,多年来,张传玉带领中楼供电所职工时刻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积极服务“三农”,全面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楼镇是传统的“橡胶之乡”,由于用电增幅快,一度出现用电缺口“瓶颈”。

为支持中楼镇的橡胶工业的发展,2004年张传玉积极争取资金40多万元,新架设了10千伏的供电线路10多里,安装变压器6台,增容630千伏安,满足了加工户用电。马亓河西村以前只有一台80千伏安的变压器,用电十分紧张。有位村民投资5万多元上的压染生产线,因用不上电闲置一年多。张传玉多方协调,帮助该村民筹资2多万元,新上了160千伏安的变压器,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电发愁了。

虽然中楼镇的橡胶产业名声在外,但由于多是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分散经营,影响了产业规模和升级,为此镇党委、政府决定建立橡胶工业园,把分散的橡胶民营业户迁到工业园内统一经营管理。但有一部分人由于散漫经营惯了,不愿意到工业园去,张传玉主动找到镇政府,去做这些经营户的工作。他讲明进驻工业园不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扩大品牌效应,而且政府对用电有补贴,电力负荷足,在用电的安全可靠性上有保障。经过他耐心细致地宣传,这些经营户全部搬迁到了工业园里去经营。现在这部分经营者,已从小规模的加工户成长为大企业,橡胶工业园里已有4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近万人,橡胶加工年生产总值5亿元,并以年20%的速度增长。

为更好地让电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张传玉经常主动到村委会了解用电需求,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作用,积极主动地搞好电力配套服务。去年黑涧村发展了150亩大棚草莓,为解决灌溉问题,在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张传玉抽出5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埋线杆,架电线,使农民在棚头安上电机就能灌溉。大棚草莓长势喜人,每个棚平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全村增收60多万元。

中楼党委书记王兴展说:“张传玉同志大局意识强,配合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从不讨价还价。我们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供电所走在了前头!”

(二)

张传玉以所为家,这里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张传玉常年在所里坚守岗位,值班备勤。不管什么季节,只要张传玉在所里,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打扫卫生,打扫完卫生又开始浇菜,然后和所里的值班人员一起吃早饭,早早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而每天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客户向所里打电话,一般又能找到他。二是张传玉关爱员工,把农电工当成自己的亲属,员工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使全所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气氛就象一个大家庭。三是张传玉把供电所当家一样整理经营,把过去一个寸草不生的供电所变成了现在一个果园、花园、菜园的“三园”式供电所,使一个僻远山区的供电所,成为日照供电公司最干净、清洁的供电所。

2003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创一流检查组到中楼供电所检查工作时,一进供电所,所有的人一下子就被所里优美的环境吸引住了,他们见到过各种设计新颖、甚至是豪华气派的供电所,但这整洁有序、具有田园气息的供电所他们是第一次见到。当检查组的人在供电所里的走廊上无意中摸了一下窗台时,竟无一丝灰尘,感到难以置信,就顺手再摸了一把窗纱,还是干净如初,所有的人员都啧啧称奇,他们感慨地说:“中楼供电所的纱窗都能如此清洁,真是罕见,其它的工作就不用说了!”

时值清明与谷雨的交替时节,我慕名走进中楼供电所,一进门,盎然春意扑面而来,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一座美丽的果园迎面映入眼帘:粉红的碧桃与洁白的梨花正在无拘无束地绽放,而杏花、油桃虽已花事阑珊,此时却是“绿树成荫子满枝”之时。到果园里细数了一下,还有石榴、柿子、龙须枣、山楂、樱桃等果树,仅桃树就有黄金桃、毛桃、油桃等三、四个品种。此外果园的四周还种有紫薇、玉兰、国槐、南天竹、腊梅等花木品种。东面是一片花园,樱花怒放,碧桃含情,紫荆花在热热烈烈地向人招摇。花园的东面有一个养鸡棚,棚里还有一颗正在开花的白色樱花,数只鸡正在枝条上惬意地歇着,这是所里利用空闲之地和墙角弯道建的养鸡场。

再向南又是一进小院,院子就是一座郁郁葱葱的菜园了。菜园里种满了辣椒、芸豆、土豆、丝瓜、芹菜、苔菜、菠菜、蒜等时令蔬菜。院子西头是一个养鱼池,除了数十尾红色的金鱼浮在水面外,下面便是机警的鲤鱼了,有的重达二、三斤。

院子里还有10来只虎皮鹦鹉,分别挂在国槐树上的几个鸟笼里,正在欢快地歌唱着。当我们走到笼前时,其中有一只孵着4只卵的雌鹦鹉耐不住寂寞,把头从孵卵箱里伸出头来,与箱外的雄鹦鹉忘乎所以地KISS,让人忍俊不禁,有人激动地拿出手机抢拍这难得的镜头。

菜园的东南角,还有一片竹林,远望颇有“禅房花木深”的味道,不禁前往。近前但见竹林丛中立有一条搭着棚架的小径,我信步走进,原来是所里的卫生间,里面冲刷的没有一点异味,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我还见到了那条经过张传玉军事训练过的护院狗,全身黑色,油光黑亮像黑锻一样,张传玉和所里的农电工都叫它“黑子”。“黑子”见了我不温不火,你走到那里它就跟你到哪里,既不咬你,也不亲你,庄重得很,我知道它在执行它的职责了。我听说“黑子”非常守规矩,只呆生活区,不去办公区,决定试试它,于是就故意向前面的办公地盘走去,它跟着我走到花园处就真的停了下来,远远地目送你。后来我知道了这只狗的来历,“黑子”原来为镇里的一家银行部门所养,当这家银行撤销后,“黑子”就没人要了,成了一只流浪狗,张传玉听说后,就把它找回来收养了。都说狗通人性,在“黑子”身上太明显了,它知道是供电所收留了它,就把供电所的人当成恩人,所以在所里看门护院,尽职尽责。张传玉又用从部队里学到的知识,对这只狗进行了训练,效果很好。比如,“黑子”从不去供电所的伙房,既便有人把它抱进去,一放下它马上会自己跑出来;白天见了生人不咬不叫,但到了晚上听到动静遇上生人,它却狂吠起来。这么多年来供电所没有发生过一起被盗事件,与“黑子”的功劳密不可分。张传玉说“黑子”通人性,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切实体现。

今天当我们到中楼供电所参观这座花香四溢、树木葱郁、菜蔬满园的供电所时,谁又知道它的前身曾是一个寸草不生的变电站。

中楼供电所在1998年前还是一个变电站,现在所里的果园区就是过去变电站的高压设备区。当张传玉1999年任供电所所长时,所里全是那种不长庄稼、不生草,在当地被称为“死黄泥土”的土质。张传玉一上任就带领全所人员,到河沟里挖淤泥,用手扶拖拉机共拉了60余车,把所里的“死黄泥土”全部换掉。死土变成沃土后,张传玉开始种树植草,使供电所见了绿色,焕发了生机。

在过去,个别农电工出去干活时常有吃请现象。张传玉就借2000年实施“彩虹工程”之机,到镇政府审计部门去查帐,发现有在村子里吃招待记录的农电工,回去后即对当事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其退还招待费,惩一儆百。事情并没有至此为止,为彻底解决农电工的吃饭问题,杜绝吃请现象,张传玉在所里建起了伙房,实行集体就餐。为节省费用,张传玉便开始在所里种菜,把农村发展庭院经济的思维带到供电所,利用所里的空地,种菜、种树、种花,既为职工谋福利,又美化了环境。经过3年的精心地侍弄,他把中楼供电所整理成了花园、菜园和果园的“三园”式供电所。

由于管理得好,所里种的菜常常吃不了,张传玉就拿出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腌制酱菜的绝活,把萝卜、辣椒等菜蔬腌制起来,放着以后吃。而且为保证腌制的口味,前年的腌菜今年吃,去年的腌菜明年吃。现在所里还储藏着两大缸酱菜呢。为进一步改善员工伙食,他还在所里挖了养鱼池养鱼利用墙角过道养鸡,每当员工值夜班执行抢修任务回来时,就杀鸡烹鱼慰问员工。

现在,在中楼供电所,不论是所长还是农电工,在所里吃一样的饭。正式工每月交伙食费40元,农电工每月交15元。既卫生,又实惠,对全所清正廉洁起到了很好地保证作用。

“你每日光喊着关爱员工,建设和谐供电所,怎么关爱?这也是我当时在供电所种菜、养鸡的一个出发点。”张传玉这样介绍道。确实,中楼供电所就像一个大家庭,张传玉关爱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员工也把供电所当成自己的家。所里的工作,只要张传玉安排了,员工们加班加点,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

细细想来,“三园”式供电所已超出它单纯的办公用途,张传玉把它的功能延深到了合理利用办公土地,美化环境,为农电工创造福利,推行精细化管理,营造和谐等方面。张传玉没学过园艺,没学过园林设计,没学过美学理论,但他把供电所整理的如此美观实用,就是源于他对供电事业的执著追求,源于他对农电工发自内心地关爱,源自他热爱工作和生活的和谐统一。

为了建设和谐供电所,张传玉把精细化管理也应用到内部管理。他教育所里的员工要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特别是在用电上,不能因为自己是干供电的,就可以无所顾忌地用电。而他自己也从未在所里大手大脚地用过一度电,对所里的用电他是精打细算,他曾说浪费与贪污相比性质不同,但都是犯罪。

(三)

敦亲睦邻,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楼镇,张传玉以福荫桑梓的赤子情怀,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以一个电力职工的实际行动传承着这种美德,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周围的群众,爱心广被,惠泽乡里,深受当地父老乡亲的敬仰。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传玉经常用“农民不容易,对农民要有难必帮,有愁必解,有求必应”教育干部职工,并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农网改造的时候,得知中楼镇马家西楼村翟瑞明的母亲是烈属,张传玉自己拿钱为她交上了100元的网改费。望着家里明亮的电灯,83岁高龄的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还是共产党好啊!”每逢中楼镇大集,老人总是先到供电所去坐坐,和帮她的人拉拉呱。

2000年春天,彭家峪村一户电表坏了,得知换新电表要花30块钱后,那家的妇女愁得当场掉下了泪:“孩子他爸外出打工没挣着钱,孩子的学费都还没借到,上哪里找30块钱……。”张传玉听后二话没说,从兜里掏出100元硬塞给那位妇女,让他到站上买块新表,剩下的给孩子交学费。

从2001年开始,张传玉家突然多了一个亲戚,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逢年过节就来他家,每次来妻子还亲自带着她到县城,回来后全身上下衣服都换成了新的,当别人问起这是他的什么亲戚时,他总是微笑着说:“捡来的一个闺女!”。

其实这位“闺女”是张传玉资助的一个失学儿童,家住中楼镇陈家西楼村,名叫陈文慧。2001年,刚上一年级的陈文慧就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得知这个情况后,张传玉找到陈文慧家,主动承担起了陈文慧每年的学杂费。每到寒、暑假和春节,张传玉就把小姑娘接到家里住上几天,给以无微不至地关爱,让孩子体验人间的真情。在张传玉的资助下,陈文慧刻苦学习,现在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年年全班第一。每每提到这个“闺女”他都很自豪:“孩子争气,有出息,我还要资助她上大学!”

“乡风文明”,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标准和要求。张传玉在用自己的善举感染周围的同时,也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乡村的文明风气,推进和谐乡村的建设。今年的2月28日,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张传玉,在审议日照市《政府工作报告》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激动地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如五保户等,非常暖人心。”

张传玉不抽烟,不喝酒,一身工作服从年头穿到年尾,生活过得相当俭朴,几年来却拿出四、五千元无偿地资助困难群众。

中楼镇有65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一两个孤寡老人或空巢留守老人。这部分人一月用电量也就一、两度,但有的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有时连这一、两度的电费也交不起。多年来,张传玉和所里的同志就主动负担起了这部分孤寡老人的电费。一个月钱不多,也就是四、五元钱,但月月如此,却也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中楼镇,张传玉爱管闲事也是出了名的。对乡村的一些陈规陋习只要他碰到,总要过问一下,特别是对一些因用电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及不孝之事,他知道后从不放过。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农村,民风淳朴,应该说很多人都能自觉地赡养父母,但也有部分人对年迈的父母却不管不问了。去年冬天,中楼镇埠后村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来找张传玉,要张传玉帮她送电。原来,这些年老人一直与儿子一家合用一块电表并给儿子交电费。当老人的儿媳妇去外地时,想让婆婆跟她一块走去照看孩子,但婆婆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伴,不愿去,这位儿媳妇就把自己房子里的电闸拉下,不让婆婆用电。张传玉听后很生气,立即安排所里的工作人员把电给老大娘送上,又径直找到村干部,共同做这位儿媳妇的工作。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说得这位儿媳妇连连点头,电接上了,婆媳关系也好了。张传玉说:“事就怕摆出来,毕竟这不是件光荣事,人都要脸。”

去年秋天,镇里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支书找张传玉求援:“老张,我用不上电了,你帮帮我吧!”原来老人有七、八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现在年迈体弱的他和小脚老婆靠土地艰难度日,众子女却对他们不再管问了。张传玉听后直接去找了住在附近的大女儿,要她带头替父母交电费和赡养费。大女儿红着脸说家里兄弟们都不问,她出嫁的女儿怎么管。张传玉说从你先交,你的其他几个兄弟我去找,大女儿最终把钱给了他。他后来又找到老支书一个儿子,向他讲赡养老人的责任,那个儿子羞愧难当,马上掏出100元交给了他的父母。后来那位老支书专程到供电所找张传玉道谢:“张所长,如果没有你的帮忙,我和老伴的下半生都不知怎么过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今年已52岁的张传玉正象一匹马不停蹄的老骥,带领着他的农电工,在马鬐山下,在希望的田野,奔向新电力,奔向新农村,奔向新服务,奔向新的征程……

来源: 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