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山东张瑞兰:柔肩撑起和谐天空(图)

发布时间:2018-06-04 19:2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0-01 | 查看:1439次

柔肩撑起和谐天空——记阎庄镇中心小学教师张瑞兰

拉扯三个兄弟、支持丈夫服役、教导学生成才……作为一个嫂子、一名军人的妻子、一位人民教师,张瑞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和谐天空。

张瑞兰,今年35岁,是莒县阎庄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多年来,她凭着对学生独有的挚爱和对军人矢志不渝的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凡的业绩,走过了一段虽然艰辛,但却充满着光荣、骄傲和自豪的历程。

用一个妻子真挚的爱为丈夫的事业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用一名军嫂神圣的爱为军营谱写着美丽的乐章,用一名教师无私的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做军人的妻子,她无怨无悔

1994年张瑞兰师范毕业后,经人介绍与在青岛某部服役的张子晓确立了恋爱关系。当时,许多同事、亲戚朋友对此都很不理解。

“机关事业单位好青年有的是,干吗找个当兵的?”“真不知远在他乡的大兵有什么魅力?”一时间,议论纷纷。

可她从小就崇拜军人,觉得军人不仅值得去爱,而且是最可信赖的人。

张子晓父母早亡,弟兄五人,他排行老二,是大哥大嫂省吃俭用拉扯着他们兄弟四个,并把他送到了部队。多年的操劳,大哥大嫂积劳成疾,落下一身的病,生活相当困难。看到这种现状,开朗直爽的张瑞兰决定提前嫁到张子晓家,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大哥大嫂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好和大哥大嫂共同拉扯下面的三个弟弟,更重要的是能让张子晓安心的在部队服役。

她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1998年3月,张瑞兰与张子晓仓促地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

结婚后她才知道,现实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样充满诗情画意。她深深地体会到,既然选择了做军人的妻子,那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为家庭奉献,为军营奉献,为国家奉献。

三个小叔子都在上学的年龄,最小的才上小学四年级,每天三时吃饭上学全得靠她。家中一贫如洗,除了三个弟弟的几件破衣、几本旧书和近万元的债务外,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一向坚强的她默默地把这一切都承担了下来。每天放学回家,张瑞兰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做好饭,尽量让三个小叔子吃的香甜可口,自己从来没有因家务事迟到一次或给学生旷过一节课。

张子晓从小失去了父母,对自已的哥嫂感情很深。结婚后,张瑞兰始终视大哥大嫂如公婆,一旦有时间,就去帮他们做家务或下地干活。

2002年插稻子的时候,大嫂得急病住进医院,需要照顾,而农活又不能耽误。本来就有病在身的大哥,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那些天早晨,她都是先做好饭给嫂嫂送去,再跑到地里拔苗插稻。插完三亩水稻后,她的手腕和指关节全部累肿了。怕大哥大嫂担心,她坚持咬紧牙关,从没说过一个累字,只把疼痛埋在自己的心里。当张子晓打电话询问家中的情况时,她总是报喜不报忧,不让他为家里的事分心。

看到别人家里都用上了手扶拖拉机,而大哥却还是用人力拉车,腰都累弯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瞒着丈夫硬是从自己的工资和丈夫给汇的津贴里挤出5000元,给大伯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并用三年时间还上了近万元的债务。

当张瑞兰有了两个月身孕的时候,妊娠反应比一般人厉害,恶心、呕吐折磨得她滴水难进,只有靠打针才能止住。丈夫不在身边,只有大嫂和母亲轮流照顾她。当同病房的人问起公婆和丈夫的情况时,从来有泪不轻弹的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

2000年9月,张瑞兰在临产的前两天被医院告知,因胎位不正必须做剖腹产手术。恰在这时,丈夫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战备执勤紧急任务的命令。

丈夫在电话里对她说:“瑞兰,实在对不起,因公务在身,我不能陪你了,请谅解”。此时此刻,他何尝不想回到张瑞兰的身边陪伴着她呀。

然而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她更清楚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做一名军人的妻子就意味着奉献。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对丈夫说:“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就这样,当孩子呱呱落地、睁眼看世界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妈妈,爸爸却在遥远的南海。直到孩子过百日时,丈夫才从部队回来与母子团聚。回来后,他特地到县电视台为她娘俩点播歌曲《真的好想你》,以表达对她们母子的歉意。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张瑞兰把泪水咽到了肚子里,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丈夫在外当兵,最不放心的就是家中正在上学的三个小弟弟。在工作上张瑞兰是要强的人,每年的教学成绩都居全镇第一。为了照顾好三个读书的小叔子,不让丈夫分心,也为了自己能安心教学,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她毅然把孩子送到了娘家,每天最多给孩子喂三次奶,有时忙了中午不能回家只能喂两次。当孩子刚满周岁时,她又咬牙给孩子断了奶,把照顾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母亲,自己则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和照顾三个小叔子上面。

做学生的妈妈,她充满激情

作为一名教师,张瑞兰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关爱学生。

课堂上,她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授知识的同时,她还向学生讲述做人的道理,循循善诱,语重心长,课堂气氛活跃,被同学们誉为“魅力老师”。

她默默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开学生心结;她跟踪毕业生情况,为学生就业疏通渠道;她关爱贫困生,为他们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她经常把学生带回家,亲自为他们下厨,学生们都亲切的叫她“妈妈老师”。

2007年班上有个学生,父母离婚,都各自重新组建家庭,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缺乏父爱母爱的她郁郁寡欢,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时歇斯底里,大喊大叫,扰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

张瑞兰却主动与她“结对子”,每个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50元资助她。冷了,她掏钱给她添衣;瘦了,为她增加营养;病了,带她看医生,甚至冒着被打的危险给她喂药。在张瑞兰的管护下,这名学生的病情大为好转,人干净了,脸也红润了。

张瑞兰用爱心和诚心感染学生,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存在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是她的心愿,坚持“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我能行”教育。

张瑞兰班里有一个孩子学习较差,上五年级了,拿笔的姿势都不对,书写潦草,考试书写成绩不合格。遇到这样的孩子,她没有放弃,而是一遍又一遍地辅导,手把手地教,孩子写的字哪怕有一点点进步,她就眉开眼笑地说:“你看这个字写的多漂亮啊!有进步!每一次的进步,老师就会奖给你一个红五角星,让我们一起加油吧,相信你是最棒的!”就这样,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练习中,在张瑞兰一声声的鼓励中,孩子进步了,那个学期她的书写成绩一跃成为了“良”。孩子们的父母感激地说:“孩子在您的手里,我们最放心,您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2001年的春天,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张瑞兰因长期操劳,身体极度虚弱,医生和学校领导强制她住院治疗两个星期。一天,学区的校长来医院看她,闲聊中向她说起了郭家当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调出后,至今没人教。当时离毕业仅剩下两个月的时间,领导、家长和学生正在为此事着急。

张瑞兰听了,当时心里就像堵了一团麻,心想毕业班还有一门课没学完怎么毕业?她的脑子里浮现出一张张期盼的脸,她是个送毕业班的老师,怎能坐视不管。张瑞兰决定停止住院治疗,到郭家当门小学去任教……

张瑞兰来到郭家当门小学,当她站在讲台上时,49张笑脸迎着她,一双双期盼的目光注视着她,使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圣感。

晚上回家后,张瑞兰一边打针,一边备课,睡前还要批改完作业。酷热的夏夜,累了,她就靠在沙发上睡一会儿,醒了,继续工作。人整个瘦了一大圈,回家休假的丈夫见她如此卖力,急得大喊:“你不要命了。”

张瑞兰在这仅有的两个月的时间里,采用优化统筹的办法,授完了全部课程。她的行动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学生家长。中午,家长们让学生给她捎来包子、馒头、油饼、桃酥等食品,还有西瓜、水果等等……。以这种淳朴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的敬意与感激。毕业了,学生们团团围着她不肯离去,眼含泪珠:“老师您几时再教俺?”一句话说得张瑞兰的鼻子酸酸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这一年,该班学生以百分之百的及格率全部升入初中,成绩居全镇第一。

在张瑞兰的班级中,悬挂着一个红色日记本,这里面记载了她每天对班级和学生们的殷切希望及共勉:有的写着“姚硕同学,老师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送给您好吗?有的写着,“贺淑涵同学,你热爱读书,你的作品文采飞扬,是我们阎庄中心小学的小作家,同学们正在向你看齐……”

同学们每天都要翻一翻这个日记本,从中感受着老师的一份份希望与关爱,这个日记本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温暖、激励着每个孩子的心。

在领导、同事们的眼里,张瑞兰是个“铁人”。年轻的郭宝华老师深有感慨地说:“人家张老师工作起来,简直是达到忘我的境界,对我们这些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教师那真是一种震撼,她不仅是我们和蔼可亲的大姐,也常常激励我们进步。”

也许她做的事情件件都很平凡,但平凡中却见真情。张瑞兰那种对学生的耐心、细心、爱心犹如一股潺潺的暖流,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滋润着他们茁壮成长。

做个善良人,她心底坦然

看到嫂子整天为家务、工作、孩子累得面容憔悴,张子晓的三弟、四弟动了辍学打工和嫂子一起承担家务的念头。张瑞兰知道后,狠狠教训了他们一顿:“以后谁也不许再给我提打工的事,要是有一个不上的,我就跟你们二哥离婚!”

说实话,她对两个小叔子从来没这么严厉过,也从来没发这么大的火,但她也是恨铁不成钢啊!每一个周六的晚上加班烙煎饼到半夜,她知道弟弟学习特别用脑,非常辛苦,生活很节俭,需要加营养,她平时舍不得给孩子买好东西吃,省下的钱给弟弟们买生活补助品,每一个周末,校园门口都准时出现她熟悉的身影。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她耐心的教育和精心呵护下,三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山东大学,如今已在南方工作,结婚成家;四弟在二哥的影响下,从学校报名参了军,转业后在临沂工作;最小的五弟如今大学毕业去三弟那边工作。

五弟在家信中这样写道:“我们虽然过早地失去母爱,但是我们从二嫂的关心中又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母爱。我们一定虚心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

在弟弟眼里,张瑞兰是个好嫂子,在学生眼里她又是一个好教师,在邻居眼里,她更是一个热心人。

1998年7月,由于劳累过度等诸多原因,张瑞兰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做手术。同病房的一个农村大姐,孩子刚八岁,在乡下查出了子宫瘤,在做手术前又查出了癌症,做手术需要大笔的钱,由于家中非常贫穷,丈夫跑了两天仅借到800元钱,背地里哭得非常伤心。

张瑞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三天,丈夫刚从部队带了2000元来医院,她顾不上自己手术后的疼痛,说服丈夫替人家先垫上医疗费,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张子晓也被妻子的深明大义所感动,把钱给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况且自己还缺1655元钱医疗费未交,这些在别人眼里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硬是做到了。

当张子晓搀扶着张瑞兰把钱全部交给那位大哥的时候,憨厚的农村汉子呆住了……,要知道,因为家里穷,他给一个很近的亲戚都跪下了,也没有借到钱,生活对他已经是崩溃了……。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却如此慷慨地帮助他们,做梦都想不到,拿着这钱他愣了半天,哭着跪下说:“您就不怕俺还不起……”。

张瑞兰连想也没想就说:“钱,俺们不要了,只要大姐健健康康得活着,俺就放心了!”张子晓又回家借了钱给张瑞兰交了住院费。

“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过去几个月,那位可怜的大姐就被癌症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此后的日子里,张瑞兰给那个没娘的孩子时常寄衣服、钱,只要一有时间就去看望孩子,教育他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孩子经常在电话里说:“老师妈妈,是您教育了我,是您给了我学习的力量,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如今孩子去了专业技术学校学习,成绩非常突出。

2005年冬天的一个深夜里,“嘭—嘭—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张瑞兰从睡梦中惊醒,敞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的张立树大爷,他的儿女都在外边工作,他家大娘的急性哮喘病又犯了,张瑞兰急忙从自己家里推出三轮车和大爷一起把大娘抬上去,送到医院,大娘的病终于得救了,医生说:“幸亏你们来的及时,要不然就晚了。”

这一夜,张瑞兰一直陪着大娘到凌晨三点多,大爷说:“闺女,这里有我看着,你快回家看看孩子吧”。这时,张瑞兰才想起自己五岁的儿子还一个人在家里。当她匆匆赶回家的时候,孩子只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地上哭,不停的喊着“妈妈,妈妈……”。惊呆了的张瑞兰抱起自己的孩子后感到浑身冰凉,急忙把孩子揣在了怀里,许久才暖和过来。那一夜孩子也患上了重感冒,一连打了七天吊瓶才好。在这期间,她一边和孩子打针,一边也不忘去照顾大娘。大娘出院后,逢人就夸:“瑞兰比俺亲闺女还要亲,上次要不是她,俺这条老命早没了!”如今,她的儿女们都视张瑞兰为自己的亲姐姐,张瑞兰也不时照顾着两位老人。

这就是生活中朴实、善良的张瑞兰,在与人为善的时候,同样也沐浴着生活的阳光。

在张瑞兰的支持下,张子晓也在部队里多次立功受奖,成为部队上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张子晓在部队除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不断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一些与他的专业有关的书籍,埋头苦干,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专业知识也学得非常精通,深受领导、同志们的好评。工作、生活中小两口相互影响,相互激励进步,2007年张子晓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光荣转业并参加了安置考试,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县直单位的一名正式工作人员。

为了部队的建设,为了教师神圣的职业,为了丈夫的工作,为了家庭,张瑞兰硬是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工作和生活的两副重担,她也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赞誉。

她年年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学能手、“巾帼岗位明星”,还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02年,被青岛部队评为优秀军人妻子;2004年,被评为山东十佳军嫂,山东省三八红旗手;2006年,被评为感动日照十佳人物;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日照市十大道德模范。中国海军报、齐鲁晚报、日照电视台、日照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来源: 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