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30 08: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2月 | 查看:697次
人物故事:
(事迹简述)
从当上石化女工开始,张恒珍23年来坚守生产一线,刻苦钻研,在40多万次操作中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成长为“石化名匠”,每年累计义务献勤加班加点100多天,提出和解决技术瓶颈问题136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100万元,为茂名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和创造多项国内纪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说,要做石化行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事迹描述)
张恒珍,女,48岁,中共党员,现为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裂解车间压缩分离班长、公司首席技师。
她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吃苦钻研,勇于创新,成长为裂解装置操作的“技术大拿”。23年,40多万次操作,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其操作命名为《茂名乙烯“1号裂解装置分离系统张恒珍操作法”》,先后参与完成裂解装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提出并参与解决了影响裂解装置长周期运行效率的瓶颈问题136项,直接创造效益6100万元,为茂名乙烯装置创造多项国内纪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张恒珍每年累计义务献勤加班加点100多天,装置大修、开汽和重大技术攻关的关键时候,她常常连续多天坚守现场。她热心“传帮带”,将自己的绝技倾囊相授,带徒51人。她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最近,被中宣部树为弘扬石油精神先进典型。
拼搏,普通工人炼就操作大师
1994年,张恒珍从兰州化工学校毕业,分配到了茂名石化裂解车间工作。在人才济济的裂解,无论是拼学历,还是论资历,对于中专出身的她来说都得“靠边站”。但张恒珍读书时就深为铁人王进喜事迹所感动,从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就暗下决心:“学习铁人精神,争做最优秀石化工人。”
立志容易,践行何其难。裂解装置是乙烯生产的“龙头”,负责向下游装置提供原料,其操作条件苛刻,高温达1200度、低温达负165度,压力达13.2兆帕,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单单控制参数就有12000多个,生产一旦波动将影响全厂生产。
如何把如此重要而又“敏感”的装置操作技术吃透?倔强的张恒珍铆足了劲。为了掌握生产工艺原理,她常常挑灯夜读,硬是把《乙烯装置技术与管理》《乙烯生产技术》等十几本技术资料啃下,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两尺多高;为了熟记现场流程,她天天“泡”在现场,就连男同事都畏惧的高达110多米的乙烯塔,张恒珍说爬就爬,塔里61层塔盘的分布和设计情况,她是如数家珍;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她在操作台前常常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正是凭借着不怕苦的拼搏精神,张恒珍炼就了一手绝活。23年,40多万次的操作,她始终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尤其像最“骄气”的碳二加氢系统,稍有不慎,就会使反应温度由几十度瞬间升到几百度(俗称“飞温”),严重影响安全运行。而每逢装置开停车,张恒珍主动扛起碳二加氢操作重责。有一次开车,张恒珍坐在操作台前整整7个小时,寸步不离、粒米未沾,眼睛一直盯着碳二加氢系统,她大胆优化开车升温方法,精细调整,不仅杜绝了“飞温”现象,而且从第一台石脑油炉投入到碳二加氢产品合格,仅用时7个半小时,开创了行业先河。
“把每一个指标都当作一件工艺品去雕琢。”追求极致成就了张恒珍,使她由一名工人炼成了操作大师,同时也为茂名乙烯装置创造多项国内纪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开出国产装置高水平
2004年12月,茂名石化动工建设我国首座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而这套大乙烯装置也是首套国产化装置,设备国产率达87.8%,其中关键设备和技术都是国内研创并首次应用。
如何驾驭这套开先河的国产化裂解装置?张恒珍主动请缨,运用自己10多年的积累,查出了制约装置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105项,发现了影响系统开停车和装置正常运行的仪表问题556个。
2006年9月16日凌晨,为准备装置开车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的张恒珍在休息室躺下不到1个小时,又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压缩机要开,还是要你来操作才放心!”打开门,车间领导满含歉意对她说。
张恒珍用冷水洗了一把脸,重新坐到操作台前,一直坚持到17日早上,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为了稳住生产,她在装置度过了整整8天7夜。
“茂名乙烯跳动着中国心”,茂名石化100万吨乙烯自主创新成果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集中报道。
然而,新装置开起来不容易,开好开出高效率更难。2007年3月,开起仅半年的装置出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脱甲烷塔塔顶带乙烯,导致乙烯产品不合格。大家开始担心:刚开起的百万吨乙烯会不会停下来呢?
“没有经验,就自己创造经验!”张恒珍艺高人胆大,她建议,降低塔顶温度,回收乙烯提高产量,减少装置的能耗、物耗,实现优化操作。
这个建议理论上行得通,可是涉及到设备、工艺设计以及工艺操作等诸多因素,具体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车间经过认真研究,采用了她的建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张恒珍一次次地到现场确认,一个个操作参数地反复调试。
终于,她找出了处理问题的突破口。2007年4月,经过优化的脱甲烷塔顶温度趋于稳定,塔顶损失由2.8%降至0.5%以下,不但稳定了装置生产,而且每年增效高达3542万元。尝到甜头后,她和团队一鼓作气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使这套国产化乙烯装置开出了令国内外同行称道的高水平,为大型乙烯装置设备与技术国产化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奉献,彰显报效石化情怀
张恒珍出了名,拿到了很多荣誉,与此同时所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但她不忘初心,依然坚守在生产一线。“把工作干到极致、让指标越来越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以忠诚和奉献回报企业。
为了让工友少走弯路,张恒珍把自己多年的操作心得和经验,融入岗位操作法中,被命名为《茂名乙烯“1# 裂解装置分离系统张恒珍操作法”》。这套操作法如今已经成了茂名石化培训裂解员工和解决日常操作难题的“宝典”。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恒珍热心“传帮带”,编写了《分离系统仿真操作手册》、编写2520道题完善《乙烯装置精馏工种题库》,为中国石化编写了近8万字的脂肪烃乙烯装置操作工分离系统工艺培训教材,两次担任中国石化高级技师培训班脂肪烃分离工艺讲座教师,将自己的绝技倾囊相授,带徒51人。如今,她的徒弟遍布国内各大裂解装置,一大批徒弟已成为行业操作骨干。
2013年7月,一家兄弟企业裂解装置建成投产,在开车过程中发生“飞温”,张恒珍作为特邀专家指导开车。张恒珍很快就发现设计参数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她的指导下修正了参数,裂解装置成功开车。如今,“张恒珍”成为了茂名石化的一张“名片”,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很多企业邀请她去帮忙解决装置问题、传授操作经验,她总会热情相助,无私授艺。而对外企和民企的高薪聘请,却始终不为所动,“守着装置,心里才踏实。我是中国石化培养出来的,我要一辈子报效中国石化”,这是张恒珍平实的心里话。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