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照南:八旬老人30年如一日守护唐崖土司城 用一生践行承诺(图)

发布时间:2018-05-28 13: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月 | 查看:916次

人物故事:

  陈照南(1929-2014),生前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唐崖镇唐崖司村人,2014年3月26日,85岁的陈照南老人最后一次打扫完张王庙,突发脑溢血去世了。陈照南近三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直到去世,他把守护土司城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1987年,陈照南承担起了遗址讲解员的工作,将近30年的时间,尽管收入微薄,但他却无怨无悔地坚持了下来。与当地文管部门签订的合同,成了他坚守一生的承诺。他不仅见证了唐崖土司城遗址从县级到省级、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发展,更亲历了唐崖土司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个过程。而直到临终前,85岁高龄的他,依然在坚守。

  既然唐崖土司城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会让一个普通的农民来守护呢?这还要从土司城遗址的修缮讲起。文化大革命期间,土司城遗址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红卫兵们把石人的头及石马的尾巴等都砸掉了,如果不是陈照南等人拼死阻止,恐怕土司城连今天的样子也难保存下来。

  1980年初,当地政府拨专款对土司城遗址进行大规模修缮。陈照南得知后高兴得睡不着觉,随后参加维修工作,因为他觉得这与他的先祖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他从小生活在这里,对土司城的原貌比较熟悉。

  不幸的是,在维修的过程中,他从十多米高的脊檩上摔了下来,右手被摔断。后来动过3次手术,始终无法完全恢复,右手中指只剩下半截,每逢天气变化,右手就疼痛难忍。修缮工作完成后,考虑到当时前来参观的人不多,加上陈照南的手因为受伤不方便干农活,而且遗址距他家很近,文物管理部门就安排他负责守护土司城遗址。

  从此以后,陈照南就天天与土司城相伴,无论有无游客参观,他每天都会把两个景点打扫干净,过一段时间还会悉心地用毛巾把石人石马擦一擦,甚至晚上还要打开门,进去看看是否有人来破坏文物。

  唐崖土司城对外开放的有两个景点,一处是石牌坊,一处是石人石马,两处都修建了围墙,门也上了锁,钥匙由陈照南掌管。每当有游客来到村头,热心的村民就会将其带到陈照南家中,听他讲述土司城内的故事和传说。说起土司城里的每一件文物,陈照南如数家珍,大到石牌坊的高度,小到栓马石圆形石孔的直径,没有他不清楚的,有时候饭吃到一半,遇到有游客来,他放下碗就出去了。

  去过唐崖土司城遗址的游客都曾见过这位老人,时常戴着一顶硕大的竹斗笠,古铜色的皮肤,眯着细长的笑眼,悠然地坐在罩马亭的长廊上。手上拿着拐杖,感觉好像一直守护着石人石马。向游客讲述了很多关于唐崖的故事,思路清晰,用语质朴,内容动听。他就像唐崖的活字典一样,有道不尽的东西。

  老人的离开虽是偶然,但冥冥中似有安排。当时,随着文物保护工程和环境整治的工程实施,牌坊的围墙拆除了,张王庙也要封闭施工了,老人终于可以歇息了。2014年3月26日,老人走完了守望的一生。村民们说,老人离开的时候,没有征兆,没有长久的苦痛,安详、静谧,就像不曾走开。

  “父亲生前都每天会到石人石马和牌坊去很多次,从石牌坊到张王庙这一段石板路,每天都要扫几次,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我很佩服他。”覃春友口中的“父亲”就是陈照南。

  陈照南生前最大的愿望是找一个热爱土家文化与文物的继承人,把他的事业传承下去。

  覃春友早年丧偶,后来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曾桂林。曾桂林原本是陈照南的二儿媳,丈夫去世后,上门说亲的并不少。她却推掉了好几门亲事,为的是照顾未成年的孩子和陈照南。直到遇到了愿意照顾孩子和老人的覃春友,她才开始新的婚姻。在新的家庭,覃春友要照顾曾桂林的三个孩子和陈照南,做家里的农活。老人有事或身体不适,他就代替老人完成看守土司城任务。时间一久,内心就不只是对老人坚守的钦佩,更多了一份看守的责任。

  在唐崖土司城,我们为它曾经的繁华而骄傲,也为今日申遗成功而振奋。最难忘,还是那古老记忆的守护者,他们默默无闻,却爱得深沉。他们忠诚、坚韧,怀着一种信念,世代巡山护城。时代变迁,守护者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段延续了百余年的深情早已变成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

来源:湖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