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九花:长嫂为母 五旬农妇30年照料3位智障小叔(图)

发布时间:2018-05-21 10:4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5月 | 查看:1428次

1.jpg

人物故事:

  贺九花,女,生于1963年9月,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铁角城村疗山组村民。30年如一日,贺九花含辛茹苦养家糊口、无微不至伺候公婆、任劳任怨照顾三个残障小叔子,用大山般厚实的情怀诠释着“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谱写着平凡百姓不平凡的人生乐章。

  勤劳媳撑起贫寒家

  贺九花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自幼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性格中还有几分倔强。由于她生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再加上家庭困难等种种原因,她没有念过一天书,小小年纪就承担了做饭缝衣等全部家务,还经常跟随父母在生产队里参加同成年人一样的劳动,从小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

  30年前,贺九花听从父母安排嫁给了章宗权。章宗权家在偏僻的农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困难家庭,全家共有6口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是裹了脚的,常年疾病缠身,三个弟弟智力都有些问题,至今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其中三弟痴呆严重,生活尚且不能自理。一家人仅靠几十亩山地为生,经济状况差、生活异常拮据。

  结婚后,面对章宗权一家的状况,勤劳善良的贺九花没有退缩,主动和丈夫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渐渐地,吃苦耐劳且不服输的贺九花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忙完地里忙家里,一刻都不闲着,干农活、伺候老人、照看残弱、拉拔孩子、操持一大家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一个立地条件很差的山沟里,她和丈夫用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并培养出两个大学生,期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她深知,靠勤劳的双手只能维持生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贫困、改变命运。自己就是因为当时没有机会读书才落到现在这种贫困的地步,所以她无论忙死忙活,对孩子的管教一刻都不放松,两个儿子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先后考上了大学,这让她感到非常欣慰,可又怎么都高兴不起来。两万多元的孩子学费和老人的医疗费,对于富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自己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起初还可以向亲戚邻里借一部分,但读书是长远投资,短时间里无法归还,时间长了也不好开口了。

  没有钱怎么办,就是变卖家产,孩子的学必须得上,老人的药必须得买。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她又租种了30亩地,养了10头猪,30只羊。一家只有自己和丈夫两个劳力,上百亩山地的生产劳动,还有10口人的做饭穿衣,护理老人和智障弟弟们,她的劳动量可想而知,在她的时间里没有昼夜之分。多年来,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让这个家慢慢变好,虽然每一步都很艰辛,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大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人们都说“没有贺九花,这一家人就不能活,这个家不会撑到现在”。

  孝顺心彰显人间情

  提起贺九花,除了勤劳能干外,还是出了名的孝贤,方圆几十里的没有不夸的。她对老人的孝敬和对三个智障小叔子的关心一直被传为佳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验证。

  贺九花的婆婆患有哮喘病,渐渐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坚持给婆婆梳头、洗脚、做饭、熬药……,还常常为婆婆四处求医,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二十年。贺九花的公公不幸于2006年患上重病脑梗塞,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两年多,起居坐卧都需要人帮扶。但贺九花这位贤淑的儿媳并不嫌弃老人,尽职尽责,诚心孝道,每天服侍茶水、煮药、熬汤、送饭,衣服、裤子、被套等做到经常清洗,房间做到经常打扫。春夏秋冬农活再忙也要以服侍老人为先,再苦再累也无半点怨言。老人们见人就说:“我这媳妇比亲生女儿还亲。”

  古人说“久病堂中无孝子”。而今天的贺九花并不像古人说的那样,数十年如一日,服侍久病的公婆坚持到老人临终,已尽天年,至此了却她报恩酬情的心愿,她真真切切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媳”。

  亲戚邻里常夸贺九花服侍公婆做得好,贺九花总会淡淡地一笑说道“我们都有老的一天,谁都希望儿女孝顺,有个幸福的晚年,我只是尽了儿女应尽的责任。”

  守诺言长嫂担母责

  贺九花结婚过门后,面对的是一位身体不好而干不动家务活的婆婆和三个智障小叔子,三个小叔子中当时最大的刚满20岁,最小的只有10岁并患有严重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进门的第一天开始,贺九花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并肩负起照顾三个小叔子的重任。她每天除了伺候老人吃穿,还有看着三个小叔子吃饱、穿暖、睡好。当有人问及九花,为何如此孝顺老人,为何如此照顾小叔子,三十年如一日,是怎么做到的?贺九花毫不犹豫地说道:“都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我们是老大,应该好好侍侯老人,也应该照顾好三个不幸的弟弟。”

  一句朴实的话,贺九花用实际行动兑现。

  三个弟弟从十多岁开始,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从头到脚的每一针一线,都是贺九花忙里偷闲做的。2000年以前,村上还没有通电,家里条件不好,没有缝纫机,她白天忙农活,夜里在煤油灯下缝衣做鞋,为的就是让他们穿暖。

  照顾三个弟弟胜过亲生子女,特别是老三,看着他吃饭、睡觉,三弟偶尔走失,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她都要把三弟找回来才安心。有一次,天气突变,雷电交加,她从地里回来,发现三弟不在家,庄前屋后跑了个遍,没找到。她想可能到河里玩水去了,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下雨,她不顾一切,一口气跑下沟,在风雨中沿着河道跑了几里路,才找到三弟,她拉着三弟就往山坡上爬,爬了十几米高,山洪就来了,真是有惊无险。可是她全身湿透了,那次也给她落下了疾病,遇到天变就腿脚发麻,但她从无一句怨言。

  老人们过世后,孩子们都成人了,大儿子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县城安了家。按常理来说,她和丈夫操劳了半辈子,现在可以到城里享福了。但是,她不同意,她说:“三个弟弟一天都离不开我,否则就要挨饿,照顾不好他们,老人在那边也不能瞑目。”她如慈母般,照顾三个弟弟整整30年,在她的有生之年,宁愿放弃自己享福的机会,也要操心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儿子结婚的时候,她很早起来做好饭,操心弟弟们吃饱喝足,然后从距县城上百里的老家赶到婚礼现场,婚礼仪式举行完备,她就匆匆忙忙乘车往回赶,回去给弟弟们做晚饭。她心里明白,儿子儿媳会理解她的。这一切没有什么理由,只是出于人之本性——真善美。

  有人说现在是道德滑坡,有人说现在是世风日下,也有人说现在是金钱第一,但是,我们从贺九花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患难显真情,日久见人心!在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贺九花把瞻养老人和照顾残障弟弟看成是自己的神圣使命,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把老人和残障弟弟推向集体或国家,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腔的真爱,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新家庭,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在继承和发扬。

来源:甘肃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