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1 10: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5月 | 查看:1020次
人物故事:
李晓莉,女,汉族,大专学历,1974年4月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在华县城关中学担任任教师工作,获得第五届(2014)“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渭南市级教育能手,渭南标杆人物。
她是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她是数以万计中国妇女的一份子,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淳朴乐观,兰心蕙质……所有赞扬的语言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出对她的敬佩之情。她,就是华县城关中学的语文老师李晓莉。年近不惑的她,出生于农民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出她善良、勤劳、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010年8月3号,一直身体硬朗的公公突发脑出血住院,给这个原本幸福和睦的快乐之家带来了灾难。医院诊断后,认为病人病情严重,已经没有救治可能,通知家属准备后事。第一个赶到医院陪同救治的她感觉是晴天霹雳,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在丈夫没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毅然请求大夫进行手术救治。按她当时的想法,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抢救,没钱借钱,术后什么结果没考虑,只要我们尽力尽心去做了,作为亲人不管谁都会这样做的。术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医院治疗公公一直没有醒来,医院确诊为植物人,建议出院回家休养,听天由命,依照目前的医疗技术是回天无力了。
将重病的公公接回家里,学校已经开学,她也开始了人生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托朋友从西安购买了预防褥疮的气垫床,接着通过多方联系中医及一些土方等进行治疗,通过网络了解植物人的护理常识,饮食规律,营养补充。结合家中的实际情况给公公做康复饮食,并每周给做一次老人生病前爱吃的饭菜,用针管喂食。经过她尽心的护理,三个月后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老人的四肢可以自己活动,并能用眼睛进行简单的交流。使她和家人喜出望外,更加信心百倍,仿佛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2012年12月30日,在经历了880天与疾病的斗争下,在儿媳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还是离开了我们,虽有身患疾病的不幸,但也有幸遇到这样的好儿媳,老人是幸福的。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她与家人一起安葬了公公。担心原本身体不好的婆婆不适应这一变故,每天放学回家就陪婆婆聊聊天讲讲学校发生的事情,逗老人开心。晚上陪婆婆一起住,照料她的起居,每天早上七点前为婆婆准备好早餐。每次做饭都征求她的意见做她喜欢吃的可口饭菜。
2013年3月12日下午放学做晚饭的她,忽然听到房间传来婆婆的喊声,急忙赶去看时,年近八旬的婆婆已摔倒在床边,当把婆婆抱到床上时看见老人的右腿不停的颤抖,头上也有大量的汗水,有过护理公公的经验和常识,她感觉到了危险,打完急救电话后,担心救护车不能准确找到地方,她背起和自己体重相差不多的婆婆从五楼下去一直到小区门口,送上刚好赶到的救护车一起到医院,给婆婆做完检查,并跑上跑下办好住院手续,给老人买饭吃了后,给在西安工作的老公打电话,并告诉他一切都安排好了,晚上不要担心也不要着急往回赶,自己一晚在医院陪婆婆。
在医院治疗期间,每逢周末,为了让丈夫得到更好的休息,她做好饭菜后就去医院换班,给婆婆喂药喂水、梳头、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子,同病房的人都被她深深的感动,得知她是老人的儿媳后,更是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因为婆婆的胯骨是粉碎性骨折,加上老年痴呆症,由于体质和年龄关系只能保守治疗回家休养了。老人半身瘫痪,说话模糊,吃饭穿衣,梳头洗脸大小便等最简单的事情都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这所有的一切,无论是每天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端汤喂水……她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婆婆卧病在床近两年来,从没生过褥疮,总是干干净净。
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可她从不叫苦不说累。邻居都夸她贤惠孝顺,她总是不好意思的笑笑,淡淡的说:“人都有老的时候,我这么做都是应该的,因为她是我的婆婆也是我的母亲。”她的事情也被一位退休老干部写进自己出版的一本书中。
为了担负起照顾位老人的全部责任,同时不影响正常工作,她每天很早起床做家务,为老人安排好一切才放心地上班去。晚上回到家她在老人床前精心照料,使老人尽快康复。俗语讲“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给予了卧病在床的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到休息日,他和老公还会背着老人下楼,推着轮椅,陪伴老人观景散心。经过夫妻俩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情明显好转。医生说,这与家人对病人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逢年过节,她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自己平凡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她说爱家人就是爱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她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好媳妇的典范。她用瘦弱的身躯,左肩担着孩子的学习,右肩扛着家庭的生活。她的倾情付出,让一个特殊家庭春暖花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来源:陕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