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7 09:4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4月 | 查看:723次
人物故事:
代贤伟,热爱公益事业的85后青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市雨花台区爱之光公益发展中心的创办人、主任。2010年便在校开始从事公益,连续3年组织参加了乡村支教与用药安全普及服务;2012年毕业,在南京民政局注册成立了“爱之光公益发展中心”国内第一家从事用药安全、药物科教与健康管理的公益组织。自2012年开始至今,其深耕于南京社区开展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与研究,并且结合社会组织、医药高校、药企,共同在民政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合作下在社区建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帮助提升社区健康理念与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
从结识公益到他毕业结合自己所学毅然创办公益组织,5年中经历各种困难与摸索,最终在社区以老年慢性病为切入点,建立了独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无偿的为3个社区千余名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超过5000人次,参与志愿者达500余人,超过3000人次;帮助了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健康更负责任!
公益创业,充满未知
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曾说:“同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感情,它需要被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枯竭。”这句话用来形容代贤伟的公益起步,再合适不过。
代贤伟来自贵州。在这位于中国西南、遍布高原山地的省份,直到2009年还存在着5198个贫困村。2010年,自小对家乡情况耳濡目染的代贤伟与同学一拍即合,当即筹划了爱心小队,直奔贵州山区支教。
7、8两月正是城市孩子甘之若饴的暑假,在当地,代贤伟并不意外地见到了大量留守的儿童及其一贫如洗的家庭。
然而一问情况,只比想象的更糟。代贤伟回忆:“有个孩子,母亲跟人跑了,父亲年老体迈,全家挤在木屋子里,问他们需要什么?说要一床棉被。”数年后谈起当日所见,依然历历在目。代贤伟意识到,一床棉被只是暂时解决眼前之急,如何开展深入持续的救助,这才是团队需要探讨的话题。
回去后,他将这些贫困孩子的信息采集在案,为他们找到了一对一帮扶。通过那次活动,将近二十个孩子受益。
2011年,团队又再接再厉,为贫困山区家庭募集善款超过三万,给定点山区学校添置了办公设备,甚至建造了图书室。
代贤伟本人也没闲着。回学校后,他参与举办了高校公益论坛,邀请南京十多所高校的公益社团负责人前来交流。他还将支教经历制作成展板,在校园里组织了多次宣讲……尽管一再声称自己是个害羞的人,但等到第二次踏上支教的旅程,一个4人小组,愣是演变成了声势浩大的30人团队。
“‘爱之光’就像自己的孩子,都做了那么久,人脉也渐渐打通,这时候放弃实在可惜了。”2012年,走在毕业十字路口的代贤伟咬牙扛下了“爱之光”的担子,选择了充满未知的公益创业之路。
从校园组织向社会转型发展
尽管在校园里得心应手,然而独立门户,他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得到政府的认可,给自己的孩子注册个身份。
2012年4月,知名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恩派”来宁筹建孵化中心。“恩派”是一个公益支持性组织,旨在以企业的思维,为初创期和中小型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发展支持,彼时,其“公益孵化器”模式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成功运行。代贤伟抓住机遇,在恩派来宁的第一天就自告奋勇向负责人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结果证明这个有些冲动的举动是明智的。“恩派”综合考量,给出了增加除假期支教项目以外的日常业务的建议——这就是搭建青年与老人良好互动平台的“青老奇缘”项目由来。
由于在项目中的表现出色,代贤伟团队得到了南京市民政局十万元的公益资助,2012年6月,爱之光公益发展中心在雨花台区正式注册在案。
2013年,机构在上海召开了新一届的理事会,从项目团队到志愿者团队再到机构定位,都重新进行定位改组。自机构定位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用药安全、药物科教与健康管理的公益组织”后,机构的项目、宣传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机构官方网站上线,并启用新的VI系统。“爱之光”在不断规范中稳步向前发展。
2014年,机构专门根据新的定位设计了“老来安康·长者慢性病健康管理”项目,是一个专门针对社区长者“提高健康理念与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长期项目。日常服务内容包括慢性病个人咨询、用药咨询辅导、疾病与药物科普、贫困慢性病患者救助、健康管理师培训五个板块,分别针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社区老年群体、社区居民等,团队成员为药剂师、护工等专业人才。经过团队的努力,爱之光公益发展中心如今已经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三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资质,为项目的自我造血机制打开了突破口。
“社区为本、健康为主、自我管理、人才培养”是这几年下来“爱之光”摸索的一条介入社区健康管理的道路与模式,希望把拥有这样配套健康服务的社区做成一个样本,在全市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广。代贤伟还希望把“爱之光”发展成全国性公益组织,提供精深化的健康管理和人才培训、输出服务,这样一来,团队要走的路还很长。
坚信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2012年代贤伟和他的团队付出了艰辛,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意义非凡。那么,总结这几年,可以说:2008年始“爱之光”的诞生,从无到有;2009年开始了第一个支教项目,接触公益;2010年支教项目正规化,形成固定模式;2011年团队扩张,在学校小有名气;2012年走出学校注册机构,拥有合法身份;2013年机构重组定位,独立场地运营与专业化发展;2014年项目拓展,建立机构核心价值与竞争力。
经过这近6年的努力,机构获得了很多方便的荣誉,也被评为南京市2013年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也多次被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江苏卫视公共、扬子晚报、新华日报等媒体专访报道。
目前,爱之光公益发展中心拥有了三个服务社区,办公服务场地约近1000平方米,拥有6名全职工作人员,6名兼职工作人员;还有来自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正德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10所高校的500多名志愿者。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从一个人献爱心,到组织一群人做公益,代贤伟不断努力向一辈子做好事的目标迈进。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公益组织冬天还未结束,春天不再遥远的时候,我们开始慢慢期待迎来社会组织的春天。在新的公益变革浪潮到来之前,组织需要坚守精深服务,做得更专业。巨大的需求造就巨大的市场,巨大的市场造就巨大的资源体,在走向黎明前的黑暗,代贤伟一直坚持理想,让自己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努力,他说:“我始终相信:‘爱之光’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来源: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