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5 15:2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6月 | 查看:1458次
人物故事:
1973年春天,丈夫在煤矿井下作业时受伤,导致下肢瘫痪,当时,大儿子才8岁、小儿子出生仅18天。面对瘫痪的丈夫和嗷嗷待哺的4个孩子,她强忍悲痛、擦干泪水,做出了一个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用爱撑起这个即将支离破碎的家。她就是阿克苏拜城县第一届道德模范、家住县城华庭小区、今年已70岁的徐桂兰,40年过去了,当年的美丽少妇如今成了花甲老人,她仍然无怨无悔地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3月1日,记者一行来到徐桂兰家,见到了这位坚强的老人,了解到了她演绎的40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丈夫辛立峰的真情故事。
与丈夫支边到新疆
徐桂兰与辛立峰是同乡,老家在山东济南市郊的一个农村。1962年,他与辛立峰同在济南市一家农场上班。经人介绍,次年,她与辛立峰结婚,婚后,在徐桂兰眼里,丈夫是个好男人。他虽然不善言谈,但是忠实本分,在单位,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在家里,主动干家务活、照顾孩子,承担起作为一名丈夫的责任,他乐于助人,好友成群,工作、生活之余,他经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身边的同事、朋友,“在我们俩婚后的10年时间里,无论是亲人,还是同事、朋友,都夸赞我找了一个好丈夫,”当天,徐桂兰仍然很自豪地告诉记者。
1965年,徐桂兰与丈夫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支边青年来到新疆,分配到拜城县桥尔塔拉煤矿工作。
厄运偏偏降临她家
1973年3月的一天,辛立峰作为煤矿一名打眼工像往常一样从事井下作业。怎料在作业过程中,他被煤块砸伤腰部,造成脊椎粉碎性骨折,“听到丈夫受伤的噩耗,我感觉天快塌下来一样,把孩子放到床上后,哭喊着往医务室跑。”徐桂兰说。那时,身边的同事担心徐桂兰因情绪激动出现意外,紧紧抱住她、安慰她。“丈夫受伤的那一天,小儿子辛刚出生仅18天,当时,我不顾一切要见到受伤的丈夫,想挣脱同事的阻拦。挣扎中,上衣(旧式衣服)的双排扣子被拽掉了。”徐桂兰回忆说。
徐桂兰很难接受丈夫受伤的事实,几乎痛不欲生,在丈夫受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天天在伤心中度过,连喂小儿子的奶水都没有了,只能以其它汤水代替,辛立峰受伤后,在拜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一年后,徐桂兰在娘家人的帮助下,将丈夫转到山东省立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虽然住院治疗2年、把脊椎接上了,但已造成终身下肢瘫痪。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徐桂兰每天悉心照顾自己的丈夫,辛立峰出院后,徐桂兰决定把丈夫带回新疆生活,承担起照顾丈夫的重任,爱情两个字好辛苦,每天徐桂兰早早起床,烧水给丈夫洗脸、擦身,接着换床单、倒尿壶、洗尿布、换沾有大便的卫生纸,给房间通风换气,安顿好丈夫,她就去做饭,给丈夫喂饭,自己匆忙吃点,便给丈夫按摩,之后,她收拾碗筷,安排孩子们上学。夜晚,丈夫需要大小便或因身体不舒服,徐桂兰会赶紧起床照顾他。
前些年,每隔几个小时给丈夫翻身、陪同丈夫聊天解闷、抱着丈夫活动或者坐卧以免总躺着生褥疮,成了徐桂兰每天的必修课。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徐桂兰每天依旧给丈夫翻身,帮助其排尿、排便。丈夫喜欢看报、听音乐,徐桂兰在适当时机扶着丈夫坐在床头,在前面放一张小桌子,放一个小收音机,供他听广播或看报、写字。前几年,还专门在房间放了一台电视机。
在计划经济年代,米、面、油都是定量供应。为了让一家人吃饱,徐桂兰经常背着丈夫到离家一公里外的地方去采摘杨树叶、桦树叶、榆树叶等,回家后稍微拌点面偷偷地吃,甚至有时还将榆树皮清洗后当饭吃。“其实榆树的花也能吃,感觉很有味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以经常买肉吃。”徐桂兰笑着对记者说。
起初,看着每天操劳的妻子,瘫痪在床的辛立峰情绪很不稳定。“像我这样的人,不如死了算了,你完全可以用不着这样照顾我,知夫莫过妻,尽管丈夫在数次聊天中没有说出“离婚”二字,但徐桂兰读懂了丈夫的心思,我离开了这个家,你和孩子们怎么办?我不会离开你,我会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一想到丈夫糟糕的心情,徐桂兰也会躲起来偷偷地哭,哭过之后依然笑着安慰丈夫,鼓励他面对现实,笑对人生。
当记者问及照顾丈夫这一无悔的选择时,徐桂兰的回答让人为之感动,丈夫受伤前的10年间,我们夫妻俩的感情很好,丈夫虽然瘫痪了,但人还是那个人,感情还是那份感情,照顾丈夫是应该的,我不能放弃,有他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40年来,辛立峰基本上没得过大病,这自然要归功于徐桂兰的精心照顾,采访时,随行的拜城县社科联主席、外宣办副主任刘斌感叹道,辛立峰虽然瘫痪卧床很不幸,但有老伴照料得这么好,也算是幸运了,“没有妻子的悉心照顾,40年前我就不在人世了。下辈子我还要娶她为妻,一定要给她幸福。”今年77岁的辛立峰说。
爱心从四面八方涌来
徐桂兰说,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让她与丈夫重拾生活的信心,“劈柴、挑水、做饭……”辛立峰受伤后,徐桂兰的同乡、同事、朋友成了她家的常客,帮助他们一家人,为帮助辛立峰度过难关,桥尔塔拉煤矿报销了他2次在医院的治疗费用、车费等。上报相关部门特批,同意徐桂兰不在单位上班,专门照顾她的丈夫,并提前给他们夫妻俩办理病退手续,每月给予徐桂兰200元的额外补贴。期间,煤矿领导在征得徐桂兰本人及娘家人同意后,3次派专人到济南,先后将辛立峰的3个弟弟接到拜城县,协助徐桂兰照顾了辛立峰5年时间。
徐桂兰说,40年来,先后有数百人次来到他们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有3位山东故乡人让他们一家人永远不能忘记:曾任拜城县委书记的李县堂,经常来到她家慰问,询问她家在生活上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拜城县大宛齐农场原党委书记贾传吉和县石油公司原经理刘长清,每年春节期间与其他人结伴而来,与他们一家人共同度过了40个祥和的春节。
辛立峰老人的最后心愿
如今,为了表达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辛立峰老人有个心愿——希望生前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办理捐献眼角膜的有关手续。“我如今瘫痪在床,很感谢社会各界的帮助,我死后,愿意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辛立峰满怀感激地说:“我完全能够理解丈夫的心情,这算是对社会各界的一种回报吧。”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令徐桂兰感到欣慰的莫过于4个孩子的懂事、孝顺。由于她整天忙于照顾丈夫,总觉得对孩子关心不够、心存歉疚,好在孩子们深知母亲的辛苦、不易,很体谅她,从不让父母操心。在徐桂兰的记忆中,只有大儿子辛强上初中时,与一位同乡的儿子打过一次架,让她过问了一次。平常孩子们放学回家,经常帮助她照顾丈夫、做家务。“4个懂事的孩子们6岁时已会帮爸爸倒尿盆了……”提起这些,这个坚强的老人显得非常难过。如今,儿女们已长大成人,均已结婚生子,经常回家来看望他们老俩口,给予了他们夫妻俩最大的安慰。
40年来,徐桂兰只回过老家济南3次,其中2次是为了丈夫治病的需要,一次是母亲去世之时。“我是个不孝女,平常未能在父母亲跟前尽一份孝心,只是回家时嘱咐弟弟照顾好父母。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父亲去世前夕,也未能与他见上最后一面。”徐桂兰哽咽着说。
40年风雨兼程,40年相濡以沫,徐桂兰用艰辛的爱撑起了一个家,40年前,我做出了照顾丈夫一辈子的决定,40年后的今天,我将仍然践行这个承诺,不管以后的路有多艰辛,我愿与他携手并肩共度余生。
来源:新疆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