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5 11:3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6月 | 查看:6823次
人物故事:
裴正学,男,汉族,1938.02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61年参加工作。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博士导师、甘肃中医学院硕士导师、甘肃省第一批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首席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甘肃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77岁的他至今仍和年轻人一样,跌打滚爬在医教研第一线,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上班,从无病假事假。多年来,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大型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论文86篇,获得国际、国内、省内各级各类科技奖励20多次。
一、教学育人,虔心带徒
他以77岁高龄仍然和年轻人一样,日以继夜埋头工作于第一线,现带领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0名,国家级师带徒3名,省级师带徒3名,各种进修生3名,合计各类医学生21名,讲解临床理论、带领临床查房和门诊,修改论文,以身教结合言教,学生们各个受益。获得了学生父亲般的尊重。
二、著书立说,笔耕不辍。
一生勤奋治学,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一生出版医学专著及文学著作24部:《血证论评释》、《新编中医方剂学》、《大黄的药理与临床》、《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裴慎医案选》、《新编温病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裴正学医学经验集》、《裴正学医话医案集》、《裴正学医学笔记》、《医学入门行草贴》、《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二版》、《裴正学医学荟萃》、《裴正学教授微博问答第1、2辑》、《裴氏中西医结合实用肿瘤学》、《裴正学中医学》。裴老尚爱好文学,诗词,书法,散文集《大风曲》、诗文集《春风曲》、《秋风曲》、《裴正学书法集》、《医学入门行草贴》、《雪泥鸿爪》等著作也先后问世,成为中医文化视角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发表医学论文86篇。在70岁后任然和年轻人一样日以继夜,挥笔著书,5年来有裴正学《裴正学医学经验集》、《裴正学医话医案集》、《裴正学医学笔记》、《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第2版》、《裴正学教授微博问答》第1、2辑,有文学著作《大风曲》《春风曲》《秋风曲》《裴正学书法集》《雪泥鸿爪》等出版问世。一个77岁的老人在5年来出版各种著作8册,共350万字。在我省的老年知识分子中绝无仅有。
三、治病救人,一丝不苟
以77岁高龄每周坚持5个上下午,每次门诊病人在60人以上,病源来自全国各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可以说慕名前来治病者全国各地均有,提前一周挂号,往往一号难求。有些病人来兰后等待一两周仍挂不上号,但是裴老对每一个加号的病人总是考虑到对方的困难,满足了要求。一个77岁的老人不顾个人的健康,对应诊的病人总是苦口婆心、一丝不苟,由于疗效好,排队挂号的病人经常在两三点以前就排好队。每周看病人数多达三四百人。坚持每周住院部查房,结合疑难病人对中西医全体医护进行小型讲课,大家均感到裴老学识渊博,讲解透彻,大家一口同声反应受益匪浅。
四、社会活动,积极参与
裴老身兼国内、省内多项社会活动,经常应邀经行外出讲学、会诊。5年来先后去北京、广州、福建、西安等地,省内几乎跑遍了各个地县进行学术讲座及疑难病症的会诊,由于裴老对新的知识不断的学习索取,他的讲演异常生动,在省内外名声鹊起。加之他的临床造诣,成为不折不扣的甘肃名中医代表之一。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国家级核心刊物《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学刊》将其巨幅照片作为封面设计刊行问世。《中国中医药报》专门为其开办了裴正学教授学术专栏,先后发表他的学生撰写的有关老师经验的文章20余篇,这在我省医学界是绝无仅有的。裴老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终身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主席,甘肃省文史馆馆员,无论是份内的学术报告,还是应邀的学术讲座,都是有请必至,从不缺席。
五、敬业奉献,高尚品德
裴老待人和蔼,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和年轻人相处人人都感到有父亲般的温暖,大家都爱和他接近、交谈,他在院内行走和上楼梯时年轻人都抢着去扶他,他的同龄人都羡慕他人缘真好。痛病人之痛,急病人之急,处方用药慎之又慎,务求达到最好的疗效,从不收受红包,病人偷偷的放下红包走了,他必须想方设法还给病人,退红包时对病人说:“我一定给你很好的看病,请你放心。”病人到处宣传裴老的救死扶伤精神,这样的病人为数不少。
六、先进事迹实例
1. 1967年,在甘肃天水地区医院内科工作的裴正学,收治了一位名叫马长生的白血病患者,他是一名年轻的战士,就诊时血色素只剩下20g/L。当时国内外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是化疗。裴正学运用中医辨证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马长生制订了治疗方案。用药一个月后,马长生高烧退了;服药一年后,奇迹出现了,马长生血色素增加到140g/L,多次骨髓涂片检查均显示正常。马长生痊愈后至今健在,病情从未复发。 同样的奇迹还发生在一个患了晚期胰头癌的患者身上,他就是我省著名小麦专家周祥春。2010年初,周祥春被查出患了晚期胰头癌。在上海一家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时,医生发现周祥春身体过于虚弱,加之已近70岁高龄,不适合做化疗,也不宜做手术,建议回家调养。周祥春回到兰州时,身体极度虚弱,整日卧床不起,每天腹泻20多次,苦不堪言。 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家人带着周祥春找到裴正学。裴正学用中医方法对周祥春治疗了半年后,奇迹发生了,CT片显示周祥春胰头癌从4.8cm×4.2cm缩小到2.1cm×1.8cm,腹泻减少到每天三四次。每天上午,周祥春在医院吃完中药、输完营养液后,下午可以自己走回家,有时,还能去省科技厅汇报工作,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
2. 兰州大学二年级学生刘立刚,江西吉安人,20岁,患急性白血病(M4),在兰大一院、江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无效,找到裴正学门诊,经过他耐心细致的检查,确定用“扶正固本”的方法治疗此病。服药100副,病情节节好转,患者复学上课,完成了本科学习,又考取了研究生,一直坚持裴正学的治疗方案。口服丸药,减服汤药,研究生毕业后做了系统检查,骨髓报告完全正常。此例病案在江西日报和甘肃日报均进行过报道,刘立刚的父亲廖正根拿着裴正学的处方,又先后给另外多名血液病患者进行服用,均有不同程度疗效,廖正根还专门打电话给裴正学报告了这一消息。
3. “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上世纪90年代,裴正学提出了这样的十六字方针,受到全国中西医界关注,并得到了普遍赞同,“裴派”也成为国内中西医领域的重要学派。 裴正学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了很多疑难杂症,加上他微博问诊的影响,许多内蒙古、新疆、广州、北京等地的病人慕名前来就诊。北京不少就诊病人反馈的信息表明,他们的病在一些大医院久治不愈,裴正学开了简单的方子就治好了他们的病。 在“文革”期间,裴正学呕心沥血历时两年写成《〈血症论〉评释》一书,出版发行后引起学界关注和强烈反响,根据该书有关理论,裴正学拟订了治疗白血病专方,在1974年的全国血液病会上交流发布,并称为“兰州方”。
4. 由裴正学主编的当代第一部中西医结合内科巨著《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在1996年美国召开的世界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上荣获“突出贡献国际金奖”。裴正学本人还荣获“世界百名民族医药之星”殊荣,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
1992年2月,由裴正学组织西北五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21位,编写了当代第一部中西医结合内科巨著《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全书150余万字的精装本于1995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在1996年4月美国召开的世界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上,该书荣获“突出贡献国际金奖”,接着又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图书一等奖”及“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本人还荣获“世界百名民族医药之星”的殊荣。他在书中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模式,被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定为“十六字诊疗方针”,已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界所关注,并成为当前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主要学派。
在对原有中医辨证等内容修订的基础上,裴正学和他的临床和学术团队补充了近20年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于2011年3月22日再版首发了200余万字的《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第二版)》。这一著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注。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时任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副省长咸辉,省政府秘书长李沛文等出席了首发仪式,并给予高度评价。
5.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也奋蹄”“青囊不负华原老,普济苍生正未迟……”裴正学先生虽已年过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仍奋战在医疗战线上。他每天清晨5:30起床挥毫书法半小时,6:30下楼晨练1小时,7:30准时进办公室工作,5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坚持不懈,对中医和西医的最新科学进展孜孜不倦,学习思考。同时每天坚持医学笔记,从未间断,继《裴正学医学笔记》(1977年--2007年)40万字正式出版后,2008年之后又积累了20余万字笔记资料,尚待整理出版。他这种救死扶伤,笔耕不辍,培养后生的博大无私的精神,正是一代名医内心的高尚情怀和精神之光。
6. 裴正学教授积极响应省卫生厅提出的“医生要建立自己的网站,和广大患者加强沟通,业内人士加强交流”的号召,已耄耋之年,他和他的学生在电脑前整日工作不辍,三年来为国内外同行及患者解答上万条问答。在他的指导下,由他的学生整理成《裴正学健康微博第1、2辑》,共80万字,已出版发行。
来源:甘肃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