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河南杨帆:用爱心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图)

发布时间:2018-05-09 13: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3-27 11:50 | 查看:2233次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

  在南阳市有一位看上去平凡而普通的女士,她干一件好事能坚持整整20多年不动摇,她默黙无闻无私奉献,把青春献给了一项特殊的事业。顶着社会部分人不理解,不支持的压力,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含辛茹苦,酸甜苦辣,她是一位特殊的女性,有着不同一般的女性的思想境界和不同人生。这位特殊的女性名子叫杨帆,女,43岁,原籍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三李营村,1987年毕业于南阳广播电视大学,1988年个人创办了南阳市唯一一所“特殊教育职业学校,”

  2003年,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3名,杨帆是其中之一,省残联领导对她说,主要你是全省唯一一位坚持民办特教,十五年不动摇的人,不容易啊!主要是你这种精神太感动人了。2003年9月7日,杨帆在人民大会堂荣幸得到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书记,温加宝总理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她办的特教学校被中华职教社评为“全国温暖工程基地”;被南阳理工学院挂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被市、区教育委员会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学校”。杨帆也被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河南省残疾人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南阳市十佳助残模范;第三届南阳市文明市民;南阳市学雷峰先进工作者;南阳市爱心大使;南阳市残疾人十一五计划先进个人。

  个人办学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杨帆是要办一所特殊的学校就更是难上加难。她是一位心底特别善良的女性,刚刚大学毕业,看到社会上有残疾人上学难,就业难的情况,她就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办一所专门招收残疾人的职业学校。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办学需要租房聘教师,购买设施,宣传等都需要一定费用,杨帆从农村上学来到城市,1987年她大学毕业,在南阳市举目无亲,全靠自己的一颗善良心,一腔热忱,白手要办特教,又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自己去某一服装厂干记件做服装工作,加班加点,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仅挣2000多元钱。就拿着这2000元租房,于1988年在南阳市人民路20号挂牌成立“南阳市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挂牌了,可没有教师、没有桌、凳,没有床,没有做饭用具,没有宣传费,招不来残疾学生等一系列问题又摆在她面前,她不畏困难,借朋友,熟人的桌、凳和其它用品、自己起早贪黑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去找残疾人来上学,残疾人和家长有的不相信,有的行动不便家长不让来,她就挨家串户,苦口婆心,耐心的说服一个又一个残疾人及家长,并免费收他们先来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南阳市区内收到了24名残疾学生,她操心受累,腿跑肿了,人跑瘦了,也无人心疼她,更无人理解她。

  把残疾人收来又不收学费,一月下来,房租、教师工资、水电、生活费等费用几千元又困着,她没办法,只好回农村老家借来亲戚朋友钱。一年来,办学没有经济效益,反而还欠了几万元外债,她办残疾人学校陷入了困境,一时不能办下去了,各项费用无从支持,残疾人家庭都特别困难,就是向他们收很少费用。他们拿不出来也就不上学校学习。

  看着残疾人学生身残志坚、渴望学到一技之长去自食其力的愿望。杨帆觉得帮助残疾人改变命运是件有意义的好事。

  杨帆咬紧牙关,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要坚持把这所学校办下去。于是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于1994年和南阳市某中专院校合作,走联合办学的道路。又在挨着学校的地方又租房开设了学校招待所,又开了盲人按摩院,这样挣了一些钱用来补贴这所残疾人学校所需的一切费用。

 1998年,和外校联合办中专班的业务由于工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中专招生也陷入困难,招不来学生,为此中专班不能再联办。经营的招待所也因城市建设门面房拆迁而停办,残疾人学校经济又一度陷入困境,各项费用又造成无法来源。

  杨帆又借亲借友再次欠下外债坚持办学,因她太作难了,又无人诉说,曾多次跑到白河边,独自失声痛哭,问她要帐的人曾侮辱她说:“你年纪轻轻的,长的漂漂亮亮的,又是大学生,啥事干不了,干这样不赚钱反而欠外债的事,成年累月面对一批又一批的瞎子、瘸子、哑巴、傻子等,不知你图个啥,真是神经有病,你想做善事,自己又没钱投入,靠借钱办学校不是个办法,借我们的钱若还不上,春节让你年都过不去”等恶语来伤她的自尊。

  杨帆执着,痴迷于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在她办特教学校的几年中,曾有很多朋友多次劝过她,不让她再坚持下去,大多都是同情她,觉得她一年又一年,从青年到中年辛辛苦苦,也没挣到啥钱,反而经常靠借朋友钱挖东墙补墙,劝她说:“人家和你一起办学的技校校长都发大财了,买上了好轿车,孩子送出国,存款上几百万,住上别墅,你现在还住着烂瓦房,又漏雨,又黑暗,又潮湿,你孩子上学还得借钱交学费,你听我们劝别再固执干下去了,等等她朋友推心置腹的劝告。

  残疾人由于身患残疾,行动不便,造成个人卫生条件差,她不怕脏,不怕累,象妈妈一样照顾着他们,常常到宿舍去给他们铺床盖被,提茶倒水,问寒问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残疾学生有病高烧感昌她带他们看医生,还垫支医疗费,带他们去洗澡,上街买物品等像对自己亲生孩子一样,把温暖送到这些孩子的心坎上。

  残疾人由于文化基础差(大部分没上过学)身体残疾局限性大,心理也比较扭曲、古怪、不健康。对他们进行施教是很困难的。何况还要教给他们一技之长。使他们去被社会用人单位接收认可,彻底解决他们就业工作谈何容易。针对残疾人特殊教育,她编写了《特殊教育健康心理学》、《特殊教育文明礼貌、礼节礼仪常识》、《残疾人自强创业成功学》等实用教学书。从而使残疾人更加树立自强自信自立的人生信念,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十多个春秋,她是一腔热血,含辛茹苦。创办特教学校,她完全是白手起家,是社会方方面面的热心同仁大力支持下,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使一所残教学校在南阳盆地崛起,蓬勃发展。

  二十多个春秋,特教学校先后培养出来自13个县市区的各类残疾人15000多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走上了就业岗位,自食其力;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自强创业,靠学到的一技之长当上了老板,有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从而改变了命运,不仅是自食其力,还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

  邓州盲人张革命,多年一直带着自己十五岁的孩子靠乞讨为生,无数次被人欺视殴打,被狗咬得遍体鳞伤,父子俩悲痛得生不如死。特教学校知情后,专车接到学校,一切费用全免。手把手教他们父子俩学技术,激励他们立志成才。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培训,父子俩成了盲人专业按摩师,月收入二千元以上,走上了致富道路,几次回到学校拜跪在她面前,流着激动的泪水说:“共产党好,特教学恩大如山!”

  南召大山深处一家六个孩子,五个男孩一个女孩,不知是什么缘故,每一个孩子都长到十八岁时双目渐渐失明,六个孩子一个个都成了盲人,父母哭天无泪,痛苦不堪。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南阳有个特教学校,先后让六个孩子来到学校学习中医按摩技术。仅仅三年时间,六个孩子都学到一技之长,分别开设了三家按摩院,每月收入6000多元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四个男孩找到媳妇成了家。昔日惆怅满腹的父母,而今扬眉吐气,自豪地说:“我们也过上了小康生活,这都是特教学校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啊!”

  盲人张永俊在校学会按摩技术,走出山门,到广州名城开办按摩院,年收入达30多万元,成了富人,还解囊扶贫献爱心。

  走出特教学校大门的致富佼佼者枚不胜举。她看着这些残疾学生刻苦学习快速成长,她和发全体教职工从内心里感到无限欣慰。不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走向社会踏上创业道路的学生,他们称呼他不是杨校长,也不是杨老师,而是杨妈妈,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千金难买。

  正是这种千金难买的师生感情,激励着她对特教事业更加酷爱,立志把自己一生青春年华献给这一项伟大的事业。今年,有一家大企业的老板,原系他大学时期的同窗学友,他觉得她整天和这些四肢不会、五官不正的孩子打交道没意思,荒废人生。于是高薪聘任他到他企业作管理工作,被他婉言谢绝,而她觉得人生价值不是如何富有,而是有理想、有抱负,能为社会多做奉献,这才是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

  她和她的教师们成年嗓子都是哑的,因为在教学中,常常为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要不知反复重复多少遍,才能使残疾孩子理解牢记。每个教师都要会“手语”“盲文”等基功,才能顺利对学生进行施教、沟通、交流。杨帆不仅教残疾学生学到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挣钱养活自己,而且还鼓励帮助他们自强创业当老板挣更多钱,帮助他们建立家庭等,使残疾人过上和健全人一样的美好生活。另外,她还帮助很多困难下岗职工及农村散闲人员,免费让他们学习技术,靠技术去实现再就业愿望。

  二十多年来,她还收留了许多大街上“乞饭要饭”的残疾人和“家庭特困残疾人”,吃住一切全免让他们学技术,永远使他们告别乞讨生活。

  因她使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人改变命运,转折人生,从而大大减轻政府、社会、家庭的负担,残疾人学生及家庭称她是“再生父母”、恩人“、“活菩萨”等。

  她坚定信念为残疾人力撑一片蓝天,她总说“扶残助残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我是正常的健全人,眼睛能看见,腿能走路,嘴能说话,为他们做点事是应该的,不能图名图利计较报酬,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 ,她看上平凡、普通、温柔、善良,其实她的性格很刚强,有着不同一般女性的思想境界,她的耐心、信心和毅力及战胜困难的精神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曾为她题词:“帮助弱者扶弱者为强者,非仁爱者费能为,爱人者无敌”。还有南阳市著名作家刁仁庆也曾以一万多字报道她做的特殊事业是“感天动地的追求。”

  她爱残疾人学生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二十多年来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中,常常早出晚归不管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上初中时还说自己像是“孤儿”的感觉,她省吃俭用,把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拿到学校,她丈夫当初不理解,不支持她,曾几次对她说“你干脆也搬到你学校住算了,永远别回这个家,”可她一笑说“总有一天你会理解我的”。现在丈夫是很支持她的。

  她以博大的爱心撑着办好这所河南省唯一一所民办特殊教育学校为无数残疾人推开就业之门,得到了残疾人及家长的赞誉,现在省内外有许多残疾人四处打听慕名而来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从而去就业。

  她“艰苦奋斗办特教,小舞台上唱大戏”的执着精神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2001年该学校被定为南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卧龙区残疾人联合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她所创办的残疾人学校,条件十分简陋,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但我深信古语所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她也和20多名教职员工团结一致,凭一颗善心,一颗热心,把每个身残学员培养成才,他们不仅能自食其力,还有益于社会,这就是我们与时俱进,所展现的人生风采。她在荣誉面前从不炫耀人自己,觉得自己“爱残助残”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先后曾得到多家媒体报道:中央广播电台;河南日报;大河报;科技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电视台;南阳广播电台等多次长篇报道弘扬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

  杨帆女士确实是一位特殊的女性,她清贫自己,富有别人,把社会“包袱”变成“财富”,从而实现着她人生最大的价值,确实是“特殊的事业、特殊的爱”。

  在特教事业中,苦战二十多年所取得的成绩,受到社会的好评,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亲切的接见,巨大的鼓舞。自己在残教事业中,仅做出自己应做的一点工作,党和国家给自己这样高的荣誉。这荣誉也是南阳人的光荣,成为激励她更加努力做好残教工作的强大动力。她立志在残教事业中苦战终生,把特教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新特点、新水平,办成南阳残疾人成才的摇篮。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