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8 13: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4-24 15:22 | 查看:2785次
任友年,男,汉族,1969年12月生,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包桥村妇孺皆知的“破烂王”,十多年来靠收废品为生,他的名声大并不是因为生意做得大,而是因为他坚持帮助贫困孩子上学。十七年来,他已经资助了60多个贫困学生,捐助资金50多万元,其中18个孩子已经考上大学。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迹感动了一座城。
1997年,任友年还是江苏淮安的一名个体司机,在他送孩子去学校上学的时候,意外得知班里的六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没来继续读书。因为家庭贫困,这些孩子都只能等家里的稻谷卖掉,猪卖掉才有钱交学费。任友年很受触动,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虽然学习成绩好,但因没钱而辍学,他想不能再让这些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应该让他们安安心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快快乐乐地享受童年生活。
第二天,生活并不富裕的他揣着2600元钱来到老师办公室,替孩子交齐了学费,并找到孩子家长,表示自己愿意出钱资助孩子,再穷不能让孩子上不了学。做了善事的任友年,心中有种前所未有的快乐,但是他也犹豫:妻子会同意他把辛苦挣得的血汗钱拿出来供别人的孩子上学吗?因为担心妻子反对,在继续坚持和撒手不管之间,任友年曾一度彷徨。过了很久,任友年终于忍不住将捐助孩子读书的事情告诉了妻子,没想到,妻子不仅不反对,还鼓励他将善事坚持下去。从那以后,任友年兑现着自己的承诺,每年拿出两万元资助贫困孩子上学,慈善助学路一走就是十六年。
怎么去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任友年一直从当地民生新闻里面找线索。任友年是长兴电视台的民生节目《小彤热线》的忠实粉丝,2012年12月,他看到新闻里播放了包桥中心小学学生郭利萍的祖父、母亲、父亲一年内相继患病去世,只能寄养在婶婶家,13岁的郭利萍的新年心愿是一件蓝色羽绒服。看到小利萍的不幸遭遇,任友年当即拨打了节目组的电话,表明自己想要给小利萍完成心愿。任友年在商场买了一件衣服,又觉得孩子不够穿,买了一双旅游鞋。到了小利萍的住处,她的卧室不过六七平方米,床上只有一床被子,任友年伸手颠了颠被子的厚薄,眼泪差点流下来,他又掏出1000元给小利萍,嘱咐她好好照顾自己。今年3月2日,小利萍亲自去泗安鲜切花基地采摘了非洲菊,送到任友年手中,这让他无比欣慰。
资助孩子上学,任友年一向出手阔绰,他经常接到贫困学生的求助电话,稍加核实便向对方的银行卡打去一两千元。但这位破烂王对自己的生活已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在包桥童家村,任友年每个月花费600元租了两间再普通不过的屋子,一间摆放废品,一间用于生活起居。卧室里只摆放了一张床和一台电视机,简单而又整洁,一旁的厨房摆放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没有什么其他的家具。为了节省开支,他家里的米都是从老家带来,他说100斤米也要两三百元,能省就省掉吧;他刻意绕二十分钟的远路去农村澡堂洗澡,只因为那里的费用要便宜二十块钱;在外面收废品时,他舍不得下馆子,经常在路边小店买一盒方便面凑合,吃完继续干活。任友年说:“想到孩子们上不起学,早早出来打工我就心痛,看到他们高高兴兴上学我就开心,孩子们是我工作的动力”。
资助了那么多孩子,捐掉那么多钱,在任友年的出租房里却找不到一本账单,问他捐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记账?任友年憨憨地笑了,他说:“我又不找人报销,记账做什么?”2010年8月,任友年的妻子患病去世,他至今对妻子深深思念,感激她对自己慈善助学的支持。他说:“想起我妻子当时对我的支持,我总觉得把慈善一直做下去,做到我做不动的那天,也算是完成妻子的一桩心愿。”
任友年最朴素的愿望,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不少生意伙伴都和他建立了长期的联系,他们都说:“他无偿资助孩子上学,这么善良、诚信的人,我们和他打交道也放心。”2013年,任友年在浙江之声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中获评为“身边的活雷锋”。
来源:浙江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