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8 08:2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8-05 | 查看:1724次
2004年6月,作为福建省第四批援藏队员,李建功到墨脱担任县委书记。来墨脱前,李建功任南平市地税局副局长,环境舒适、条件优越、家庭和睦。得知援藏消息后,义无反顾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有人告诉他,边陲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随时有雪崩、泥石流、猛兽毒蛇、高原缺氧等危险,雅鲁藏布江墨脱段至今还留下美国直升机的残骸,你不怕吗?李建功回答,正因为这样我才坚决要去!
男儿无畏勇挑重任闯孤岛
2004年7月,全省第四批43名援藏干部抵达林芝报到。为了尽快掌握墨脱基本情况和第一手资料,李建功没等正式任命下达,就带着援墨干部踏上墨脱路。这一路,李建功一行翻越了海拔近5000米的多雄拉雪山;穿越了30公里荒芜人迹、野兽出没频繁的原始森林;趟过沼泽地和蚂蝗区;挪过长达5公里、长满青苔、宽不到1米、最窄处仅50厘米、人只能一点点向前挪动的“老虎嘴”。不足200公里路程,他们举步维艰地跋涉了6天,给这位魁梧的硬汉来个“下马威”。可一到县城,他就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作为高原孤岛的“领头雁”,他坚信科学决策出在群众中、出在脚板下。三年来,李建功没有双休日,中午很少休息,足迹遍及县直机关各单位和全县七乡一镇85%以上行政村。上级要求援藏干部原则上在林芝上班,每三年只需进出墨脱县2次。然而,为争取援助、一线调研、召开党代会、党员先进性教育、县乡换届选举……李建功每年至少进出墨脱2次。每次出发,李建功都会悄悄在宿舍抽屉里给家人留下字条。他明白,每次出行都可能踏上“不归路”!经过深入调研,他提出了突破交通“瓶颈”问题、突出项目建设、突出援藏建设的“一个突破、两个突出”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援藏工作三年规则,研究制订了《县委班子议事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10多项规范化规章制度。2005年4月初,全县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分析评议关键阶段。当时,山脚雪比房子还高,当地人都不敢越雪山进县城。但事关全县组织建设,他毅然决定翻山进县。身材高大的他在厚厚雪地里,每走一步就陷进一米多深。从地面到山顶不足800米距离,他整整走了8个小时,雪地呆的时间过长,脸全被烧伤,还险遇雪崩。凭着这股敢闯拼、不服输精神,确保了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2005年,李建功自己拿出3万元作启动资金,在他挂钩的墨脱村组建了全县第一支农牧民施工队、运输队,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121.48万元,年人均收入1529元,各项经济指标比2003年翻了一番。
情系高原,挑战极限创辉煌
“我们领导多走些路,百姓就会少吃些苦;我们干部若不怕殉身,墨脱路会少些无辜冤魂!”修通对外公路是墨脱祖祖辈辈的心愿。为了早日实现墨脱人民的愿望,凭着一种感情,凭着一股韧劲、闯劲,李建功多次组织干部和地质、交通方面技术专家,徒步勘探、设计和论证,科学地提出先修境内县乡公路、再修县外公路、最终内外对接的方案,一趟趟到自治区有关部门汇报。2005年9月,自治区交通厅工作组进墨脱实地调研。迎接时,李建功满含热泪带头组织全体干部高歌了墨脱人自己创作的《墨脱路》,引起了工作组强烈共鸣。2006年6月,国家交通部副总工程师王玉带队,国家发改委、自治区政府、交通厅等领导及专家,再次来实地调研。考察团到达时,只有一万人口的墨脱竟有3000多人早早地手捧洁白的哈达、温热的青稞酒、滚熟的鸡蛋,在道路两旁以最热情、最隆重的礼仪迎接高贵客人。沿途没有歇脚处,群众在横放的木头上铺上自家崭新的被褥当沙发,请考察团休息。李建功的心血没有白费,2006年墨脱公路终于列入了自治区“十一五”规划,藏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从2006年起,修路前期款项陆续到位。自治区分别派驻勘探队、设计队和施工队,边勘探设计,边施工建设。
李建功积极发挥墨脱人主观能动性,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墨脱各乡镇之间仅为骡马驿道、部分村与村之间只有羊肠小道,李建功将加强墨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援建项目列入三年工作计划,多方争取资金为墨脱铺设了县城主干道1000米水泥路面,开通了连接背崩、德兴两乡300米的东坡路,为县小学铺设标准化水泥操场,修缮了古寺仁青崩,在八一镇新建两幢40多套周转房和八一办事处附属办公用房。他注重智力援藏,先后举办师资、农技、畜医、经贸管理等培训班,还选送近30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福建、广东等学习、考察和培训。三年来,墨脱各项经济指标提高很大,2006年,生产总值达7306万元,比2004年增34.2%;县级财政收入达170万元,比2004年增28.8%,人均纯收入2388元,比2004年增62.6%;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从无到有,乡镇企业产值达120万元,多种经营收入335万元。
赤胆忠诚,心贴群众谱壮歌
李建功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带头开展访贫问苦和增进民族团结,带头宣讲党的民族宗教和强国富民政策,带头开展为群众解难题、送温暖等爱民亲民活动。为尽快融入环境、拉近距离,李建功刻苦研读藏史、藏教等书籍,对西藏历史及藏传佛教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当地藏民。他的真诚换来了百姓拥护。他组建农牧民施工队等工作,只要需要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报名参加。
多次徒步进出墨脱,李建功膝盖损伤严重,不能正常下蹲,走楼梯时要像螃蟹一样横行侧走。专家告诫他不宜多走路尤其登山。但李建功一如既往深入群众。他常说:“如果每走一次墨脱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提高一次,我愿天天行走在墨脱天险路!”2005年4月21日,藏历新年的喜庆中,李建功提前结束假期,带领5名干部踏上返墨征途,不料被风雪困阻在半路。李建功带头将一个简易木板钉成的驿站从积雪里刨挖出来,稍作修补当成临时家庭。他自己倚立风口,而将背风位置让给部属;几人裹一条湿棉被御寒,他挑最湿的那角,而把稍干燥位置移给同事;他强撑着到野外打山鼠为大家抗御饥饿、维持生命;饥饿、严寒、寂寞袭来,有人泄气绝望,有人想念亲人,有人莫名地烦燥不安,李建功强打精神,与大家说笑、讲故事砺志提神。他们被围困整整一周时间,才挣脱死神怀抱。
为了墨脱,李建功不顾性命和健康;为了墨脱,他舍小家而顾大家。2005年5月,李建功85岁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病危通知一份份寄出,而他因公路建设规划到关键时刻,不能赶回尽孝。眼看父亲因病体重从70公斤锐减到45公斤,身在远方的李建功只能以一种特殊方式祈祷,保佑父亲能等到他的归来。三年来,李建功妻儿两次试图从不同方向进藏探望,第一次儿子在成都出现高原反应,不得不返回;第二次儿子在西宁高原反应进了医院,而此时,李建功仍在县内指导县乡党委换届、抗灾自救等工作,无法赶去看望他们。咫尺天涯,一家三口还是没见面。2005年中考,李建功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被南平一中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儿子第一个就给爸爸打电话报喜,诉说着一年学习和生活上的艰辛,说着母亲的辛劳和不易,说着说着小声抽泣起来,李建功心里十分酸楚,却找不出安慰的话,静静地把话筒紧紧贴在耳边。李建功偶尔回福建,大部分时间也用在汇报工作、衔接项目、争取外援,很少陪伴家人。为了援藏事业,他舍小家顾大家,对家人怀着深深的歉疚,2007年6月23日凌晨,老父亲没能等到儿子援藏归来、没能再见上儿子一面,就停止了呼吸。他说:“这三年,我欠家人太多了”。
付出终有回报。李建功最欣慰墨脱的巨大变化:县城一千多米长的环城路和东布路修通,结束了出门穿胶鞋、打手电历史;开通了互联网、移动电话,全县八个乡镇相继建成了办公楼、卫生院,实现了加强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三同步”;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改造农房80户、6300多平方米,使360多名群众住上了新居;在南平电视转播技术人员支持下,建起能正常运转的广播电视差转台,使墨脱与外界隔山隔水不隔音。
来源: 福建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