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河南邵均克: 舍家忘我 无私奉献

发布时间:2018-04-23 22:2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5-05 | 查看:1006次

  邵均克,女, 山东武成县人,1964年11月出生, 1988年7月参加工作,在武成县伯乐乡中任教,  1989年11月调入中原油田采油一厂计生办,1998年4月调到中原油田第一矿区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第一社区管理中心花园小区劳动就业站站长、便民服务站副站长,华苑公司针织二厂厂长,政工师。  

  邵均克同志参加工作20年来,特别是负责第一社区劳动就业工作以来,坚持以事业为重,为油田发展和稳定分忧,为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解难,挑头办起拖把厂、手套厂和羊毛羊绒制品加工厂,先后使  200多名失待业人员实现就业,第一社区残疾人员就业率达100%,安排其他社区残疾人员40  多名,走出了一条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邵均克同志2005年6月被评为河南省“五好”党员,2006年6月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廉洁勤政优秀领导人员”荣誉称号,  2007年1月被确定为中国石化廉洁勤政优秀领导人员先进典型, 2007年3月被评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同时获得第五届河南省“十大女杰提名奖”。

  迎难而上,艰苦创业。  2001年,油田社区系统机构改革,邵均克同志调整到第一社区任居委会主任,兼管劳动就业工作。经过二十多年开发的中原油田油少人多矛盾突出,就业压力愈加繁重。地处油田前线的第一社区,离油田基地和市区30多公里,有职工待业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协解人员等580多人,实现就业非常困难,特别是残疾人员更难找到就业岗位。经过分析油田就业形势和社区实际,邵均克认为要安置这么多的失待业人员,必须依靠国家对残疾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设施,创办生产经营实体,开发就业岗位。社区领导大力支持邵均克的想法,还把旧冷库作为办厂场地,从最简单的工种开始,创办劳动强度不大、技术要求简单的拖把厂。为节约清洁费,她带领办公室的  3名女工在废弃冷库干了三天三夜,喉咙和鼻孔中一个星期后还夹杂着灰尘。为学到扎拖把的技术,邵均克自己掏腰包请师傅吃饭。看似简单的工作,很多残疾员工却怎么也干不成。邵均克手把手地教他们,一遍不行教两遍、三遍甚至几天,不厌其烦,直至教会。为买到物美价廉的原料,她先后到安阳、聊城、菏泽等地的大小针织厂和农贸市场,了解行情。经过三个月艰辛努力,拖把厂于2002年9月正式投产,社区的32名残疾人和5名特困家庭待业子女成为第一批员工,走上了自食其力之路。2003年6月,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邵均克在征得社区领导同意后,以第一社区的闲置房产入股,与油田残疾人企业华苑公司合作,利用原社区一个招待所的房屋设施,合办防滑手套加工厂,安置失待业人员137人,使第一社区的残疾人全部就业,当年就形成日产手套2000多双的规模。几年来,厂里又发展了地毯编织和羊绒、羊毛制品加工等项目,产品注册了“均克”商标,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并进入燕山石化、金陵石化等企业。  

  爱残助残,情暖人心。在残疾员工达90%的厂里,邵均克同志是厂长,更是母亲、管家、保姆等角色,对员工关爱周到、无微不至,被誉为残疾员工的“小厂长”、“大家长”、“好校长”。为解决60余名离家较远的员工就餐问题,邵均克将自家的生活用具拿到厂里食堂,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开出菜地、建起羊圈兔舍、养鱼养鸭,改善员工伙食。为便于同聋哑员工交流,邵均克同志学习了常用手语;为方便腿脚残疾的员工,她将厂里有台阶的地方改为斜坡;为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她预备了家庭药箱,坚持夜晚查铺。残疾员工刘保健家庭困难,爱人没有工作。邵均克将丈夫的棉衣送给他,还为他媳妇安排临时工作,腾出一间工房,让他把家安在厂里。员工周刚的父亲胃穿孔住院,邵均克带头捐款,在她的感召下,一次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爱心传递”活动展开了,全厂共捐献1665元。腿有残疾的待业子女刘芳,内心自卑,很不愿见人。邵均克登门将她接到厂里,亲自为她端饭、推轮椅,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她有成就感。同时,组织厂里的员工和她聊天、教她下棋。一天,刘芳感冒,拒绝吃药打针。邵均克就买来刘芳最爱吃的夹心面包,偷偷地将感冒药包在里面。邵均克的真诚付出感动了刘芳,使她逐步敞开了封闭的心灵,融入到集体之中。智残男工小王犯了哮喘病,大小便失禁,邵均克挽起袖子就为他擦洗。她热心为大龄残疾员工牵线搭桥当红娘,如今已有5对喜结良缘。  

  舍家忘我,无私奉献。办厂初期,为解决资金困难,邵均克同志拿出家里5万多元积蓄,购买一套毛衣编织软件和设备;项目引进后,又将丈夫为她买保险的1万元钱取出来,用于购买原材料,保证了项目按期开工,自己却损失了数千元利息。她作为就业站站长,工资由社区发放,为厂里办事常常自掏腰包,连自己当先进获得的数千元奖金也全部用于为员工改善生活。就连亲朋好友逢年过节送她的一些土特产,也都拿到食堂同员工一起分享。邵均克同志的丈夫在采油一厂劳资部门工作,工作也很忙,总希望回到家有个热汤热水。可邵均克却没有满足丈夫不高的要求。为节约开支和方便工作,邵均克同志还在2003年动员丈夫和孩子把家搬到了厂里,至今仍和员工吃住在一起,一家3口从60多平方米的两居套房挤进了15平方米的单间平房,其丈夫双休日与妻子一起为厂里忙活,晚上又帮着维护厂里的治安。邵均克同志的女儿刘芳2000年因先天性心脏病做过心脏手术,更需关爱和照顾。忙于厂里工作的邵均克常常深更半夜才回到家里,女儿让买钢笔、笔记本的事经常忘记,有时女儿放学后只能到同学家吃饭。女儿上高中后,每次回来总想与妈妈谈谈学校的事,可太累的邵均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邵均克同志是山东省成武县人,远在山东老家的老母亲患脑梗塞住院期间,她都没能陪护一个整天,后来老母亲旧病复发去世时,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为了便于对残疾员工的管理,邵均克把厂子当成了自己的家。四年来,她没有住组织上的78平米住房,而是和残疾员工工作、生活在一起,并且同员工一样交生活费在食堂就餐,一家三口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员工宿舍。邵均克穿着没有名牌服装,一年四季都是工衣。而为了办厂,安置残疾人就业,邵均克花钱大方,不计较个人得失。办厂初期,她上安阳、去菏泽、跑聊城联系原材料,几个月就花去了800多元路费,一分钱也没在厂里报销。  厂里住着40多名残疾员工,残疾员工去医院看病不方便,邵均克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医院用自己的钱开些常用药,不管哪个孩子有了病,都及时送药给他们。几年来,她累计花费2000多元钱。一些伤残员工和她们的家人也抱着感恩之情,也常常给邵均克送一箱饮料,或送上一只鸡,送来点牛奶。对于这些礼品,邵均克能退回去就退回去,退不回去的就拿到食堂和员工一块吃掉,然后自己再花钱买些东西送回去。菏泽地毯厂来厂里安装设备,按照协议,设备安装应由厂方全部负责,邵均克看到他们来厂安装设备的人手不足,就主动找几个人给予帮忙,使厂方人员非常感动。设备安装调试后,厂方为表示感谢,买了二十几斤羊肉送给邵均克,邵均克推辞不过,就把羊肉拿到了员工食堂,给员工们改善了一顿伙食。家住百里之外的第六社区伤残员工王鹏娇,在厂里患了重感冒,邵均克跑前跑后精心照顾,后来哥哥、姐姐从黄河南来厂里看望妹妹,得知情况后感激不尽,买了一箱果汁、一箱牛奶悄悄放到邵均克的办公室。邵均克发现后,看东西是退不回去了,就和副厂长一块把东西拿到了王鹏娇宿舍。  

  《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石化报》、《组织人事报》等十多家报刊对邵均克的事迹都曾进行过报道。2007年5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中原油田召开廉洁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听取邵均克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告。邵均克的事迹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之后,邵均克又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廉洁勤政优秀领导人员报告团成员,参加了石化系统组织的巡回报告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确定邵均克同志为2008年拟在全国树立宣传的两个基层干部典型之一。  2008年1月23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做出了《关于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开展向邵均克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系统党员干部和职工向其学习。前不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中央和省主流新闻媒体记者深入中原油田,对邵均克事迹进行了调研和采访。 

  来源:河南省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