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9 22:4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23 15:01 | 查看:1149次
谭杰华,是江门市鹤山桂林社区居民,面对身体的残疾以及家庭的种种不幸,他没有悲观放弃人生,不仅独力支撑起残缺的家庭,还力所能及、数十年如一日地帮助他人,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去影响身边的人,用爱来书写自己身残志坚,乐观自信的人生篇章。谭杰华的事迹已深深的影响着当地的群众,并正通过“道德讲堂”,新闻媒体的报道宣传,为江门大地传播着正能量,成为市民心中的道德楷模,大家学习的对象。
用爱和坚强守护身边人
谭杰华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双腿肌肉萎缩,不能像常人一样行走,但对生命的热爱,让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一次又一次奋力的学着迈步,终于他学会了走路,尽管依然是一撅一拐的艰难前行,但始终面带笑容的他让旁人感受到他的坚强。他自小就树立大志,要改写人生。
谭杰华曾经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体贴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然而,好境不长。儿子——德仔几个月大的时候,一次发高烧没有来得及看医生,导致脑瘫,从此只能躺在床上度日,长大后又得了自闭症。可能是因为受不了生活的艰苦,谭伯的妻子离他而去,只剩谭伯一人拖着行动不便的腿独自在外为生活奔波,在家还要照顾瘫痪儿子的饮食起居,这对残疾父子相依为命。几年前,谭伯用20多年来辛苦攒下的一点积蓄为儿子做了一次手术。术后,德仔能够下床走路了,虽然还走不稳,但也能为谭伯分担一部分家务。
谭杰华的人生经历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以关心他人为己任。1971年开始,初中毕业的谭杰华就进了鹤山烟丝厂做零工。1976年,鹤山烟丝厂转型,谭杰华离开了烟丝厂,开始自学电器知识,并在沙坪街道办的帮助下,取得一间铺位的使用权。于是他就与一位老知青合伙开了一间电器维修店,这一做就是20年。在这期间,他不但继续学习维修知识,用精湛的技术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而且还主动为残疾人、五保户以及独居老人提供免费维修服务。那时的他常说,“我自己也是残疾的,正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我才能有这样一个铺面,做一点小维修,我很感谢。他们(残疾人、五保户、独居老人)都是需要帮助的,我愿意尽我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哪怕是看望一下我觉得也很满足。”
1991年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谭杰华的维修铺位被收回,但是他依然坚持关心和帮助左邻右里。1997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谭伯在路边开办了一个电话亭,继续做起了小生意,后来因市政建设需要,谭伯的公用电话亭被迫拆迁,但他并没有闲着,2006年后他又在沙坪街道桂北村的小巷中摆了一个水果摊,专卖香蕉。
待智障少年如亲生儿
儿子的不幸经历令谭杰华一直都在自责,所以每逢见到一些有缺陷的少年儿童,他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2004年,他收养了一名智障少年。这位叫阿亮的少年是他儿子的同班同学,同是残疾人。2004年阿亮的父母离异,法院把他判给了父亲,但他父亲丢下他不管,独自一人到广州打工,并在广州重组了家庭,妈妈也不知所踪。一天,阿亮来到谭杰华家里,哭着说:“伯伯,我肚子很饿啊,我爸爸不要我了。”好心的谭杰华特意为阿亮弄了吃的。吃饱后,阿亮并没有走的意思,他对谭杰华说:“我喜欢伯伯,我要住在这里。”尽管谭杰华靠卖香蕉为生,每月才挣200元,加上政府给他的300元低保金,父子二人仅能勉强维持生活,但他依然义不容辞地收留了阿亮。于是,这个特殊的家庭又多了一位成员。谭杰华对待阿亮像自己儿子一样,不但为他喂饭,甚至洗澡,更用仅有的收入为他添置新衣,用心去照顾他。
2007年4月,阿亮主动要求回在农村的爷爷那里居住,谭杰华才依依不舍地踩着三轮车一直送他到古劳的乡下。
待独居老人如亲爹娘
谭杰华居住在沙坪街道桂北村一个三居室的房子里,那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每月只收5元的房租。谭伯说,他们享受这项照顾已经17年了,政府总是在他困难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他开设电话亭之前,是他们一家生活最困难的时期,然而政府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他提供了低保救助。因此,当他因为开设电话亭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时,他主动向政府提出不再接受低保救助,要把机会留给比他更困难的人。后来,电话亭拆了,政府又及时恢复了谭伯的低保救助,并在民政局、工商局、居委会等部门协调下特别批准谭伯在桂北村居民区内摆了一个水果摊,不收取任何税收。所以谭杰华立意时时处处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对政府、对社会的回报。
自从搬进解困楼,谭杰华就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楼长",义务为街坊邻里奔走办事。邻居办低保证、计生证,房屋续租、申请房租减免、水电费减免等事项,都是谭杰华在义务为大家跑腿。谭杰华一瘸一拐的身影,经常在居委会、民政、房产等部门出现,各部门不但主动为他提供协助,还因应他的身体状况提供了绿色办事通道,尽量简化办事手续。在谭杰华的手上,保管着这栋解困房3、4户人家的锁匙,都是邻居交给他的,方便他随时照顾他们,这就是邻居对他高度信任的明证。
90岁的独居老人王莉嫦就住在谭杰华楼下,她无儿无女,并患有严重的白内障,行动不便。谭杰华就主动承担了照顾王婆婆的义务,每天,谭杰华为王婆婆买菜、做饭、倒屎倒尿,像对亲娘一样伺候她。每天早上起来,他首先就帮王婆婆洗衣服、倒痰盂,然后买菜做饭。安顿好王婆婆的午饭后,谭杰华才出去卖香蕉;下午4时回来,他又忙着先为王婆婆做晚饭。王婆婆常常感激地说:“华叔是个大好人,如果没有他,我的晚景就凄凉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谭杰华照顾了王婆婆15个年头,直至2008年初王婆婆终老。
待朋友如亲手足
43岁的黎生,是谭杰华同学的弟弟,30多岁就得了糖尿病,无法工作,家财耗尽,妻子埋怨,痛不欲生。知道这个情况后,谭杰华马上找到他,与他做了知心朋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解他,鼓励他树立对抗疾病的勇气,重拾生活的信心。谭杰华为黎生写申请,通过沙坪镇政府找到市慈善会,使其获得5000元资助,现在,黎生有空没空都经常找谭杰华拉家常。
据越塘村冯女士介绍,她丈夫也是残疾人,他们一家平日里在经济上、生活上经常得到谭伯的帮助。附近邻居也都说谭伯平时乐于助人,经常帮忙搬些东西、免费修理家电等等,就连谭伯摆的这个水果摊卖的香蕉,也比外面卖的便宜许多。
很多人都说,谭杰华确实是好人,在他身上看到了高尚的品格。谭杰华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他的道德观,那就是助人为乐。不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怨天尤人,不断奋斗摆脱困境,达观善良,知足常乐,爱泽他人,谭杰华就是这样生活着。
传递爱的感化力
谭杰华不仅用行动去帮助身边人,更借助道德讲堂的宣德平台,用自己的事迹去教育和感染身边人,积极传播道德正能量。现在,他已受聘为鹤山道德讲堂总堂的宣讲员,并在鹤山的多个社区讲堂、学校讲堂、企业讲堂开讲,与听众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
目前,他的事迹已被拍摄成为人物事迹专题,在江门电视台播放,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鹤山文化馆以他的事迹为原型,组织编演了小品《做我钟意做的事》,成为多场群众文艺表演中的必选节目,深受群众欢迎。2013年12月31日,鹤山举办了道德讲堂宣讲员选拔赛,其中一位选手以《用爱演绎生命》为题,深情地讲述了谭杰华的事迹,获得现场观众的广泛认同,一举夺得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宣讲员”的称号。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