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治森:80后士兵10年传播党的声音 扶贫助困甘当老区“文明使者”(图)

发布时间:2018-04-18 20:3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3月 | 查看:936次



人物故事:

  9月中旬,云南省麻栗坡县豆豉店小学,刚踏进校门的任治森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这位被冠以“文明使者”的校外辅导员一身迷彩装格外醒目。身上背的书籍文具正是孩子们心爱之物,孩子们一哄而上。“不要抢,莫乱,人人都有份”!操着一口麻栗坡腔的任治森维持着混乱的秩序。

  麻栗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8个主要民族。

  2009年11月,因工作需要任治森来到了中越交界的麻栗坡工作。麻栗坡是国家级贫困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面对驻地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面貌,他深深触动了,他要决定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什么。麻栗坡搞对口帮扶,任治森就被委任为“扶贫助教联络员,这个联络员一干就是5年,修渠、修路、捐资助学、开展志愿者服务、讲解法律知识……他的“文明使者”称号被广大群众认可并传播开来,2011年11月他被州里评为十大杰出青年。

  从被聘为联络员的那天起,任治森就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传播党的声音。他的第一篇救助文章《这里的孩子需要您的帮助》一文刊登在2010年1月12日的《中国集邮报》上。见报后,全国各地的朋友纷纷献出爱心,对文中提到的麻栗山小学13名师生进行帮扶。利用休息时间他就带着《民族常识》、《大蒜生姜栽培技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十八大文件汇编》等宣讲材料,走村串寨宣讲种植技术和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政策。周末街天,他认真收集各单位的宣传普法材料代为发放,宣讲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另外,他认真总结当地发音特点,很快学会了少数民族语言,这位士兵志愿者很快的被大家接受了。

  5年来,任治森行程两万多公里,走进多所学校,多个村寨宣讲60多场,化解纠纷10余次,帮助贫困学生20多名,筹集衣物10万余件。2010年4月,深圳余彭年福利协会到麻栗坡县开展关爱白内障患者活动。获悉后,任治森一边与县残联联系,一边组织南油5名患白内障的壮族老人赶赴治疗,帮助他们带来了久违的光明。麻栗山是南油村最贫困的寨子,海拔高,土地贫瘠。当地30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作为部队对外扶贫助教联络员,任治森连续三年走进大山深处,帮助驻地麻栗山群众把300多亩坡地改造成了良田、26户特困群众脱贫、12个山里娃有了学上。

  为了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任治森留了下来,他积极开展助民爱民活动,筹集资金投身驻地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麻栗山有两处水源,可以浇灌坡地。过去,村民们都是用牛车拉水。任治森见了,自己出资3000多元,买来水泥、沙石,发动村民,修起了2840米长的简易灌溉渠,300多亩坡地从此成为良田。任治森还大力开展助学活动,被聘为多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像雷锋一样为边疆的孩子们服务。看到团结小学的师生饮水用电困难,他筹集3万余元为该校安装了变压器和饮水管道。看到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籍破旧,他发起了志愿者简易书屋活动,短短两年时间已经筹集书籍5000多册,为10所学校的孩子们送去精神食粮。

  任治森说:“少数民族群众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进步了。我愿继续当好文明使者,传播党的声音,利用业余时间更好的投入学雷锋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中,为民族团结尽自己的一份力。”

  入伍11年来,任治森先后30多次被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云南省、成都军区表彰为“全国优秀志愿者”“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个人”“云南省拥政爱民先进个人”“成都军区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一次。

来源:云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