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4 07:4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1-05 19:01 | 查看:2835次
帕提古丽·谢米西,女,1958年8月出生,53岁,中共党员,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下吐鲁番于孜村退休教师。2004年退休以后,村调解委员会聘请她为村里的义务调解员。她以自己乐于助人的诚心,赢得了广大村民们的爱戴,被村民们称为“调解大使”,被妇女群众当作知心的“娘家人”。帕提古丽先后被评为“伊犁十大杰出母亲”、被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评为“我为和谐做贡献”先进个人和伊犁州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同时,被伊宁县委、政府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2004年,村调解委员会得知她退休的消息,聘请她当一名专职的人民调解员,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她把自家的房子腾出一间作为专门调解室,挂上“帕提古丽调解室”的牌子。在大家看来,许多看似细小的事情或鸡毛蒜皮的纠纷,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好,都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她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遇事不但沉着冷静、耐心细致,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在做调解工作的过程中,她感到自己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她购买了许多法律书籍,自学法律知识,尽快掌握调解技能,使自己迅速的适应人民调解工作。
在调解家庭纠纷上,帕提古丽一直是急群众之所急,尽最大努力为有纠纷的家庭化解矛盾。2007年5月,一名叫赛丽曼的妇女号啕大哭地找到了她,帕提古丽把她安顿在家里,通过了解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赛丽曼原来是霍城县人,经人介绍,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嫁到了吐鲁番于孜乡,结婚后才发现,夫妻两人性格严重不和,因此两人三天两头吵架,赛丽曼经常无故遭到酗酒丈夫的毒打。几天前竟被丈夫赶出了家门。听完赛丽曼的诉说,帕提古丽立即联系了赛丽曼的丈夫,然而,不管怎么劝解赛丽曼的丈夫就是听不进去,表示没有办法在一起生活了。帕提古丽见他们的婚姻已经破裂,在征求了赛丽曼本人的意愿后,帮她写了诉状申请离婚,3天后,赛丽曼办完了离婚手续。离开时,赛丽曼紧紧的抱着帕提古丽说:“好姐姐,谢谢你给了我新的生活!”
人民调解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既要耐心细致,又要有恒心,为了做好调解工作,帕提古丽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为了幸福和谐,决不能让矛盾激化”。这些年,帕提古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日和走亲访友的时间,无论什么时候,村里只要有家庭纠纷,帕提古丽就在第一时间去调解。有的时候正在熟睡,忽然就会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矛盾纠纷,经常有闹纠纷的当事人吃住在自己的家里,有时一住就是十几天。一开始,帕提古丽的丈夫很不理解,孩子们也埋怨帕提古丽爱管闲事,她便让家人了解她所从事的调解矛盾纠纷工作,感受矛盾纠纷给当事人带来的痛苦,以及化解纠纷后当事人的喜悦心情,渐渐的帕提古丽的家人理解了她的工作,现在他们还能帮助帕提古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帕提古丽省吃俭用,很少花钱买新衣服。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台电脑,写了不少关于调解工作的心得,先后在《伊犁日报》、《新疆妇女》、《读者》等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提高质量教育的思考》、《关于改革之路的思考》、《关于改革之路的漫谈》、《关于排场现象的思考》、《看完<话说后母>之感》等文章。
在退休之前,作为人民教师的她经常资助贫困学生,为他们交学费,买学习用品,给他们送衣物,受到学生们的爱戴,还经常把那些缺少照顾的孩子带到家中,给他们洗澡、洗头、洗衣服,让他们得到母亲般的关爱,至今许多已经成年的学生提起这些还是感激不已。如今,由于超负荷的工作,身体渐渐虚弱的帕提古丽还是热心的接待前来求助的每一名妇女、儿童,为那些暂时无家可归的妇女、孩子免费提供吃住,免费代写诉状,为她们主持公道。几年来,帕提古丽调解司法案件126件,面对面处理1666人次,电话处理案件1504人次,代理信件325份,特别是在“7·5”事件发生后,帕提古丽在全乡巡回开展面对面宣讲,详细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同时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党的好政策,及时传达自治区、自治州、县委重大会议精神,共开展宣讲158场(次),受教育人数9513人(次)。
通过努力,村调解委员会和帕提古丽调解室的牌子也渐渐“硬”了起来,群众有事就先想到找帕提古丽。几年的调解工作经历使帕提古丽深刻体会到:干好人民调解,需要具备对工作的“热心”、为民解难的“尽心”、调处纠纷的“耐心”和办事的“细心”,时刻牢记“民间纠纷无小事”的原则,切实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守护员。
来源:新疆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