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周晓群:把爱献给红领巾事业(图)

发布时间:2009-08-30 08: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07-01 | 查看:1785次

周晓群,女,汉族,生于1955年5月27日,四川三台人,大专文化。1971年3月工作,1977年4月 26日调入南明区第三实验小学(原中铁五局一小)任语文老师、少先队中队辅导员。

  1977年9月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1月当选贵州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1979年参加全国铁道优秀辅导员夏令营并随营培训;1980年参加贵州省团校辅导员培训班培训;

  1980年至1982年所在学校少先队大队连续三年获铁道部“少先队先进集体”、“红花集体”称号;

  1981年获贵州省“优秀辅导员”称号;

  1983年9月至11月参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前中央团校)第三期少年干部培训班少先队专业的系统培训;

  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第一次受邀前往四川峨眉山为铁二局辅导员培训班讲授《少先队创造性队活动的开展》。这一年4月,她的儿子因她忙于工作疏于照顾而摔伤了牙齿,以至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之后,她拒绝了领导欲调她到局“教卫中心”工作的机会,继续留校当辅导员;

  1985年至1987年参加全国中文专业自学考试获大专学历(之前只参加过小学四年的学历学习即开始文革而被迫停学);

  1985-1988年所在学校少先队十一个中队获贵州省“丰收杯”、“创造杯”奖;

  1986年第一篇论文《浅谈少先队主题队会表现形式的选择与更新》在《贵州教育》第六期上发表;

  1987年大队荣获贵阳市“红旗大队”、省“少先队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称号;在筹备多年之后,成立了铁一小校火车艺术团其亲自担任各种乐器训练的鼓号队成为铁五局、南明区一流鼓号队;7月,她本人身体因10年辅导员工作的辛劳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伴中度硬化”(俗称癌前期病变);

  1988年,周晓群本人获贵州省少先队辅导员技能技巧竞赛“会演讲”、“会写画”两个单项一等奖、获萧山杯全国辅导员技能技巧“会演讲第一名”、“全国辅导员技能技巧能手奖”、“全国辅导员技能技巧优秀能手奖”,赛场上即兴创作的游戏《巧运南瓜》被收入《全国辅导员技能技巧进修学校》教材,与另一选手张逸民为贵州少先队争得了令其他省市同行刮目相看的辉煌赛绩。

  1988年在儿子上一年级、丈夫工作远驻海南家庭压力太大、工作压力更大——在职称评定,她在宁可不要职称,只要辅导员岗位,然而却不能继续获得这个岗位的时候;

  1989年初在被迫离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岗位之时,借调到贵阳市团市委半年,与少年部的全体干部共同策划并实施了全市“龙年儿童进步,争戴五彩小花”系列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每周一专题地系列展播,为贵阳少先队在全国奠定了良好影响的基础;

  在她执着坚持下,1989年,她所在学校少先队大队获铁道部“学赖宁先进集体”、“全国铁路美育之花”、“红领巾读书读报先进集体”称号;

  1989年9月,她在又放弃了调入南明区少年宫工作机会的时候毅然回到了铁五局一小,要求担任一(3)班语文教师、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在尝试中队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研究“一年级小学生队前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今天我当小队长”、“轮流当小队长”等少先队组织及小干部轮换制,率先在市、省、乃至全国成功引入少先队干部任期轮换与竞争机制,并以“我们同记小队日记”主题活动推动全体少先队员主动参与活动并学会竞争,学会承担责任。这一研究后来得到了《少先队活动》杂志来黔考察的专家高度的赞扬并通过杂志在全国宣传;

  90年起,开始实施每期“三字”(如:礼、洁、爱……)常规及主题教育,延续、拓展至今;

  (从86年第一篇论文发表至90年,周晓群关于少先队教育的多篇论文、活动方案在铁五局、贵阳市、贵州省团队小论文竞赛中获奖。)

  1990年6月,她被任命为中铁五局一小副校长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后前往北戴河参加全国辅导员技能技巧培训班的再度培训。同年起,首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少先队活动模式以及“敬礼!火红的队旗”插旗日仪式,以后多次接待局、市、省的观摩并在南明区推广;

  1991年,她获得中铁五局机关“党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1992年荣获“全国少先队读书读报获得优秀辅导员”、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铁道部“十大杰出辅导员”称号,她所在的少先队大队(即学校)连续四年获全国“双有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她也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

  1993年起,她率全省之最先引导少先队员开始“雏鹰行动”,启动了十数载的“校园情系铁道——红领巾安全小帮手在行动”、成立了“铁龙之星”少年科学院;形成了“五自争章”、“手拉手互助”、“美育百花园”、“启明星科技”多个板块的创新型少先队活动,并与清镇暗流小学建立手拉手关系,荣获市、省“手拉手先进集体称号”;

  1994年暑假成功举办本校“雏鹰展翅,五自先行”夏令营,从中选出钟洁、陈超、张雪经一周再强化集训后代表铁五局参加全国铁路“雏鹰行动”夏令营,这3名队员出色的表现被《中国少年报》以图文方式予以报道,她却因过度劳累,胃病复发,在送走了参赛的孩子后住进了医院抢救;同年年底她出席了全国“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并荣获群英奖章,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就坐并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一年,《想做什么 就做什么》主题活动实验报告等三篇文章发表在《少先队活动》94年第一期上,她也在这一年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并出席国家举办的“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

  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

  1996年获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

  1996年被评为“全省重视少先队工作的中小学校长”称号;

  1997年指导少先队员分别获省、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评选二、三等奖;所在少先队大队获全国“我们爱祖国,我们爱香港”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12月,当选贵州省第八届政协委员并进入教育委员会,同年起,经铁五局党、政、团、教同意,任贵阳师专(现贵阳学院)小学教育系客座教师,完成了对十余届该系师范生的《少先队教育及班主任工作》(教材自编)的教学培训;

  1999年起正式受聘于贵州省团校客座教授,对全省各期辅导员培训班《怎样当好一名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少先队小家务与阵地建设》等的培训,同年任该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1999年被授予贵阳市少先队工作“杰出贡献”奖;贵州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2000年再度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出席全国第四次少代会,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所在学校少先队连续三次获“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读书育人先进学校”、“全国雏鹰大队”等称号。

  90年起至2000年,她已成为贵阳市各区、南明本区及市内不少学校少先队教育培训的首选教师,并承担省、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且参与部分教材内容的编写;至90年起兼任思想品德课在铁五局、南明区、贵州省、全国的各级赛课中分获三、二、一等奖,并撰写多篇与教学有关的文章在相应刊物发表并获奖;同时,她将少先队教育与品德课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奠定了少先队教育课程化的基础,在这10年中,她曾再次放弃了调入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坚持留在学校做辅导员。

  2001年,她因少先队教育和品德课教学成果突出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至此,她更加注重于德育尤其是少先队教育的 科学研究,同年与团中央少年部长高洪、知心姐姐卢勤一起在“西部辅导员雏鹰行动培训班”上授课;

  2003年将少先队教育活动模式引入新课程改革得到了班子成员的支持,推出了以少先队组织模式、以课程为内容的“在大自然中摆课堂——学科大综合实践活动”,并筹划了几届“小巧手变废为宝大卖场”实践活动,以培养少先队员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综合素质;为遵义市辅导员风采大赛策划、出题并担任裁判、仲裁委员;

  2004年,与团中央辅导员杂志专家张光翱、华耀国等同为贵阳市辅导员授课;策划、出题、组织全省辅导员风采大赛并在赛后担任选手集训的组织、辅导并随行进京在参赛中再指导,夺得团体二等奖的名次,再度为贵州少先队添上了光荣的一笔;

  2005年,与团中央少年部副部长张朝辉、北大王向群教授、首都师大康颖教授一起为西部贵州点辅导员授课;同年被聘为省少先队总辅导员,之后被聘为贵阳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这一年获中铁五局集团“优秀管理人才”、“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出席了全国第五次少代会,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再次接见;

  2006年8月,她主持中铁五局一小工作,同年11月,由省分离办宣布从9月1日起,中铁五局一小移交南明区政府办学,更名为“南明区第三实验小学”;

  2007年,她任南实三小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此,她坚持指导本校少先队开展《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细”与“实”》研究,将道德教育融入少先队员的好习惯养成训练中、将革命传统教育直观形象化、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多彩贵州好少年”、“林城文明小使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祖国好、家乡美”、“向国旗敬礼”、“黔茶香韵红领巾茶博园”等富于童趣、充满创意、优美浪漫的队活动之中。移交两年多,南实三小在上好每一堂队课、开展好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省交办的“贵州省辅导员纲要学习启动”即“红旗啊!是烈士的鲜血把你染成”组织教育活动、“喜迎北京奥运,放飞心中梦想”全国亲子模拟奥运会贵州分会场活动、贵州省“歌唱祖国庆六一,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主题队会,每一个活动都在最大限度地吸引着本校少先队员和家长、来宾、留守儿童合作参与并感悟教育的真正魅力之中完成。南实三小少先队作为南明区、贵阳市的一块牌子在省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为学校的骄傲。2007年建队日,团省委授予她“从事少先队工作30周年突出贡献奖”、获“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从90年代后期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周晓群老师更频繁地承担了本市、乃至全省各地区的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工作理论及实践的指导培训;参与策划省、市少代会并承担了其中部分活动的实施;为省少工委各届各次会议召开的点上地区、活动展示的各个学校的教育活动进行了会前考察、提炼、打磨指导,会中活动展示后进行现场点评甚至会后再作培训,为省少工委“以会定点、以会推点、以点带训、以点上经验促全省少先队工作”真抓实干求发展的思路及措施的实施作出了贡献。同时她充分利用到市、省各地区、校的机会,深入山寨,甚至在旅游景点与以拾荒为生的孩子交朋友,以教敬队礼、唱国歌、队歌开始,引导孩子们在红领巾的吸引下,树立改变生活落后面貌从好好读书开始的信心。至此,她已将视野从本校少先队教育促使本校孩子发展拓展到了本市、本省、乃至中华少年的教育之上。

  在2000年后,她仍围绕少先队教育、品德课教学,德育之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等课题研究并撰文,分别获区、市、省科研成果奖、各类论文奖,并在《辅导员》、《贵州教育与建言》等上发表;故她作为少先队、德育工作专家又受聘于贵州省教师教育学校、南明区教师发展与资源中心为全省及南明区的教导主任、骨干班主任、辅导员作少先队、班主任及德育工作的专题培训;作为“市、省2004、2006、2008年‘特级教师’”专家评委参与对“特级教师”的评比。

  从2001年至2005年,她又两度放弃了到深圳和宁波工作的机会,仍坚持留在本校,留在贵阳,留在贵州做她最挚爱的将是一生眷恋的红领巾事业——少先队辅导员工作。

  2008年,她获得“小中高”恢复评聘以后贵阳市的第一批“小中高”(品德学科)任职资格,并成为省名师培训对象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的培训。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