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9 13:2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30 | 查看:1587次
人物故事:
一、人物简介
李菊洪,女,1979年出生,工作单位及职务: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乡村医生
二、事迹概述
合川区瓦店村残疾女医生李菊洪15年“走”坏24只小板凳。这些小板凳记录下了她行医6000余人次的点点滴滴。村民们都亲切的称她为“无腿白衣天使”。
三、详细内容
李菊洪:“无腿”村医的“有爱”人生
在重庆市西北部苍翠绵延的华蓥山麓下,有个名叫“瓦店”的小村庄,这里因为山峦挺拔显得景色迷人,也因为沟壑密布而显得险峻崎岖。放眼望去,很多地方石壁如刀削,小道如羊肠。
就在这个地方,有一名双腿截肢的女村医,行医15年来,靠着支撑身体的小板凳,靠着丈夫温暖而坚实的脊背,“走”遍了山里的沟沟坎坎,“走”遍了全村和附近村庄的700多户人家,行医6000多人次,十几年如一日用心用爱守护着山村百姓的健康。
她就是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的“无腿”女村医李菊洪。
她的坚毅
苦学“走路”、风雨无阻上学、只身异地求学
——和正常人相比,我遇到的困难会多很多。只要遭受挫折,我都会默念“天助者自助”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1983年3月的一天,走在幼儿园放学路上的李菊洪被一辆疾驰而过的大货车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腿部仅剩不到3厘米。那一年,李菊洪只有4岁。
年幼的李菊洪还没来得及伤感,就被父母带着学习用手抓着小板凳撑着“走路”。
“五岁时,爸爸做了两只小板凳,父母每天都陪着我练习使用。摔了太多跟头,我哭得不行,他们也抹眼泪,但是抹完很快就把我扶起来继续练。”李菊洪说,“我一直记得爸爸一句话,父母扶不得你一辈子,路终究要靠自己走。”
8岁的时候,李菊洪终于能够娴熟地使用小板凳,这时的她能够独立地走出家门,撑着两条小板凳“走”到邻居家和小伙伴们玩游戏。
“不用闷在家里,对没有腿的人来说,真是一种幸福。那时候,我就尝到了战胜困难的甜味。”李洪菊说。
上村小,上初中,因路途较远,山路崎岖,只能父母接送。遇到下大雨,父母有时候会劝李菊洪不去上学。
“我的印象里,除了生病,李菊洪从来没有因为刮风下雨耽误过上学。”李菊洪的小学班主任老师赵老师说。而在初中班主任姚所伦的眼里,“这孩子有股不服输的劲,上学比很多人都到得早,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读课文。”
1997年,李菊洪考入距离老家几十公里的重庆江津特殊教育学校。远离父母,李菊洪必须克服更多的困难。在学校,她学会了洗衣服,自己去打饭……
“自己能做的事情她一定自己做,那时候同学们都是以钦佩的眼光看待她,不是同情。”回忆起当年的“得意门生”,曾在江津特殊教育学校担任过李菊洪的辅导员周万荣说。
一场车祸夺去了李菊洪的双腿,但是她给自己插上了坚毅和乐观的翅膀。“和正常人相比,我遇到的困难会多很多。只要遭受挫折,我都会默念‘天助者自助’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李菊洪说。
她的爱心
她把从小感受到的“爱”传递给别人
——读书时同学老师背着我春游秋游、上洗手间,帮我热饭,送我回家……我比一般人更强烈感受到“爱”能给人带来什么,从小“爱”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在瓦店村,人人都对李菊洪的笑声印象深刻。面对每一名患者,她都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尤其是对那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李菊洪更是充满了关爱。
瓦店村3社的李永芬和老伴都已年过古稀,是村里典型的留守老人。由于年迈体弱,老两口经常生病。李菊洪隔三差五就提醒丈夫背着她去李永芬家,给老两口检查身体,生怕有病耽误了治疗。而由于家境贫困,老两口经常拖欠医药费,李菊洪从来不催问,总是能少就少,能免则免。
提起李菊洪,老两口忍不住抹眼泪:“李妹子把我们照顾得这么好,硬是比自家女儿还亲咧。”
这种爱有它的因由。李菊洪说:“读书时同学老师背着我春游秋游、上洗手间,帮我热饭,送我回家……我比一般人更强烈感受到‘爱’能给人带来什么,从小‘爱’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在李菊洪的记忆中,读小学、上初中,午餐前是同学帮她淘米、蒸饭,到了午饭时间,有的同学给她拿板凳,有的给她端饭盒……就是上洗手间,同学们也帮着前面“开路”,后面拿凳。有时候父母有事接她放学来晚了,老师就背着她把她送回家。
“最让我难忘的是,每次春游秋游,老师和小伙伴们一定会带上我。”李菊洪说,出去春游秋游,同学们就一人被她一段路,从来没有落下过。
“从小他们给了我这么多爱,我也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别人。”李菊洪说。
开起诊所后,李菊洪给自己和家人定下了三条规矩:无论谁来看病,都要笑脸相迎、耐心周到;到了饭点时间,必须要留看病的老人和孩子吃饭;困难户来看病,只按成本费收取费用,特别困难就免收。
到如今,这三条规矩执行了十几年。前来看病就诊的患者,数千人次;在家里吃过饭的人,多得记不清了;免收少收费用的贫困患者,上百人次……
看着李菊洪长大的邻居肖德玉老人对李洪菊交口称赞:“哪个不说李妹子医术好,为人好,就是再忙,也总是笑呵呵对着大家,从来没有给哪个病人脸色看。”
她的信念
15年“走坏”24只小板凳,愿意为村民服务一辈子
——因为自己经历过,更能体会别人的病痛,所以我很想当医生,救死扶伤,缓解别人的痛苦。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愿意为村民们服务一辈子。
1997年李菊洪考入重庆江津特殊教育学校,选择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自己真正感受过身体的痛苦,更能体会别人的病痛,我很想当医生,救死扶伤,缓解别人的痛苦。”李菊洪说。
2001年,4年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习毕业后,李菊洪的父母希望她在镇上开个诊所,她却不顾父母的反对,回到瓦店村开起诊所,当上一名村医。
瓦店村村支书说李中刚说,瓦店村有300余户1000多名村民,面积近10平方公里。有了李菊洪这个好村医,村民们有些小病小痛,就再也不必走上两三个小时往返镇上了。
15年来,瓦店村的村民们习惯了这样的场景:每天清晨,李菊洪早早开门,一有患者,李菊洪就双臂同时向小板凳发力,纵身跃上半人高的方凳,面对患者问询、把脉、听诊……处理起来忙而不乱。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诊30多人。
充当双腿“走路”的小板凳,不满一年就要换一对。从医至今,李菊洪“走坏”了24只小板凳。
随着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如今李菊洪这样的村医还承担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多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因此,白天接诊后,晚上李洪菊还要电脑输录采集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经常还要深入家庭开展日常随访。
随着工作面的扩展,李菊洪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瓦店村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单位——清平镇卫生院院长何代书说,只要卫生院搞学习培训,李菊洪总是积极参加,从不缺席。全镇村卫生室开展的医技医德测评,李菊洪已经连续5年排名前三。
如今,李菊洪还通过学习电脑,掌握了远程学习的方法,自己也购买医学书籍,不断充电。
工作量增大,待遇也比不上城里。“李医生,凭你的技术和医德,到哪里都吃得开。”有些人劝说李菊洪离开山沟沟,到镇上或者城里边去发展。
但是15年过去了,李菊洪已成为村子里的一个记忆符号,从来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
李菊洪说:“瓦店村的父老乡亲帮过我,这么多年我都在这里,受着他们的信任。我不能对不住乡亲们的心意,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愿意为村民们服务一辈子。”
她的后盾
她背起药箱,丈夫背着她,日月星辰从肩过,爱与承担心中留
——这些年来没有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付出,我也坚持不到现在。因为有他们,不管出诊的路多远多陡,不管家里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怕。
“李医生是个好医生,她的丈夫刘兴堰那也是一等一的好丈夫!”一提起李菊洪,瓦店村的村民们情不自禁地都要说到她的丈夫刘兴堰。
在李菊洪的心里,丈夫的确就是她的“双腿”,陪伴、支撑她一路走来。
2002年,经人介绍,李菊洪相识了邻镇的刘兴堰。李菊洪的坚毅乐观深深打动了刘兴堰,他做出一个让亲友近邻惊讶不已的决定:入赘李家当上门女婿。
李菊洪认真地对他说:“你要想好哟,要不就不背,要背就是一辈子。”
“我就背你一辈子。”朴实寡言的刘兴堰只有这句承诺。
结婚14年来,刘兴堰兑现了承诺,无怨无悔地当着李菊洪的“双腿”。
2007年腊月的一天,凌晨1点多,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李菊洪从睡梦中惊醒。丈夫打开门一瞧,是邻近北碚区天府镇大田村的赵大娘。
“我孙子生病了,发高烧,全身烫得不行……”没等赵大娘把话说完,李菊洪已收拾好了药箱,刘兴堰把她背上便急匆匆地出了门。
赵大娘家住半山腰,深夜里寒风呼啸,小路上杂草丛生,刘兴堰背着李菊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不知是路太滑还是杂草绊了脚,刘兴堰一个踉跄,两人重重地摔倒在路上。刘兴堰爬起来,在李菊洪的催促下,背上她又继续赶路。赶到时,刘兴堰才发现自己的裤子磨破,膝盖上擦伤了好大一块皮,冒着血珠。
到了赵大娘家,李菊洪赶忙为孩子治疗。体温计显示孩子高烧39.8℃,李菊洪赶紧给他输液,同时又给孩子全身擦拭酒精进行物理降温。
离开赵大娘家,天色已隐隐泛白。回家后李菊洪才发现,自己腰部和臀部摔出两大块淤青。
这样的经历还有过好几次。十几年来,不管是黄昏黎明,还是半夜三更,不管是顶着烈日翻山,还是冒着小雨越岭,只要有患病在家不能来就诊的村民,刘兴堰总会背着妻子去行医,服务村民6000多人次,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她背起药箱,丈夫背着她,日月星辰从肩过,爱与承担心中留。两个人的身影,成为华蓥山下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除了背送妻子行医,勤劳肯干的刘兴堰还在家里开起了惠农超市、家门口搞养殖……而李菊洪的母亲则负责洗衣、做饭、打扫清洁……10岁的儿子也学会了学习之余帮父母看店、搬递东西……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其乐融融。
“这些年来没有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付出,我也坚持不到现在。因为有他们,不管出诊的路多远多陡,不管家里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怕。”李菊洪说。
她的期望
带动更多村医一起,踏踏实实守好村卫生室这个阵地
——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能学习到更多医疗技能,也想带动我们镇里的村医一起,踏踏实实守好村卫生室这个阵地,服务好村民,让国家的医疗好政策走进农村的家家户户。
当村医15年,李菊洪也见证了农村医疗事业的变化。她说:“我最大的感受是,现在村医行医条件越来越好了,国家对农村的医疗政策也越来越好了,当一名村医也挺受村民们尊重,区里和镇上、村上都很关心我,支持我的工作,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为村民提供好服务呢?”
行医10多年,李菊洪“走坏”了24只小板凳。但李菊洪说,今后“走坏”的板凳就不会有这么多了。现在,村里公路修得更多了,很多地方也铺上了水泥材料的人行便道,只要不是太陡峭的地方,她都可以坐着轮椅由丈夫推着去看病。
村卫生室的条件也大为改善。李菊洪笑着说:“以前是阴暗潮湿松垮垮的老房子,晴天还行,一到下雨就漏水。现在是标准化的卫生室,近100平方米,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区分得很合理,医疗设备也先进,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心情能不好么?”
更让李菊洪欣喜的是,国家对农村的医疗政策越来越好。“村民们都有新农合,大病有救助,还有免费健康体检等等好政策,我到村民家体检随访这些,都很受尊重。很多村民给我送水果、送蔬菜、送鸡蛋……说是感谢我。我跟村民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国家的好政策,村民们说确实是国家政策好,但也是靠你来落实。我听着心里也舒心啊,感觉村医干起来有劲头。”
考虑到李菊洪的身体因素,也为了更方便村民就医,合川区卫生部门和清平镇“特事特办”,为李菊洪提供了很多行医便利。
虽然李菊洪家距离村卫生室只有几百米远,但因为家住马路边,往返不安全。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合川区卫计委在李菊洪的家中建设了一个标准化的卫生医疗点,当作村卫生室的补充。白天可以在条件更好的村卫生室行医,晚上可以在家中接诊患者。区卫计委还联系了区内最好的医院,定期送李菊洪到医院实习培训。
区民政部门给李菊洪更新配置了更专业的残疾人轮椅,她出门看病更安全;清平镇对瓦店村卫生室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她可以坐着轮椅畅谈无阻地出入;镇卫生院也为她量身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
“无腿”村医李菊洪的感人事迹,传遍了三江汇流的合川城。她被评为了2015年感动合川十大人物。春节前夕,合川区的区领导专程到李菊洪家慰问,给她送去了专项慰问金。李菊洪说,这笔钱她想用在更有需要的村民身上。
“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能学习到更多医疗技能,也想带动我们镇里的村医一起,踏踏实实守好村卫生室这个阵地,服务好村民,让国家的医疗好政策走进农村的家家户户。”李菊洪说。
来源:重庆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