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必沛:一家三代信守承诺 41年接力照顾残疾鞋匠(图)

发布时间:2018-04-03 09: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2月 | 查看:757次

1.jpg

人物故事:

  蔡必沛,男,194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吴滩街道办事处合利居委会居民。

  蔡必沛一家三代人,信守40多年前的一句承诺,四十多载爱心接力照顾非亲非故双腿残疾的刘于由,照料他的日常生活,给他购买残疾车,帮助他拜师学艺,替他医治疾病,让他有了温暖的“家”。蔡必沛父亲蔡士民去世,由蔡必沛接力;现在他老了,由女儿女婿接棒。蔡必沛一家三代人守信重义,爱心接力,40多载义务照顾残疾人故事在盐阜大地广为传诵,被人们誉为“信义家庭”。新华网、中国文明网、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盐阜大众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其事迹,2014年被评为“盐城好人”,2015年3月当选为第三届“十大阜宁好人”,2015年4月入选中央电视台、现代快报主办的“感动中国·2014江苏十大感动人物”,2015年8月份,当选江苏好人,2015年9月份,获得江苏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

  一顿午饭,一送33年

  刘于由 10岁时丧父,20岁时丧母,体弱多病,至今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因身体残疾,60岁的刘于由身高还不足一米,坐在修鞋机后,显得特别矮小,对每天上午8点出摊、下午四五点收摊的他来说,能吃上口热饭,已是幸福。而蔡必沛全家让这种幸福,从1983年开始,已延续了33年,只要刘于由出摊,几乎每天中午,他的摊前都会有人来端饭端菜过来的,有时是蔡必沛,有时是蔡必沛的家人。

  “蔡必沛全家都是个好人。”除了这句话,刘于由再也找不到别的什么词语,来感谢蔡必沛的帮助。其实,在刘于由母亲离世后的40多年间,从未遭生活抛弃,蔡必沛一家三代人,用最朴实的感情,坚持照顾着这个“外姓亲人”,让刘于由一直感受到了一种被关心的温暖。

  这份关照,一家三代已延续41年

  2004年,蔡必沛的女婿饭店福满楼开业。也就是那一年,蔡必沛为照顾孙辈,和老伴一起移居上海。女儿女婿清楚记得,岳父离开阜宁前,找他们认真严肃的谈了话,说“刘大爷是自己的兄弟,只要饭店开一天门,就得给刘大爷送一天饭,如果你们怕麻烦,上海我就不去了”。女儿女婿当即表态“一定接过接力棒,只要我们有一碗饭吃就有刘大爷半碗饭。” 蔡必沛女婿说。刘于由逢人边夸,我这辈子遇到蔡必沛一家不知是我哪辈子修的福分,任何语言也不能表达我对蔡必沛一家的感谢,我只有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他们了。在刘于由母亲离世后的41年间,刘于由从未遭生活抛弃。邻居蔡必沛一家的出手相助,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被关心的温暖。蔡必沛一家三代,用最朴实的感情,坚持照顾着这个“外姓亲人”。

  蔡必沛说,刘于由的母亲临终前,找到父亲蔡士民,希望能把儿子托付给他,蔡士民当时承诺会一直照顾他;刘于由人老病也多了起来,蔡必沛女婿总是背着他去社区卫生院;后来,蔡必沛女婿有了小汽车,就开车送他去县城医院看病;为了方便老人出行,蔡必沛女婿还给他买了辆电动残疾轮椅;轮椅太高,就请木匠在轮椅上搭个台阶。就这样,照顾刘于由的担子,从蔡士民传到蔡必沛,再从蔡必沛传到女儿女婿。

  如此坚持,只为41年前一句承诺

  “我讲话,女婿还是听的。”说这句话时,蔡必沛语气里满是高兴和自豪。当然,蔡必沛也知道,善良厚道的女儿女婿,绝不是仅仅因为他的一句交代,才坚持照顾刘于由。“我们都是为了做件好事,没考虑别的。” 尽管已移居上海多年,但蔡必沛一直挂念着兄弟刘于由,照顾刘于由除了是为完成父亲蔡士民的承诺,更是出于一份同情心和责任。

  蔡必沛说,困难时期,刘于由的父母逃难来到此地。蔡家和刘家自此成了邻居。后来,刘于由的父母相继离世。刘母弥留之际,曾向他父亲蔡士民求助,希望他能帮帮自己那因残疾无法完全自理的儿子。蔡士民满口答应,在之后的日子里,蔡士民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让刘于由学点手艺养活自己,蔡士民向村里的鞋匠求情,请他收刘于由为徒。有一次在去照顾刘于由的路上,蔡士民不小心摔倒在雨地里,受伤卧床。这些过往,蔡必沛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父亲年老后,蔡必沛接过照顾刘于由的担子。因为刘于由要出摊做生意,中午家里没人给他做饭。从1983年开始,蔡必沛和家人坚持给他送午饭,这一送就是33年。“给他送饭,已经是我们家的习惯。他也把我们当亲人看,只吃我们家的饭。”在刘于由的修鞋摊上,有一个蔡士民送给他的工具箱。刘于由说,这箱子有30多年了,一直留在身边,这是蔡大爷留下的念想,每次一看到它,就像是看到了恩人。刘于由也希望,带着这个箱子凭手艺养活自己。

  当然,在蔡家人看来,刘于由绝非一个拿着自己不幸来获取别人同情的残疾人。“刘于由是个很要强的人,他非常自立。” 蔡必沛说,这么多年来,刘于由从没主动要求他做过什么。在街坊们眼里,刘于由和蔡家早已是一家人了。

  40多年风雨无阻,蔡必沛和家人们用行动诠释着善良、无私。40多年只是过去,这份感动,将继续在这个革命老区阜宁延续……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