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2 19:0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2月 | 查看:1213次
人物故事:
每个不下雨的中午,株洲市荷塘区茶园小区总会出现一对母子的身影。儿子冯昶站在母亲前方右侧,一只手微微抬起,随时准备搀扶母亲。母亲祁敬东左手拄着助步器,一步步慢慢向前迈步。
3年前,祁敬东不慎摔倒后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了。在儿子的精心照顾下,如今她不仅能开口说话,还能下地走动,甚至还能爬楼梯了。
中午下班小跑回家,因为急着陪母亲走路。
祁敬东今年67岁,退休前曾是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冯昶回忆,因为工作的原因,母亲平时很爱干净,又喜欢照顾人,退休后便帮忙照顾孙子,尽享天伦之乐。
直到2012年10月的一天,祁敬东突然摔倒导致脑梗死,全身都不能动弹,也说不了话。当时医生告诉他,母亲的病主要由于脑出血压迫语言和运动中枢,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
看着原本喜欢照顾人的母亲,变得离不开别人的照顾,那么爱干净的人,却常常口角流涎、大小便失禁,冯昶决心寻找另一种可能。
抱着这样的信念,冯昶四处求医,不仅查阅了大量脑梗死、瘫痪的医学资料,还买了各种专业书籍,照着光碟学习按摩技术,每天帮母亲按摩全身。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全身瘫痪一年多后,祁敬东终于一点点好了起来,不仅能够勉强走动,右臂也开始有了知觉。
“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他,夸他对母亲尽心。”冯昶的孝行,让月桂社区居委会书记贺建明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老人尽快恢复,冯昶每天中午下班都一路小跑赶到母亲住的茶园小区,陪老人到楼下练习走路,最初每次差不多要走一个半小时,送母亲回家后,冯昶匆匆扒两口饭,又赶回去上班,晚上又继续来陪母亲练习说话,很晚才回家休息。
风雨无阻每天陪母亲练习,老人从只能走平地到能爬楼梯。
每天中午冯昶下班后,来不及换工作服,匆匆赶去母亲家,接老人家下楼走路。
老人走得很慢,每一次抬腿差不多都要10来秒,但冯昶很有耐心,一直低头看着母亲行走的姿势,是否符合医嘱。他说,母亲现在左边身体基本恢复了知觉,所以要注意锻炼右侧,比如每次迈步,右腿都应该超过左腿,如果母亲没做到,他就立即提醒一句。
他一直站在母亲前方右侧一点,这也是医生建议的方式,让母亲提高右侧的注意力。担心老人走不稳或出意外,冯昶的右手一直微微抬起,随时准备搀扶母亲。
“最初只能走平地,如今连最难的上下楼梯都没问题了。”冯昶告诉记者,老人住在三楼,下楼要走55级阶梯,最初,他都是把母亲背下楼,绕着小区的平地走一圈,之后再逐渐过渡到走上下坡路,再到最后爬楼梯。
最初,祁敬东下楼差不多要20分钟,而现在下楼,她只用了10分钟。对于母亲的恢复,冯昶很是高兴,他说,以前母亲围着小区走一圈,差不多要1个半小时,现在只要1个小时了。遇到下雨天,他便陪着母亲爬楼梯锻炼,这种“高难度”练习母亲也能顺利完成了。
母亲在医院躺了一年,他就在医院陪了一年。
在楼下走路时,每看到一个标语牌,老人便反复念诵,锻炼自己说话的能力。小区的人都熟悉这对母子,见到他们都微笑着打招呼,老人也能一一回应。
“她能恢复得这么好,离不开儿子的精心照顾。”15日,冯昶的父亲冯务伦告诉记者,最初老伴躺在医院,一刻也不能缺人。他负责白天陪护,儿子每天下班后,便赶来接替他,晚上在医院陪护,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去上班。
冯务伦说,老伴在医院躺了一年,儿子差不多就陪了一年。夜间照顾瘫痪病人是很累的,老人因为整日躺着,夜里常常睡不着,冯昶便也不敢熟睡,不时起来给老人翻身。除此以外,他还坚持每天给老人擦身、按摩,所以老人身上从没生过褥疮。
冯昶说,他更感谢自己的妻子张荣。母亲生病后,妻子也一直尽心照顾婆婆,抢着到医院陪护,为老人擦身、端屎端尿,从没有一句抱怨。
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儿子冯靖哲起了表率作用。老人身体逐渐好转后,开始练习说话,当时冯靖哲在读小学一年级,便每天到奶奶家,教奶奶背唐诗、学写字,数数唱歌。
渐渐地,老人从只会摇头点头,到能清晰地从1数到100;从一个个字艰难开口,到如今能顺利说出完整的话,背出一整首诗。冯昶说,看到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好,一家人才真正觉得幸福。
来源:湖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