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这里闪亮——河南30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述评

发布时间:2009-07-08 17:42 | 来源:2009-07-08 中国文明网 | 查看:1758次

  服务于江油河口镇卫生院的郭光强(左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郭总”,因为他“总在医院”。 永杰 海英提供

虽然志愿服务工作很繁忙,刘琨还坚持学习。永杰 海英提供

  给奉献者一些“奉献”

   结束了在江油的采访后,我们一再为这些年轻的河南志愿者在地震灾区的上佳表现所打动、感染。近两三年来,我们曾先后三次出省采访我省援助西部地区的志愿者。所到之处,赞美之声充盈于耳。我们曾戏言,我们自己也已成为“志愿者爱好者”了。虽是玩笑话,却是由衷之言。因为这些志愿者的确是太可爱了,他们用无私的爱心、奉献,在活生生地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感谢你们,志愿者!你们在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丽,让人们的心灵变得更美好。你们的事迹,将永远载入中国优良传统美德的史册!

   在赞美和感谢的同时,我们也在沉思: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是否也应当给予志愿者更多的关爱?因为,这有利于激励更多的后来者加入志愿者队伍,有利于促使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不能只让志愿者们单方面付出,而其自身的一些利益却得不到关照和保障。当然,做志愿者是不图回报的。但不能因为他们不图回报,我们也就漠然待之。否则,长此以往,会让一些后来者寒心。

   我们觉得,关爱大致应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现有的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惠政策,应严丝合缝得到落实。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报考公务员、选调生等方面,应给予等同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可今年我省一些地方招考选调生时,却将这项规定给“忘”了,以至于志愿者们想报考却无“资格”。

   其次,对志愿者的优惠政策,应实行“全国通用粮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报考西部地区的公务员、选调生时,笔试成绩应加5分。可现今,有些省却不给加;有些省只给本省志愿者加,不给来自外省的志愿者加。这样各行其是的地方政策,显然有失公允。

   再次,应出台更多一些的优惠措施,使志愿者们享受到充分的温暖关照。如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就业机会等方面,可给予志愿者们更多的倾斜政策。

   最后,发动社会各界都来支持、关注、扶助志愿者行动。像此次我省派往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全是去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中不少人在赴灾区前已找到了工作,或已定下了与用人单位的签约意向。但因要当志愿者,他们又失去了原有的就业机会。服务期满后,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到激烈的就业竞争起点上。对此,原已录用或拟录用他们的单位,可否再次向他们伸出“橄榄枝”?甚至,各用人单位可否直接规定优先录用志愿者?倘能如此,在鼓励志愿者们做善事的同时,你也是在做“善事”,会“善莫大焉”!

   总而言之,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利益导向,促使甘当志愿者、无私多奉献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美德,而不再是少数人的意愿或一时冲动。

   愿“中国志愿者之树”常青!

  “80后”的“真容”

  由团省委招募的这批志愿者,全是“80后”大学毕业生。他们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大都是父母的“宠儿”,极少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砺。因此,有人认为,这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不能吃苦,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而当志愿者,恰恰需要在艰苦的地方和岗位上工作、生活,需要无私奉献,还得牺牲自己一些本该拥有的东西(如求职机会、不荒废专业等)。

  然而,去年团省委招募30名赴地震灾区的志愿者时,报名者竟接近2000人。竞争之激烈,不亚于高考选优。那么,为何这些“80后”却热衷于自找苦吃、争相应聘呢?

  当问及报名当志愿者的初衷时,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的王峥说,他就是有一种冲动,想要为地震灾区的群众做点什么。毕业前他正在郑州三全公司实习,公司已答应签约录用他。但得知招收志愿者的信息后,他毫不犹豫便报了名。公司主管反复劝他留下,仍未能动摇他的决心。

  毕业于许昌学院的胡君奇说,他认定“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定要到灾区做点贡献。毕业时他正在复习功课准备考研,却毅然放弃了原有打算。

  而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的孟艳,去年已经考上了自己学校的研究生。她不惜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也要到灾区来当志愿者。她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对自己的人生成长挺重要的。

  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的宋瑞玉,在服务地举行的一次演讲比赛中说到她来地震灾区服务的动因:“是什么在驱使着我?那是我美丽的青春和燃烧的热血!……我选择了在我最好的年代里做一件会让我一辈子自豪的事情!”

  尽管到岗前已有心理准备,但在实地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苦事、难事,还是让志愿者们始料未及。

  在西屏乡服务的何姗姗,刚到乡里时住在帐篷里,潮湿的气候和环境让她身上长了湿疹。满腿都是又红又大的疙瘩,急得她坐在床上偷偷地流泪。但哭过后,抹干眼泪,她又像没事人一样微笑着出门投入紧张的工作。她说,不管有多少难关,自己总有“一种单纯而强烈的责任感:不能给志愿者丢脸,不能给河南人民丢脸”!

  在三合镇服务的薛强说,到镇里后领导安排他住在活动板房里,但房里空荡荡啥也没有。他觉得不好向镇领导提要求,便只好自己去买了一张折叠床、一张旧桌子,先住下来再说。板房里潮湿闷热,夜晚蚊子成群,他不得不用床单蒙着头睡,每晚都捂得一身臭汗。住地与他上班的地方相距2公里多,每天他都得步行往返。走了20多天后,他觉得太误事,又咬牙自费买了一辆旧自行车用以代步。所有这些,他从未向镇领导吭过声。他说,自己心想能不给服务地添麻烦就尽量不添。

  就是这样一群“苦并快乐着”的大孩子们,让我们完全改变了对“80后”的印象。他们甘于吃苦奉献、勇于担责承重的精神,一点也不逊色于其前辈们!

在江油含增镇服务的刘玉龙的办公室,还留有“5·12”大地震的“遗迹”。 永杰 海英提供

学心理学的刘艳彩,在服务地江油香水乡却干起了农房重建报告的审核、管理工作。 永杰 海英提供

  
“河南人”的风采

  在省外一些地方,“河南人”这三个字常常被附加了种种难以言喻的贬义。这是历史上河南曾多灾多难,以及一些媒体过分炒作河南的“负面新闻”所致。

  那么,作为来自河南的志愿者,在服务地是否也遇到过被人歧视或瞧不起的尴尬之事?

  在江油市社保局服务的潘永杰说,他的一位同事曾对河南人有偏见。相处一段时间后,小潘以自己的踏实真诚、勤勉能干,使同事对河南人的看法有了质的改变。那位同事专门请小潘等几名河南志愿者吃饭,说挺佩服他们这些河南人的,自己也想当志愿者。

  在义新乡服务的宋瑞玉说,今年4月,乡里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到河南考察,转了一圈回去后对河南的印象大变,说“想不到你们河南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以前他们总认为河南又穷又落后,动不动会说“你们河南人怎么怎么样”,现在再也听不到这类言语了。

  而在各单位服务的河南志愿者,也越来越受到单位领导的信任和重用。在二郎庙镇服务的刘琨,被分到镇财政所掌“财权”。一年来经手了几千万元的收支,未出现一例差错。镇领导如今极力想挽留她。

  王峥在敬元乡服务,干了一段时间后,乡领导觉得这小伙子特别能干、可靠,就把乡政府的公章、社保所的公章,统统交他一人拿着。觉得把盖章这样的“要事”交给他管,特让人放心。

  在含增镇采访时,我们请乡党委副书记李渊评价一下在他们镇里服务的志愿者刘玉龙,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非常感谢团中央组织的这项活动,感谢给我们派了这样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在介绍完刘玉龙的有关表现后,又感叹道:“看你们随便派过来几个人,都能体现河南人这种朴实、能干的精神。”而在我们采访的当天,镇里刚推荐完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刘玉龙得票数比当地人还要高。

  因河南志愿者表现特突出,一些乡镇纷纷打报告请求再多派些志愿者去服务。雁门镇今年想要4人,八一乡想要3人,而石元乡竟“狮子大开口”要9人,且宁愿每人每月给补贴生活费1000元,也想多要些人去。

  闻听了当地领导对河南志愿者的好评如潮,以及志愿者们亲历的相关感受,我们不禁为这帮“河南小老乡”倍感自豪和欣喜!他们用各自全身心的真诚付出,在生动地诠释着大写的“河南人”,使河南人的形象在又一个地方得以正面张扬。我们不禁要为他们鼓掌!

  江油八一乡农民在重建农房时,经常找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周鑫鹏帮忙,被群众称为“小周专家”。 永杰 海英提供

学结构工程的杨凯利用专业技能对危房进行鉴定。永杰 海英提供

  志愿者的收获

  一年服务下来,志愿者们在奉献青春、才干和爱心的同时,他们自身又收获了什么?

  在市房管局服务的邓富玉说,他是学工程力学的,在市房管局搞危房鉴定,正好所学专业知识用得上。一年中,跟着专家跑遍了市区和全市所有的乡镇,学到了许多鉴定危房和审核加固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自己今后去求职肯定大有好处。

  在贯山乡服务的连军说,他已先后获得了江油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先进志愿者两块奖章,觉得特荣光,是对自己一年付出的最大回报!自己以前是个毛孩子、愣头青,思想不成熟,现在责任心、上进心更强了。地上有张纸片(会影响环境整洁),以前可能不会去捡,现在一定会去捡起来。他在乡长办公室干了一年,常写公文使自己的文字能力也大有长进。去年参加考公务员时,“申论”只得了50多分;今年又考一次,却得了75分。

  在香水乡服务的刘艳彩说,她是学心理学的,乡里分派她做农房重建报告的审核、管理工作。一开始她挺失落,觉得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有些“大材小用”。一段时间后,她体会到看起来很容易的事,要干好还真不那么容易。这工作很枯燥,但必须细心,出不得差错。一次她审核一农户的建房报告时有些疏忽,将一家3口人填成了4口人,致使给对方多发了3000元的建房款。发现后她十分内疚,但领导没批评她,而是帮她很快追回了这笔款子。打那以后,她对每份报告都审得特别仔细,再未出过错。她说,这项工作磨炼了自己的性格,变得特细心、特专注了;与人打交道的交往能力也大大提高。

  采访中,与这群“80后”相处几天,我们也发现,他们要比其同龄人成熟了许多,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也大大增强。刘玉龙就说,他以前很幼稚,现在却学会了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学会了替别人着想。在八一乡服务的周鑫鹏说,他积累了不少基层工作经验,也变得坚强乐观了。今年他回家参加洛阳选调生考试未考上,这搁以前会极失落;现在则并不灰心,会“永不言弃”。

  采访中我们得知,他们中有人正经受着失恋的痛苦(恋人因不耐长久分隔而提出分手),有人最亲近的爷爷病故却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有人即将面临志愿服务期满后重觅工作的难关……但从他们的脸上,你却看不到丝毫的阴影,充溢的只是灿烂的笑颜、暖暖的阳光。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声称: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而不来灾区做志愿者,则可能要后悔一辈子!

  收获了这些,相信今后他们的成长道路会比同龄人走得更好,一年志愿者的经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记者任鹏 秦兴利)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