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4 17:26 | 来源:光明日报 2018-03-12 11版 | 查看:1149次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赵庆华
“任阿姨,你不要把脚搁在地板上,搭上来会舒服一些。”3月6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赵庆华带着护理人员到病房,刚走进一间病房就注意到好几个“细枝末节”。
赵庆华喊的任阿姨去年9月底来重医附一院做了乳腺癌手术后,留院做了几个疗程的化疗。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照料下,她的病情明显好转,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春季是病情康复的好时期,也是最需要小心又小心的时候。你洗澡时要注意对伤口的保护,晚上不要吃得太咸,回去后可以加入‘康温馨沙龙’QQ群,有什么需求随时在群里说,也可以直接打电话跟我们联系。”赵庆华一件事一件事仔细地叮嘱,让旁人听起来甚至感觉稍微有点啰唆。任阿姨听了却非常感动:“这里的护理人员都这样好,他们这几个月都是这样鼓励我照顾我的,每一个人都非常耐心非常热心。别人都说住院住久了会很消沉,但我家里的人说我现在越来越开朗了。”说起赵庆华,任阿姨直夸“真是像春天般的温暖”。
1963年出生的赵庆华,已经在护理岗位上坚守了30余年。在她看来,护理工作不可能做得轰轰烈烈,但“每一个细节都是护理的大事”。
实际上,赵庆华曾经不止一次把护理工作做得轰轰烈烈。有一年她在心血管内科工作时,一个老年患者需要用表阿霉素化疗,这种药物的心脏毒性和血管破坏性都很大,一旦外渗还会对护理人员造成损害,大家不免有些畏难情绪。当时已有身孕的赵庆华主动承担起患者的化疗护理。老人的血管条件非常差,赵庆华不得不经常蹲着做穿刺,有时一蹲就要一个小时。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让赵庆华不幸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没想到在她病休期间,老人却不肯再配合化疗,非要“等小赵回来”。赵庆华一听就急了:“那是要命的事,怎么能等?”她不顾大家的劝阻提前返岗。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出院后,赵庆华却落下了严重的并发症。
这是赵庆华极为沮丧的一段日子,她甚至一度失去了继续做护理工作的勇气和信心。但在老师濮存滋和同事们的关心鼓励下,没多久她又重新回到护理岗位,还被医院党委委任为护理部主任。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赵庆华在护理部提出了“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的“五心”护理理念。重医附一院党委随即以全面推行“五心”护理品牌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2008年,重医附一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五心”护理文化也获得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赵庆华迅速从人员、物资、病区环境等方面进行应急准备。考虑到伤员可能患上气性坏疽,她设计了既让伤员少绕路,又避免院内感染的入院分检流程,两小时内便顺利搭建好救治病区。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让重医附一院收治的156名地震伤员实现了“零感染、零截肢、零缺陷”。
2009年11月2日,一名刚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重庆首例甲流危重症患者转入重医附一院,赵庆华迅速在隔离病房组建起特护小组。经过111个日夜的努力,重医附一院创造了治愈国内首例重危甲流产妇、首例重症甲流合并胰腺炎患者等多项医学奇迹。
多次亲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赵庆华开始思考如何构建科学的应急支援体系。她的研究课题《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支援模式》,首次提出院际间合作网络组建、派遣组队运作方式、现场救援作业方法等应急管理标准化流程,为探索应急救援模式、建立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奠定了基础。
30多年来始终让患者感受到春天般温暖的赵庆华,赢得了一批又一批患者和患者亲友们的交口称赞,也受到了同事和组织的关心和肯定。2009年,赵庆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巾帼建功标兵,2015年获第45届国际南丁格尔奖,201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今年3月又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