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长王毅怒斥部分“精日”分子:中国人的败类!(组图)

发布时间:2018-03-09 19:29 | 来源:北京时间 2018-03-08 14:08:42 | 查看:17742次

  >>部长怒斥

  王毅怒斥部分 “精日”分子的行径:中国人的败类!

  3月8日上午,外交部部长王毅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就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会从上午10点开始,到中午12点多结束,外长回答了中外记者的22个提问。在准备起身离场时,大家仍然争先恐后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提问机会。现代快报特派记者大声喊话:“外长,对近来‘精日'分子不断挑衅民族底线的行为,您怎么看?”现场很嘈杂,但是外长仍驻足倾听提问,听清问题后,外长严肃地手一挥,怒斥部分 “精日”分子的行径:“中国人的败类!” 

  近来,部分"精日"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民族底线,拿民族伤痕开玩笑,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愤慨。就在3月8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录制视频寻衅滋事的男子被南京警方行政拘留8日。

  此前,还有两名男子身着仿制日本二战军服在南京抗战遗址前拍照,后被处以行政拘留 15 天。对此类行为,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呼吁,屡罚屡犯是因为处罚太轻,对 “精日”行径应该划明法律红线,从立法层面进行严惩。3 月 7 日,南京市律师协会、现代快报联合举行座谈会,多位专家学者、法律界人士和抗战纪念团体代表,建议对“精日”行径出台司法解释,或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加以严惩,维护民族情感和民族底线。

  >>何为“精日”

  是“精神日本人”的简称 指精神上把自己视同为日本人

  有人将其解释为指在现实中受国籍和移民政策影响不能做到,但精神上觉得自己是日本国的公民,是一种在思想价值观上的“升华”和生活态度发生蜕变,并视自己为日本人的人群。比较明显的特征是这些人中有些极端者崇拜日本而仇恨自我民族,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耻。

  它并非官方词汇,而是互联网上一部分人给予某个特殊群体的称谓,并因类似前述作秀事件而流行。

  2月20日晚,有网友曝光,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战碉堡前摆造型拍照。警方动作很快,这两名“精日”很快在外地被抓,并被处以行拘15日。

  去年8月,四名男子身着二战日军军装,在著名抗日遗址上海四行仓库合影;前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两名青年在大屠杀发生地扮日本武士拍照……

  >>“精日”群体

  游离公众视线之外 在网络上发表为侵华日军"洗地"言论

  在百度百科中,“精日”一词的解释很短,仅列出字面意思。在主流媒体报道中,除了几例事件,关于该群体的资料少之又少。可以说,除了极少数热点,"精日"群体长期游离在公众视线之外,若隐若现。

  在QQ群查找功能里,输入"武运长久""东亚共荣"等关键词,能搜出数十个相关结果。除去一些"人烟稀少"的"荒群",有些群介绍之翔实令人吃惊。一个名为"大日本军事交流基地"的群赤裸裸地注明:"热爱日本文化,日本历史,以及日本军队以及领导人都可以加入,欢迎一切亲日人士的加盟!"(原文如此)然而,当环环尝试提交入群申请,却被提示"该群群主拒绝添加任何新成员"。

  该群主的昵称也很有"特色":"樱花的决绝无人能懂"。环环点击其个人资料,发现封面有一张日本甲级战犯寺内寿一和畑俊六在徐州的合影。在另一个名为"武运长久"的群标签里,赫然有"忠诚于天皇""大东亚共荣"之类的字句。同样,环环发出的入群申请如石沉大海。

  研究“精日”群体多年的网友"经略幽燕我童贯"表示这很正常,因为这个圈子成员虽然遍布全国,但相对封闭,平时圈里人会主动去各大动漫展物色和发展成员,"圈外的人要进这个圈子,得有熟人带。另外,他们是有'切口'(暗号)的,如果答得不对,肯定不行。"

  >>行为嚣张

  口呼"大东亚共荣" 人肉威胁曝光者

  2月20日晚,网友“@上帝之鹰_5zn”曝光,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战碉堡前摆造型拍照。照片上的两名男子,其实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拍摄时间就在前些时候。“又见身着日本军服的跳梁小丑,这次拍摄地点是南京的紫金山,在那里拍这个意味着什么,我就不说了,可怜抗日先烈的英灵,被某些不孝的儿孙无情践踏!”

  “@上帝之鹰_5zn”也是去年"四行仓库日军军服合影事件"和本次"紫金山日军军服合影事件"的爆料人。

  在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上帝之鹰_5zn”说,这两次曝光行为都使他遭到了威胁,但这一次的威胁没有上一次那么明目张胆了。“他们出动大量水军在我微博下面留言,污蔑我炒作,甚至污蔑我就是参与者之一,还质疑为何每次都是我爆料。”

  >>闹剧频发

2015年成都漫展上,几名“精日”军服迷身着旧日军军服入场。

2017年8月发生的“精日”军服迷在上海四行仓库门前合影事件。

2018年2月20日,两名男子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摆拍。

2018年2月,保定市地道战遗址景区内,到处有穿着国民党和伪军军服、在“青天白日”旗前摆剪刀手照相的男男女女。

  2018年3月4日,一男子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拍摄视频,言辞激烈,侮辱他人,还称自己要开直播、求打赏。视频在网络流传后,引发网友强烈谴责。据了解,该男子孟某曾因在400人微信群内,发布“南京杀三十万太少”等言论,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代表委员呼吁

  从法律层面严惩“精日”

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

  熊思东代表表示,"精日"分子、"精日"潮,不仅是一小群人的事情,也不仅是一种思潮,更多的是对民族感情底线的重大挑战,是对人类共同价值观和理想的挑战。

  对于"精日"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民族底线,熊思东代表在谴责的同时认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行政拘留 15 天、道德上的谴责,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用立法来维护一个民族的感情底线、一个民族的精神底线,"用立法来让一些人不敢挑战,如果挑战,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

  " 这样的行为接连出现,让我感到很痛心。"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认为,要从法律层面制裁这种行为,比如辱骂、颠覆、否定、戏弄、丑化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等。

  及早关注青少年成长,培养爱国之心

  " 太嚣张、太离谱了!"

  多位代表、委员在严厉谴责的同时,均提到了教育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冯远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一系列事件需要引起更多思考,如今青少年对于这些事件有哪些认知,是最重要的。他认为,要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之心,培养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更多认知。

全国人大代表王芳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王芳,曾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 "建议案的附议者。"这段历史应该被记住,尤其是青少年。"她表示,曾去韩国演出,参观过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看到很多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在一边参观一边学习,从中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王芳建议,青少年对于历史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应更多去纪念馆、博物馆学习了解,加深印象。

全国人大代表银燕

  " 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很震惊,不可思议。做出这样的事情,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太离谱了。"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银燕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不能理解辱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会变成这样。

  作为教育工作者,银燕建议要及早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加强历史教育,让教育的效果入脑入心。"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培训任务非常重,但是对怎么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样的教育应该加强。这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

全国政协委员范小青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告诉记者:"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这件事都有强烈的愤慨之心,这也说明大多数人和我们在同一阵地,仅仅是少数人的行为出格。"目前在文学作品方面,涉及战争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充满正能量的, 作为向社会传播的重要窗口,未来,影视、文学等方面,还要继续弘扬正能量。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精日”出没,价值底线不容触碰

  历史不是被任意拨弄的时间轴线,它有记忆、有情感。然而,近些年来,从微博大V侮辱邱少云烈士到把慰安妇的痛楚画面做成表情包,从去年“四行仓库日军军服合影事件”和这次“紫金山日军军服合影事件”,历史成了一些人的玩物,英雄的精神、家国的情怀在谈笑间被肢解,令人痛心。正是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甚至泛滥,一次又一次戳中人们心底的伤痛、触碰民族的价值底线,很容易致使认知错乱、扭曲国家认同。

  龚自珍有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正确的历史观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我们选择以什么眼光打量历史、用何种方法解读历史,不仅关乎昨天、今天,更影响到明天。个人不能失去历史记忆,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共同记忆,只有用真情守望、用行动守护、让肆意妄为付出代价,才能让“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掷地有声。

  这正是:历史须尊重,“精日”莫放纵。

  媒体:“闹剧”频发 谴责之后须反思

  近年来类似的“闹剧”时有发生。比如,去年8月就发生过两起,先是网友微博曝光了“四名男子穿日军军服在四行仓库拍照”;其后,广西宾阳黎塘镇两名男子“想当网红”,身穿日本服装在宾阳高铁站作秀。这些行为一经曝光,就引发了社会的一致谴责。不过此类现象一再发生,还是警醒社会,对于民族苦难的铭记,对于历史价值观的端正,仍时刻不可松懈。

  在时下的网络社会,尤其需要提防一部分人,将无知当个性,以丑为美,借助这样的愚蠢行为博出位。比如,电影《二十二》播出后,片中“慰安妇”制度幸存受害者人物截图竟被制作成了轻佻的表情包。仿佛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解构、戏谑,没有什么不可以被消遣、娱乐的——这些病态的现象,其背后所折射出的部分人的历史观迷失,更值得省思。

  对于抗战历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有公论。着日本军服,在抗战历史遗址“恶搞”,既缺乏对历史应有的敬畏,也是对抗战英灵和民族情感的亵渎。如何对待那段历史悲剧,也关系到我们如何建构国家历史和民族记忆。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矛盾现象:像抗战这样攸关民族大义的事屡屡陷入被虚化乃至娱乐化的境地,如手撕鬼子式等抗日神剧不断出现。由此可见,是非不分、在民族伤痕上“撒盐”的行为,其实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

  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个人行为,往往反映出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真相的了解和对于历史是非的认知,而这些也应成为国民素养和整体社会文化自觉的一部分。反观当下,一些本来就应该是常识的事,还未能成为常识。因此,在对具体的行为予以谴责乃至追责的同时,也有必要从历史教育、历史真相还原的角度来反思。

  (北京时间综合现代快报、澎湃新闻、人民日报等报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