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24 21:28 | 来源:新京报 2018年02月24日 第B02 | 查看:2555次
京师大学堂旧照。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代唯一一部规定了赦免制度的宪法性文件
伪满洲国时期的溥仪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歌后”白虹。
工农兵学员。
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六十年为一甲子,一甲子为一轮回。从1898年到2018年,一百二十年、两个轮回、十个狗年,中国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直至改革开放,终于一路从晚清、民国,走到21世纪。让我们回顾狗年历史,看一看这些重大事件的关键节点,是如何展现时代特征,又是如何影响今天的。
1898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年
这一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启变法。按照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设计,此次变法涉及了除开议会、立宪法之外的改革官制、鼓励工商、废除八股等各方面。为全面推行变法,光绪君臣计划设立“制度局”等机构、架空军机处,并将来访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引为外援。这两项举措终于激怒慈禧,触发了戊戌政变。同年9月,变法失败,慈禧又一次垂帘听政,谭嗣同、林旭等变法参与者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京师大学堂是这场变法唯一留下的遗产,其课程除传统经学外,还包括外语、物理、政治等新知识。清廷覆亡后,该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是为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1910 宣统二年 庚戌年
镇压戊戌变法后不久,清廷也推出了自己的改革措施,即“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但一系列改革并不为革命党人所信服,汪精卫、黄复生等人遂在1910年入京,谋刺摄政王载沣,不幸失败被捕。当时清廷一方面不想过分刺激革命党人,另一方面要向西方展示中国司法文明,于是对汪、黄从轻发落,判处终身监禁。此事成为汪精卫一生的政治资本。
为消弭外界对“预备立宪”的怀疑,资政院作为“预立上下议院之基础”,终于在这一年开院。其200名议员,一半由朝廷钦定、一半由民选产生。在资政院存在的一年多时间里,共开会53次,讨论议案109宗,议决65宗,包括开国会、新刑律、预算案,及弹劾军机、罢免阁员等,同时还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
1922 民国十一年 壬戌年
这个狗年已经是民国建立后的第十一个年头,但一切还没有走上正轨。在北方,意在争夺北洋政府控制权的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结果奉系战败,张作霖率残部退返关外;在南方,革命阵营内矛盾激化,陈炯明发动兵变,直指护法军政府,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
在南北混战的时局下,教育界也发生了一件大变动——北洋政府公布新学制,即所谓“壬戌学制”。该学制先经教育界广泛讨论,最终由胡适、陶行知主导,效仿美国,将教育横向分为普通、职业和师范三类,纵向划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段。其主体框架为小学6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至今沿用。
1934 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年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国家刚刚安定不久,日本即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一年,日本在东北扶植的“满洲国”变为“满洲帝国”,溥仪第三次登基称帝,年号“康德”。最初,溥仪想穿上光绪皇帝的龙袍,预演“大清帝国”复辟,但日本坚决反对,只允许他穿“满洲国陆海军大元帅正装”。由此一件小事,就足见溥仪身为傀儡的无奈了。
这个狗年也有一点喜庆的事,比如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歌后”。在上海《大晚报》举办的“广播歌星竞选”中,年仅15岁的白虹获得9103票,夺下第一名。除唱歌外,她还拍摄了《人间仙子》《孤岛春秋》等30多部影片。1992年,白虹去世。
1946 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年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着手准备还都事宜。从4月开始,立法院、司法院等各部门陆续从重庆返回南京办公;5月,国民政府发布《还都令》,回顾八年来抗战艰辛,称“爰定于本年五月五日凯旋南京,以慰众望”。随后,蒋介石在南京中山陵主持了“还都大典”。
但是,中国没有就此太平,国共内战在本年6月全面爆发。战争结果在三年后揭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8 戊戌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号召消灭传播疾病的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由此,全国各地,无论男女老幼,都开始动手“除四害”。按照官方不完全统计,至本年12月,全国共消灭老鼠19.3亿只、麻雀21.1亿只。麻雀大量被捕杀,导致田地、林区虫害肆虐。生物学家朱洗等直言,麻雀对人而言,益多害少,应停止捕杀。所幸,中央听从建议,将麻雀从“四害”中剔除,代之以臭虫。
也是在这一年,北京电视台作为中国首家电视台。开播第一周,播出了纪实剧《党救活了他》、科教片《向原子能时代跃进》,以及苏联影片《失踪的人》等。北京电视台建台20周年时,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1970 庚戌年
6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向中央提交《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计划招收“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同时废除原有统一招考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中央随后批准该报告,允许北大、清华等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相应地将学制缩短为两至三年。
1982 壬戌年
中国恢复高考后,研究生制度也随之建立。至本年4月,第一批研究生毕业,8562人被授予硕士学位,涉及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各个学科。同年,中国试行博士论文答辩,马中骐、倪以信等18名研究生在次年获得博士学位,他们中有6名来自中科院,6名来自中科大,4名来自复旦,另外2名分别来自华东师大和山东大学。
这一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显示中国人口已超过10亿。其中约414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约6640万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文盲和半文盲占总人口的23.5%。
1994 甲戌年
足球作为中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在这一年全面市场化,甲A联赛实行主客场制,允许冠名赞助,向国内外电视台收取转播费,并出台会员转会制。在全国6个赛场,有15万人观看了甲A联赛的首轮比赛。时任中国足协副主席的王俊生后来回忆说,“请记住这一天。1994年4月27日,中国足球树起了新的里程碑……一个单项运动协会,不要国家一分钱,而是靠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七八年里,就建成了两座现代化的训练基地,这难道不让人感到欣喜吗?”这一年甲A联赛的前三名分别为大连万达、广州太阳神和上海申花。
2006 丙戌年
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个狗年,中国在本年6月设立“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作家冯骥才为此撰文,“遗产日始于二十年前先发现代化的欧洲国家。这一天,全社会想尽办法通过对遗产的亲近重温历史,感受先人,体验其中本民族的精神个性和文化之美,从中获得无上的光荣和自豪”“文化遗产日体现着当今一代中国人文明的自觉,也是一种自觉的文明。在这一天,我们做得好,一定会赢得世界的关注。”
本版撰文/新京报特约记者 杨津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