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流浪汉的15处重庆记忆(2图)

发布时间:2008-11-28 08:00 | 来源:人民网 2008年06月03日21:01 | 查看:5164次

在嘉陵江桥头的王明胜 记者 杨帆/摄

读者劝说王明胜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我穿得很脏,但我很善良!”5月25日,一个流浪汉在江北区观音桥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80元。经重庆晚报报道后,流浪汉的行为打动了不少读者。

  6月1日晚,重庆晚报读者王黎意外遇到捐款流浪汉王明胜。经过沟通,王明胜答应接受记者采访,“明天上午10点,带上5月26日的《重庆晚报》在嘉陵江桥头见面;我有一个愿望,想在重庆的15个地方留影。”

  “今后试着和人说话”

  昨上午9时许,记者拿着5月26日的《重庆晚报》,和王黎来到嘉陵江桥头。10时,王明胜如约而至。自始至终,他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用笔和记者交流。

  在“谈话”开始前,王明胜把一张纸条塞给记者:“请见谅,我已太久没和人说话,暂时有些不适应,用笔代替我更乐意;不要给我买好吃的,我常年捡着吃,肠胃不适应。”在旁人眼中,他显得有些怪异和另类。

  王明胜告诉记者,他生于1980年7月,老家在山东,15岁时辍学外出闯荡,但文学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

  王明胜对文学的追求让身边的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招来嘲笑。2001年,21岁的他放弃打工,开始用流浪来体验生活。从山东到广东,从广东到重庆,他一走7年,“7年,我付出了太多的光阴和青春。”

  “多年的流浪,我苦中作乐,追求着自己的自由,但也带来了自闭等毛病。”王明胜说,重庆是他呆得最久的一个地方,火车站是他到重庆赤脚拾荒的第一站。他自嘲是“赤脚大仙”,而更多的重庆网友则喊他“大侠”。

  记者希望王明胜能够走出自闭的怪圈,他答应记者,“今天过后,我试着和人说话。”

  曾为汶川地震写诗哀悼

  王明胜在流浪中特别关心时事,每天必看报纸。当然,那些报纸都是捡来的。他还一边捡破烂养活自己,一边搞创作。

  记者在他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看到一些他珍藏的报纸,其中有本报的《爱情天梯》。“我为此写过一首诗。”他说,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居无定所,包括给《爱情天梯》写的诗以及一部快要脱稿的小说,都在一次“搬家”中遗失了。

  王明胜曾尝试把创作的作品拿给别人看,结果有人说他是疯子;他也曾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寄给报刊杂志,但居无定所的他从未收到过任何回复。

  汶川地震发生后,王明胜先后创作了7首诗歌。5月19日,他在《哀悼》中这样写道:“我心的痛无法形容,心灵的创伤无法比喻,身体上的悲哀无法忘记。哀悼过后,拒绝泪水,拒绝再度悲伤……十三亿人就在身边,明天的太阳照样有那样耀眼的光芒。”

  王明胜觉得自己该为灾区做一些更实际的事,于是有了5月25日那感动读者、网友的捐款一幕。

  王明胜说,他原本准备6月18日离开重庆去北京,现在由于捐出了所有积蓄,暂时还会在重庆呆下去。

  重庆15个地方让他留恋

  王明胜说,重庆人“是我长这么大见过的最善良的人”。对于重庆的记忆和留恋,他细化到了15个地名:解放碑、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重庆火车站、观音桥步行街、南坪美堤雅城……“这些都是我在重庆流浪期间住过的地方,那里的人给了我很多帮助。有的地方住久了,保安和附近居民都认识我。”他说,这是他希望在这些地方照相的原因。

  《我穿得很脏,但我很善良》见报后,重庆的一些单位和个人提出愿意给王明胜提供帮助。采访中,王明胜最初表示,他还打算继续流浪创作,“等到某一天,我会穿上干净的衣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后来,在读者的陪同、沟通下,他的心门渐渐打开,“留在重庆生活,我还是有这个想法。”

  昨上午,记者和热心读者陪着王明胜从嘉陵江大桥出发,去寻找他记忆中重庆最值得留恋的15个地方。在嘉陵江大桥上,记者为王明胜照下了第一张照片。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