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05 10:27 |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8-01-19 00:31:01 | 查看:1009次
作者:兰顺正
核心提示:空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法深化太空合作,有利于两国打破美国垄断、维护人类共同的空间使用权利。
参考消息网1月19日报道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消息,1月9日,中法双方代表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关于联合开展空间技术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和空间探索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气候变化和空间探索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在空间探索领域,双方将在近地轨道、月球及火星的无人及载人探测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
1月10日上午,在华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前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中法海洋卫星工程项目,出席中法气候变化圆桌论坛并讲话,与中法双方气候变化领域科学家、中学生代表座谈交流。
在中国的航天领域,法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目前,中法设有中法航天合作联委会和中法战略对话空间分组两个合作机制,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
1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参观中法海洋卫星工程项目,并出席中法气候变化圆桌论坛。(图片来自国家航天局网站)
中法空间合作广泛且深入
中法在航天领域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5年以前,中国虽与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双方在外层空间领域几乎没有交往。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制约,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进展。1977年,中国航天技术代表团率先走出国门,对法国的空间技术进行考察。从此,中国在航天领域长期“与世隔绝”的局面被打破。随后中法两国在航天领域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2000年3月,中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中法航天合作联委会第一次会议,中法双方确定了联委会工作机制,并成立了四个专家工作组。2017年5月23日,中法航天合作联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与会中法代表系统梳理了两国在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并就联合开展月球与火星探测、空间科技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4年11月,中法航空航天论坛举行,这是中法两国航空航天企业界的第一次高层对话。2005年到2012年,中国先后将多颗法国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09年,中法海洋卫星研制项目立项,中方承担卫星平台和部分载荷研制以及卫星发射、地面接收和应用等工作,法方承担卫星部分载荷研制和数据传输工作,同时提供两个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由中法共同完成。2015年1月,中法签署了《关于推进中法海洋卫星研制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卫星项目后续安排,加速推进中法海洋卫星工程研制,促进双方后续项目合作。
中法海洋卫星示意图
中法合作有利于打破美国垄断
中法加深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对于双方都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强化中法空间合作有利于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人类时刻面临着诸如地震、海啸等突发性自然灾害,随着空间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各国的空间资源和相关的有效手段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上文提及的中法海洋卫星,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发射,设计寿命3年。交付使用后,将在距地500多公里的轨道上对全球海洋的风场、浪场进行监测,可探索海浪形成过程与变化规律,区分风浪与涌浪,为海上船只航行安全、全球海洋防灾减灾、全球海洋资源调查提供服务保障。
其次,合作可以共担风险和成本。航天项目最大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投入,跨国合作可以分担风险与成本。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空间能力的提升,中国有能力参与到或者直接承担两国空间合作项目的研制与建设工作,减轻合作对象的资金和技术压力。
再次,太空合作有助于巩固中法全面伙伴关系。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在太空这样的高技术领域建立互信,符合中法关系走向全面化的战略需要。
同时,中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还能打破其他大国在外层空间领域的垄断。一直以来,美国通过技术垄断等手段,阻挠其他国家与中国进行空间合作。例如,美国一直利用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际武器交易规则》(ITAR),禁止使用中国的火箭发射含有美国制造部件的卫星,而欧洲的多数卫星制造商都或多或少采用了美国制造的部件。此前中国火箭发射欧洲卫星,都是在顶着美国的压力下进行的。空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法深化太空合作,有利于两国打破美国垄断、维护人类共同的空间使用权利。(作者/兰顺正,时评人)
(以上言论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延伸阅读】外媒:马克龙欲与中国联手抗衡“特朗普世界观”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 外媒称,在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处处都想赢得中国领导人的支持,希望在中法都在努力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强烈的民族主义之际,重振两国之间的关系。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10日发表题为《在中国,马克龙送马,并提出抗衡特朗普的愿景》的文章称,马克龙带着礼物而来,包括从法国总统骑兵卫队挑选的一匹骏马,还尝试说中文,并去一座古都向中国致敬。
文章称,在本周的会面期间,中法两国领导人明确表达了一种与特朗普的世界观截然不同的愿景。他们谈到了自由贸易和共同反对保护主义的必要性,拥护多边主义,并对联合国等机构表示了称赞。
8日,马克龙说了一句简短的中文,重复了他最喜欢用来指责特朗普的一句话,称“让地球再次伟大”的时候到了。
上海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表示,考虑到两国领导人观点相近,法国和中国结成更牢固的伙伴关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马克龙和我们与特朗普‘让美国再伟大’的思路是不一样的。”丁纯说,“他们都主张开放和多边。”
文章称,分析人士认为,在西方很多国家陷入混乱之际,马克龙正在把自己定位成中国可靠的盟友。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正在退出世界舞台,而英国和德国正在努力应对国内的政治斗争。
此外,德国《商报》1月9日发表文章称,马克龙早就是欧洲拿主意的人。这位法国总统现在似乎成了表述并落实欧洲对华政策的欧盟首席外交官。德国的领导真空使得这位40岁的政治家的访华之旅更受关注。
文章称,马克龙表现得很自信:“我来这里是为了对你们说,欧洲东山再起。”他说这句话是在暗指欧洲经济增长强劲。马克龙8日开始访问西安之际建议法国和欧洲同中国建立紧密的联盟。他说,应该在很多领域加强合作——从气候保护到反恐再到贸易;反过来,中国政府应该承诺在对欧关系中遵守多边组织——尤其是欧盟——的游戏规则。
文章称,在关于法国-欧洲-中国关系的主旨演讲中,马克龙出人意料地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积极评价。
马克龙说,欧洲应该把中国的强大理解为机会,而不应该试图阻碍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与此同时,欧洲应该坚持透明和明确的规则。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埃利斯·埃克曼说,“法国接近亚洲和中国的政策比德国的政策更有战略性”,德国人主要关注中国市场的出口机会,但法国政府思考问题更有政治眼光。
文章称,但恰恰马克龙曾说服德国人加强监管敏感领域的中国投资。马克龙担任经济部长和总统期间都成功地致力于用更严格的欧洲反倾销政策应对中国的出口。
文章称,现在马克龙必须保持一种平衡:一方面强化自己作为法国利益最高代表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欧盟的利益。他正在尝试这么做。
(2018-01-11 10:12:01)
【延伸阅读】马克龙称必须放弃对中国成见:中国是机遇不是威胁
参考消息网1月10日报道 外媒称,法国总统马克龙8日开始访问中国。法方一方面寻求强化对华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准备要求中国为消除贸易赤字进一步开放市场,在解决朝鲜核导问题中发挥主要作用。
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9日报道,中方则希望接近在欧盟影响力上升却又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的法国,增强国际话语权。在英国决定脱欧、德国总理默克尔艰难维持政权的背景下,中国重视与法国的关系。
另据德国《世界报》网站1月8日报道,中国人可以从中文出版物中看到马克龙亲近中国的新宣传攻势。在马克龙访华前,他的自传《变革》译成了中文。他在书中阐述了对华的新态度:“我们必须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如果我们能够放弃成见,调整做法,中国对我们来说不但不是威胁,反而是机会。”马克龙提议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并提到夏尔·戴高乐总统:“中国领导人从未忘记,法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
报道称,马克龙访华不只是为了招揽订单和帮助法国缩小将近300亿欧元的双边贸易逆差。他还想留下外交足迹,希望为中法“未来5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定方向,使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法两国在共同的全球议程下并肩开展多边危机外交。
报道称,北京对马克龙的访问也有期待——首先是为了中国的对欧政策。在英国脱欧前的“黄金时代”光辉在特雷莎·梅领导下日渐黯淡,以及本来的理想伙伴默克尔显示出内政弱点之后,马克龙作为“欧洲代表”来得正是时候。
报道称,中国一些媒体以“中法关系迎来新机遇”为口号欢迎马克龙——而后者也恰当地回答了他们:“我知道,中国愿意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欧洲作为其全球化的战略伙伴。”而他正是要做这件事的人。
报道表示,中国媒体称马克龙有能力延续戴高乐的外交传统。戴高乐曾预言中国会成为21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今无人可以再否认这一点。
此外西班牙《国家报》1月8日刊登题为《“埃马纽埃尔·戴高乐”在中国》的报道称,不左不右,这是马克龙从竞选开始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而这一标签是可以有地缘政治解读的,其中之一就是“不中不美”。马克龙将自己、将他的国家、将一个他意图领导的欧洲定位在一个以平等为基础、与中美两大国都保持距离的位置上。
报道称,在去年岁末的致辞中,马克龙表示相信欧洲能在经济、社会、生态和科学上成为比肩中美的强大力量。无论是在选举中大打“不左不右”牌,还是如今的“不中不美”态度,都散发出浓厚的戴高乐风格,这在马克龙的访华行程中就可见一斑。
戴高乐曾标榜中立,并将法国视为除美苏外的第三大强国。他1964年推动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当然,马克龙不是戴高乐,如今也不是冷战时期,但野心不是秘密,马克龙渴望在国际棋盘上扮演重要角色。他的目标是在一个强大的欧洲打造一个强大的法国,这种游走于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的外交策略与戴高乐如出一辙。
(2018-01-10 09:35:12)
【延伸阅读】中法航天合作联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
据新华社巴黎5月24日电 (记者张雪飞)中法航天合作联委会第十一次会议23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与会中法代表系统梳理了两国在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并就联合开展月球与火星探测、空间科技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和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主席让-伊夫·勒加尔共同主持。双方签署了中法关于海洋卫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重申分别在2018年和2021年发射中法海洋卫星和中法天文卫星的工程计划进度。
据悉,本次联委会双方确定将共同牵头编制空间技术应用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路线图。这既是航天领域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和《巴黎协定》成果的积极行动,也体现出两个负责任航天大国的国际担当。
(2017-05-26 11:07:01)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马克龙“战马外交”提升中法关系
参考消息网1月9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8日抵达西安,展开为期3天的对华国事访问,这是其上任后首次访华,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是其访华第一站。
据路透社1月8日报道,马克龙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一些企业家、科研人员、学者和大学生发表了演讲,表示中欧应共同努力,推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他说:“毕竟,古丝绸之路从来就不是只有中国,顾名思义,这些路可以共享。既然是路,它们就不可能是单向的。”
马克龙承诺每年至少访问中国一次。他说,如果本着合作精神去推进,那么中国促进的新基础设施和文化项目也符合法国和欧洲的利益。希望中欧关系能够在“平衡原则”的基础上开启新的篇章。
马克龙说,经历多年的危机管理和经济停滞后,欧洲现在团结一致,而且愿意与中国进行合作,“我来是要告诉你们,欧洲回来了。”
报道称,跟随马克龙访华的有一个由50多名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马克龙希望法国企业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
另据美联社1月8日报道,马克龙8日在中国西安发表演讲时表示,他将请求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议中法联合发起“生态转型年”,支持非洲发展。
报道称,一系列商业协议将在马克龙正式访华期间签署,预计两国政府将宣布成立中法基金。马克龙表示,法国可以为中国提出的在亚洲和欧洲修建铁路、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提供帮助,尤其是在非洲。
此外据《香港经济日报》网站1月8日报道,马克龙夫妇8日上午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及西安大雁塔,此后发表演讲,随后马克龙前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马克龙行前表示,今次访华是头等大事,希望与习近平就未来五年的两国关系达成路线图,包括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使两国经贸关系更加平衡,又要提升中欧关系,并透过建立机制等,焕发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变化、反恐等。
报道称,经贸合作是马克龙此行的重头戏,据悉随同访华的代表团包括空中客车等50多家法国大型企业的负责人,预计中法双方将签订约50项大单,涉及航空、民用核能等方面。外界普遍预期,其此行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又据法新社1月8日报道,爱丽舍宫说,马克龙将会送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匹战马,而这是前所未有的“战马外交”和对中国领导人表达友情的举动。
爱丽舍宫强调指出:“马克龙渴望与外国领导人们加深友谊,送礼物是他的一个外交举动。”这也是为了回应中国的“熊猫外交”,2012年,北京租借给法国一对大熊猫,而它们的熊猫宝宝由马克龙的夫人布丽吉特命名。
报道称,这匹8岁的枣红马是2012年进入共和国卫队的,战马于4日乘坐专机来到中国,陪同的还有共和国卫队的首席兽医和饲养员。马克龙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时,会交给习近平一张他题词的这匹马的照片。
另据英国《卫报》网站1月7日报道,马克龙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旨在加强两国的全球影响力并让中国与欧盟建立更密切关系的会谈。
报道称,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将先接待马克龙再接待特雷莎·梅。预计梅将于1月底访华,她一再推迟原定于去年夏季的中国之行。
法国国际与战略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政治问题专家巴泰勒米·库尔蒙说,北京现在将马克龙视为通往欧洲的渠道:“中国认为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经济伙伴,法国是防务和外交伙伴。在英国脱欧前,中国将英国视为在欧洲的主要对话者,现在英国的吸引力没那么大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及夫人8日在西安参观大雁塔(法新社)
(2018-01-09 08:21:00)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