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3 21:17 | 来源:法制晚报 2017-10-1813:32:15 | 查看:1737次
每次支教团上山,都是沿着这样的崎岖山路行进。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黑克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任小佳)19岁的杨奕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支教团黑色领队服,胸前的绿色证件卡也变成了蓝色。
“是山里的这群孩子,让我在还是一个孩子的年纪就明白了责任与承担的力量,让我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纪能够静下心去做我想做的事情。”杨奕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滇西北支教团成立十年来,共计2200多名志愿者先后进山,为山区的孩子们埋下希望的种子,与此同时,这些老师们也时刻感受着孩子们的纯真。
在云里醒来在星空下熟睡 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孩子们的纯真
10月8日中午,在云南丽江滇西北支教团办公室,所有领队和支教老师在此集合进行一次培训并发放证件牌。
整理电视物资、打包睡袋……当新一批支教老师领到证件牌,马上拿起相机自拍,定格下这一瞬间。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的沈栖因说,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支教”,她要去的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烂泥箐乡的万桃小学。
万桃小学海拔约3100米,目前学校有六名教师,32名学生,包含一到四年级。校园里有一个酸梅树,树下放着一个用废旧轮胎的轮毂做的“钟”,上课就靠敲击轮毂来提醒学生们。已经在这里支教一个月的杨凡老师说,下雨的时候,雾气渐起,整个学校仿佛就在云雾里。
到了学校,新一批支教老师们整理床铺时,沈栖因惊喜地发现此前离开的支教老师给新老师留下了一封信,还有一箱洗得干干净净的床单。
几天接触下来,孩子们经常围着沈老师。“孩子们给我摘野果子,因为我说好吃,就用衣服兜着果子带给我,他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让我有太多的感动。我喜欢这里,每天在云里醒来,在星空下熟睡,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孩子们的纯真。”她说。
2200多名志愿者先后进山 领队多次返回支教地区
杨奕梦寐以求的黑色领队服、蓝色证件牌,是滇西北支教团领队的专属标配。
团长杨曦霆介绍:“有困难找领队,领队主要负责的是管理工作、协调生活和管理志愿者安全,他们都是多次返回支教地区,从事支教工作的志愿者。这些领队对山区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贫困面貌和脱贫方式非常熟悉,能帮助新的支教老师快速融入山区教学,是支教团最宝贵的财富。”
支教团自2007成立,这10年间,有2200多名志愿者去云南山区支教,其中领队100余人,他们为孩子们带去基础类课程和素质类课程,其中重点推广的是素质类课程。
除了支教一年的长期老师,还有教授音乐、体育等课程为期一周的短期老师,“长短期结合的方式,整合了社会各界职业背景的志愿者。”杨曦霆说。
曾经有空军基地的战斗机飞行员和他的飞行队的团长加入滇西北支教团,还有在四大会计事务所工作的志愿者、副厅级公务员、师范类的大学生,以及工作多年具备行业经验的老师。他们在此发挥各自的优势: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可以凭借专业的训练方法,教授普通话;学声乐和舞蹈的特长生,可以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的音乐课堂。“曾经有两个乡争要一个音乐老师的情况,其实,彝族学生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他们肺活量大、音域广,但最缺乏音体美这类素质教育的老师。”
这次的领队、19岁的杨奕说:“我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里,加入滇西北支教团,一切为了孩子。”
10月9日一早,她和小伙伴李智背上行囊,从万桃小学前往当地的另一所小学“火龙完小”,这一路山高路陡,车辆无法到达,只能徒步爬山上去,因为还带了不少东西,平常需要3个小时的山路,俩人走了差不多四个小时。
到了学校,杨奕自豪地说:“这次上山,我一个跤也没摔。”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