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27 00:02 | 来源:今晚报 2009-5-6 | 查看:4605次
“5·12”大地震发生后,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救援现场,人们通过电视转播画面和媒体的报道,认识了有着“最牛志愿者”之称的陈岩。这位身着花格子T恤、头戴国家救援队头盔,一次次爬进废墟营救生命,被人们称为国家救援队“编外人员”,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与一位灾区姑娘相识、相爱,并将在今年5月12日举行婚礼——
救援队伍中穿格T恤的就是陈岩
陈岩和彭露在拍婚纱照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一年前的那场地震灾难,震痛了中华儿女的心。灾难震毁了人们的家园,却永远无法带走人们的梦想和希望。一年来,新的住房、新的学校、新的家庭已经从废墟上重新建起,一切都在重新开始。从4月27日开始,本报派出4名记者重回地震灾区采访,将一年来那里曾经和正在发生的感动传递给读者。
“我去年6月份到天津筹集过救灾物资,你们天津人好热情噢。”四川成都人陈岩与本报记者握手的瞬间,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拉近了双方的感情距离。他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刚刚在北京参加完今年“五一”表彰活动赶回成都。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先后辗转都江堰、汉旺、北川等地,连续奋战、成功救出29名生还者,被人们誉为“地震中救人最多的志愿者”。
他不仅获得了“十大感动中国赈灾志愿者”的称号,还获得了由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并被国家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的荣誉。当记者提及这些时,陈岩却哈哈一笑:“我哪里算得上什么英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如果我是英雄,那每一个志愿者都是。”
在四川大学附近的一座茶楼里,陈岩向记者敞开心扉。他身边坐着的那个娇小、文静的姑娘,就是与他在抗震救灾中相识、相爱的未婚妻彭露,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收获了爱情。
成功救出了“可乐男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陈岩刚刚在成都签完一份销售合同。一瞬间,地动山摇,地面也像波涛一样剧烈涌动起来。他马上意识到:地震了!因为曾在西藏武警部队当过兵,还参加过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救援,他深知时间对于救灾意味着什么。
当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到灾区去,那里的人们需要帮助!当得知都江堰属于地震重灾区时,他当晚就驱车赶往都江堰。“当时去都江堰的道路已经十分拥挤了,抵达都江堰境内时,沿途到处都是逃出来的受灾群众。”陈岩说,晚上8时终于抵达都江堰聚源中学。“当时,聚源中学已经封锁了,我暂时没有进去。”陈岩说。他便帮助路边上急切想到成都去的受灾群众。于是,陈岩用自己的车子开始义务护送受灾群众到成都。一趟,又一趟,那天晚上陈岩几乎没有休息,他在成灌高速路上往返了7次,护送了几十名受灾群众到成都安顿下来。
5月13日,灾情信息越来越多,陈岩心急如焚。上午9时,他驾车从成都奔赴卧龙,但当时通往卧龙的道路已完全被山石阻断,通信也已中断,进去救援难度很大。与其坐等交通恢复,不如转战其他灾区。他少年时曾在绵竹市汉旺镇生活过,对那里十分熟悉。于是,他马上调转车头,向绵竹市汉旺镇赶去,并在路上购买了大量瓶装水和食品,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5月14日凌晨,他终于赶到了东汽中学。
现场的景象触目惊心!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已全部倒塌,另一栋教学楼倒塌了一半,砖块、水泥板、钢筋随处可见,残存的楼宇和两堵孤零零高达4层楼的围墙摇摇欲坠,救援的过程中余震不断,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孩子们在废墟里痛苦地呻吟。陈岩决定:快救孩子!
凭借以往的救援经验,他立即加入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行列,与队员们一起制订方案,一起救人。他出色的救援能力赢得了国家救援队员的信任,他和国家救援队两名救援队长分工,各带一个小组轮番上阵。在制服统一的国家地震救援队中,他显得格外醒目,因为他是其中唯一一位身着便装的救援人员。
为了寻找幸存者,他们对着废墟大声呼喊;为了不伤到废墟下的学生,他们徒手在瓦砾、钢筋中刨挖。为了争取时间,陈岩一直不停地忙碌着根本顾不上休息,连续奋战在救人现场。在地震发生后的80多个小时里,陈岩累计只睡了5个小时,实在不行了就打个盹。他的嗓子喊哑了,十指划破了,衣服淋湿了,眼睛熬红了,但他依然没有停下来。当他看到一个又一个孩子被救出来,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可乐男孩”薛枭就是他和国家救援队救出的孩子之一。
当一名被困在东汽中学废墟内超过120个小时的学生被救出后,整个救援现场沸腾了。孩子的父亲忍不住上前紧紧抱住这个穿格子T恤的小伙子,热泪盈眶地说:“你就是我们的英雄。”陈岩将孩子送上救护车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几天没合眼的他,终于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但是没休息多久,他又继续爬了起来,到废墟中去寻找下一个孩子。
5月16日22时,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接到命令转战重灾区北川中学。陈岩在家长的要求下留在东汽中学,独自指挥地方救援队员施救。经过10个小时的努力,17日8时许,东汽中学最后一名幸存者被救出,在场群众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
在随后的日子里,陈岩四处奔波,一边搜集受灾老人、孩子的信息,呼吁更多志愿者帮助他们;一边到湖南、天津等地筹集食品和帐篷。
救灾中邂逅美丽爱情
陈岩在东汽中学的救灾事迹,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他,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他还收获了一份难得的爱情。
说起他和爱人彭露相遇、相爱的经过,陈岩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27岁的彭露是绵阳一宾馆的前台接待员。地震后,她的表妹马正弋被埋于东汽中学废墟。30多个小时后,陈岩徒手将马正弋救出。
去年5月19日,陈岩和两位深圳记者从东汽中学抵达绵阳一宾馆。那天,正是彭露负责宾馆前台登记接待。彭露来到陈岩的房间打听消息,浏览着记者拍下的陈岩救人照片,她看到那位被陈岩亲手救出、满脸灰土的女孩正是自己的表妹马正弋!
彭露毫无顾忌地扑入陈岩怀中痛哭。当晚,陈岩便开车载彭露及家人到汉旺寻找马正弋的去向,但没有找到。那晚,电视台滚动播放着余震消息。陈岩只得住进彭露家人搭建的临时帐篷。几天后,陈岩带领一支志愿者队伍往北川运送物资。由于路不熟悉,他特邀彭露当向导,并将寻找马正弋的照片贴于车上。25日,彭露发短信告诉陈岩,她已确认马正弋抢救无效死亡,但仍表示对陈岩的感谢。唐家山泄洪那天,陈岩正好路过绵阳突然想到了彭露,他去宾馆寻找,才发现她辞职了,手机也停机了。
一个月后,他收到了彭露的短信:“你能帮我在成都谋份工作吗?”陈岩心中很高兴,连忙答应下来。当天下午,他便从北川前往安昌接彭露。性格直率的他,当着彭露母亲的面大胆表白,我喜欢上你女儿了。一旁,彭露没有吱声,以为这是个玩笑。而母亲却当真了,悄悄将女儿拉在一边,“这个男人在地震中救了那么多人,靠得住!”
说起对彭露的印象,陈岩笑着说:“她个头小,但楚楚动人,人不错,有责任心,还有爱心!”而彭露则说,陈岩让他有安全感。
“5·12”完婚 寓意灾后新生
4月20日,这两位在地震中相识、相爱的恋人在北川领取了结婚证,定在5月12日举行结婚仪式。陈岩告诉记者,婚礼那天,他将去北川安昌接彭露,并会在北川举行祭奠仪式。然后在德阳举行婚宴。宴席结束,他将带着那群从废墟里救出的孩子,重走东汽中学。陈岩说,婚礼的“伴童”是陈岩从废墟下救出的孩子们,“可乐男孩”薛枭、马小凤、卿静文等,成都热心的姐赖盛秀,以及更多和陈岩一样的志愿者,都将前来参加他们的婚礼。
“选择在大地震一周年的时候结婚,是想用喜悦来冲淡忧伤”,陈岩说,“地震教会了我‘爱’的含义,我要好好守护这份爱———对妻子的爱、对亲人的爱、对四川的爱、对生命的爱,要通过结婚这种形式,向灾区群众传递爱和希望。再大的灾难,毕竟都过去了;日子总还是要过,生活还要继续。”他希望所有经历过灾难的人都能忘却疼痛,善待自己,珍视生命,追求幸福。
几天前陈岩和彭露刚刚拍摄了婚纱照,其中一个拍摄地选在了陈岩曾经忘我救人的汉旺镇废墟上,婚纱主要以藏青色为基调,“以此缅怀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在汉旺广场的钟楼下,陈岩的心情有些沉重,“钟是静态的,人是动态的,不再摆动的钟和动态的人形成对比。地震改变我很多,让我更能为他人着想。”
陈岩说,“地震已经过去,不屈不挠的抗震精神会让我们更坚强地生活下去!”
现在依然为灾区忙碌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一年,陈岩仍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四川省青年志愿者义务工作中,每天都在为灾区的重建、解决被救孩子的康复和生活问题而忙碌着。
为了能让被他救出的在德阳念书的4个孩子有着落,陈岩特地在德阳买了一套二手房,目的就是要时常和那些从东汽中学废墟中走出来的孩子们在一起,把他们照顾好,让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每逢周末,薛枭和其他几名孩子都是这里的常客。彭露说,失去一只手的薛枭每次拧可乐瓶时,她都想上去帮他,却被陈岩制止,“让他学着自己来!”那一刻,他就是他们的哥哥。
“我十分不愿意接受采访,我是志愿者,志愿者就是为了救人,就是为了帮助受灾群众,不是为了出名,那不是我的本意。”陈岩出名后,很多媒体都想采访他,开始他基本上都拒绝了。但后来,他的朋友告诉他,通过接受媒体采访,他可以募集到更多的救灾物资,呼吁更多人来关心灾区群众。于是,他才开始接受媒体的采访。陈岩说,我可以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灾区的困难和需求,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灾区。
陈岩心里还有个“心愿”:完善志愿者队伍,让应急服务队更专业更有力!地震灾区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后,四川成立了省应急服务总队,陈岩被任命为副总队长,4876个志愿者分布各地,既有护士、心理咨询师,也有消防队员、高校大学生。
“每个志愿者都有服务卡,当志愿者有空或需要志愿者加入时,就和总队提前预约。”陈岩说,总队根据志愿者的个人优势及需求情况,将其派驻某处需要志愿者的地方,通过当地政府或单位确认反馈。总队将在四川设置6个服务基站,包括北川、汉旺、什邡、汶川、茂县及青川。“志愿者的长处要和当地需求相结合。”陈岩说,震后他专门到灾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发现一些志愿者到灾区后并没派上用场,各灾区对志愿者的需求也不一样,通过在各地建基站、建立志愿者服务卡的方式,能统一调配全省志愿者,避免“有力用不上”或“没地儿用”的状况发生。
汶川大地震的尘烟早已散去,人间的真情依然传承,中国众多的志愿者仍在为灾区的重建忙碌着。陈岩作为他们的代表,用自己的行动让爱在灾区延续。(本报特派记者 赵宝起 马明)
(责任编辑:龙杜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