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9 09:1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1月09日 05 版 | 查看:1685次
侯云德在做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供图
拯救世界本来是电影里“超人”的工作,却似乎被侯云德做了。
有统计说,古今中外的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都不如病毒大。而在中国,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甲流”,每当人们陷入被流行病毒攻击的恐慌之中,一马当先出现在战场上的,总是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今天上午,89岁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摘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桂冠。
在普通人眼里,他是一名敢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给公众一个交代的专家、传染病防控领域的技术总师;在科研界,作为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奠基人,侯云德则是当之无愧的泰斗级领军人物。
侯云德1948年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读本科,1958年前往苏联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
留学期间,他每天在图书馆或实验室“赖”到午夜才离开,频频发表学术论文成果,以至于苏联《病毒学杂志》的编辑都要特意跑到病毒所来打听“侯云德是谁”。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恩师的指导下,侯云德发现了仙台病毒所导致的融合现象及机理。这项研究成果,为美国学者随后发展出杂交瘤细胞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为此,苏联高等教育部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侯云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这在苏联病毒学研究所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回国后,侯云德成为中国病毒学的开拓者,他撰写和翻译的书籍常被病毒学界人士称为“圣经”。
“感冒病原”是他自青年以来就关注的研究。上世纪70年代初,侯云德第一次以严格的科学方法证明了中药黄芪可预防感冒并发现其与干扰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自此,他的科研思路趋于成熟。
但他的雄心不仅停留在认识病毒上,而是希望为病毒病患者解除痛苦。他决定选择干扰素作为治疗病毒病的突破口。
此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基因工程干扰素药物,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侯云德的主攻方向。
侯云德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即国际上独创的国家I类新药产品重组α1b型干扰素。随后,他又研制出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获得了9个基因工程产品新药证书。这些药物产品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患者、肿瘤患者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这些成就,被业内认可为“先驱性杰出贡献”。而侯云德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生物工程药物研究和产业化的奠基者和开创者。正是因为他在科研领域的建树,中国才能够在基因工程干扰素等研究领域跻身国际前沿。
2003年,“非典”让侯云德成为“超人”般的存在。被简称为“非典”的“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到底该如何防治“非典”?那时,身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所长的侯云德每天都会接到无数个催问研究结果的电话。“‘非典’来得太突然,我们没有准备,病毒研究不充分,没搞清传播途径,那次我们很被动。”他此前对媒体回忆。事实上,全世界在“非典”疫情面前都很被动,各国都希望尽快在诊断、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方面有所突破。侯云德和我国疾病防控专家们也快马加鞭地与病毒赛跑。
面对连医护人员都难逃感染的危急状况,2003年4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第一个预防“非典”的药物,α2b干扰素通过“绿色通道”进入临床实验——这类干扰素便是侯云德的研究成果。此后,侯云德将干扰素的生产技术转让给了多家企业。
这种能抗病毒的透明液体,一下子成了救命的护身符。被称为“中国干扰素之父”的侯云德也随即誉满天下,甚至有人称他制药救人的壮举是“撒豆成兵”。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董小平说:“在国家多次重大疫情中,他是专家委员会主任。这个主任真地不好当,他是坐在火山口上去灭火的人。”
2005年年末,对“非典”心有余悸的中国人陷入“禽流感”恐慌之中。侯云德很快站出来说: “尽管H5N1病毒已经在全球扩散, 其严重程度在已知历史上从未有过, 但不能就认为, 现在流行的H5N1禽流感病毒一定会在近期引起人类流感的大流行。”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78岁的侯云德亲自深入灾区,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情况,对灾后防疫工作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流行, 近80岁高龄的侯云德被推荐为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流感在人类的历史上是无法被干预的,没有人干预成功过,但是2009年流感大流行我们干预成功了。”侯云德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减少了2.5亿人发病和7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低约5倍以上。
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的专职技术总师,侯云德已主导建立中国“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体系”,实现了72小时内鉴定152种已知病毒、147种已知细菌以及新病原检测确认和筛查。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张巨大的保护网。近些年,无论是2013年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 2014年在全球扩散的MERS(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015年以来在西非盛行的埃博拉病毒,还是2016年席卷世界的寨卡病毒,都未能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大规模影响。
现在,他还是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并且不吃早饭,据说这是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因为要抓紧一切时间做实验。耄耋之年的侯云德,依旧以病毒“超人”的姿态,守护着国人的生命健康。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