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8 20:3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3-13 | 查看:1128次
个人简介
2015年,浙江宁波退休老人徐既仁在自己80岁生日那天捐出265万元做公益,其中,66万元用于设立村优秀学子奖励基金,199万元用于村里文化礼堂建设。他还结对了两个贵州学生,已经从小学一年级资助到了初中。然而这位老人平常极其节俭,连5元钱一次的三轮车都舍不得坐。2017年1月,徐既仁荣登“中国好人榜”。
驱车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城区出发,沿329国道开上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北仑区白峰街道小门村。这是宁波一个靠海的村落。在村里有一件事一直为村民们津津乐道:年过80的普通乡村老人徐既仁在寿宴上捐出265万做公益。
老人过大寿捐点钱不稀奇,可在农村,这样的大手笔还真不多见。徐既仁是谁,为什么出手这么“阔绰”?
徐既仁(右)和老伴刘信兰(左)。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1.80岁寿宴捐巨款
小门村靠山,风景优美,人杰地灵。
镜头回到2015年5月2日。这天是徐既仁的八十大寿,寿宴定下规矩,不收礼。
当天,头发雪白的徐既仁穿了件咖啡色的唐装,老伴刘信兰则穿了件喜庆的红色衣服。寿宴上,让许多人意外的是,徐既仁捐出了265万元做公益。其中,66万元作为奖学金,奖励小门村今后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199万元用于村里建造文化礼堂,方便今后村里搞文娱活动以及村民办喜宴等。“当时他过生日,来了不少亲朋好友。一听到老人有这个想法,大家都拼命鼓起掌来。”小门村党总支书记贝伟梁告诉记者。
精神矍铄、衣着简朴的徐既仁。图片来源:浙江宁波北仑区文明办
徐既仁有两儿两女,其中3人在经商办企业,家庭生活条件都不错。
刘信兰跟徐既仁结婚55年,她说,捐出的这笔钱一部分是他们夫妻俩多年攒下的,还有不少来自子女们平日的孝敬,“老伴说自己年纪大了,这么多钱留着没什么用,子女们自己能赚钱,也不需要他们帮,这些钱还是给村里办实事吧。”
“助学的想法老早就有了。现在儿女们生活富裕了,我就想用这笔钱来完成一个心愿。”老人操着一口宁波话,淡淡地解释。
2.勤俭家风续书香
要知道,徐既仁老人的节俭,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身上的一件蓝色老式中山装,已经穿了十多年了,破了也不肯扔掉,缝一缝再穿;平常连5元一次的三轮车都舍不得坐;有一次,他买了25元钱的菜,都嫌买多了。
俩夫妻生活十分节俭。图片来源:浙江宁波北仑区文明办
徐氏是当地大姓,历史上也出过几位有名望的读书人。虽说整个家族有着“耕读”的传统,可到了徐既仁这一辈,读书却成了一种奢望。
“说到底还是穷啊!”徐既仁老人意味深长地说,“解放前连饭都吃不饱。一年到头,大概有两三个月要断粮。我念到五年级,刚有点喜欢上读书,却没那个条件了。”徐既仁告诉记者,作为家里的老大,他只好辍学了。
不读书,干什么呢?上世纪50年代初,徐既仁到了上海。他先是在一家会计学校的食堂当蒸菜工,后又推着小车卖起了棒冰。
后来,徐既仁回到家乡。在朋友的介绍下,徐既仁先后在铁路局、钢铁厂、航运公司工作过。再后来,他开始养蜂——带着几十箱蜜蜂,一出门就是七八个月。
坎坷的职业生涯使徐既仁下定决心,哪怕再苦再难,也要让下一代读书。“没有啥事体比读书更要紧。”徐既仁说。
拿着结对证明的徐既仁。图片来源:北仑区文明办
每每收到贵州结对孩子的回信,都是老人最开心的日子。图片来源:北仑区文明办
好在养蜂的收入,终于养大四个儿女,而且全都非常有出息,大儿子在炼油厂从事管理工作,两个女儿各自办企业,小儿子是一家知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儿女们事业都很忙,除了有一个女儿住得近些,其他人一年也就是过年、中秋回家。每次回来,子女就会给老俩口一些钱花。
徐既仁想,他是怎么花都花不完了,趁着自己思路还清楚,就把所有积蓄一股脑儿全给捐了。
其实早在2007年,徐既仁和老伴就结对了贵州山区的两个孩子,“只要他们愿意读,我还可以供他们到上大学。”
2015年有13名学生拿到奖学金,2016年有4名学生领到了奖学金。2016年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的沃科琪,拿到了徐爷爷发的8000元奖学金。这项奖学金有详细的发放细则,一般是3000元至8000元,如果考上名校,还有5万元的奖学金。高考结束后,村里有专人负责收集资料,发放给每一个准大学生。
看到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徐既仁很开心。图片来源:北仑区文明办
提到徐既仁的善举,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两口子自己很节俭,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去白峰镇上都是走着去。人都是蛮好的。”一位姓王的村民说,徐既仁早年开过车,补胎的本事蛮好的,前几年空下来还会帮村民免费修修自行车。
儿女都支持徐既仁的决定,觉得老爷子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小儿子也热衷慈善,曾出资500万元成立慈善基金,帮助解决老人养老问题,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背起书包去读书。
考上大学的孩子们不时结伴过来找老两口道别,聊学校、聊专业、聊未来……80岁的两大心愿完成,徐既仁很高兴,“自己简单点没什么,能帮到别人,才是最快乐的事。”
(稿件来源:浙江文明办)
编辑点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徐既仁儿孙辈个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他的善举造福了家乡百姓,勤俭的家风“吹”进了千家万户。他无意于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余生寄情于乡村风光,只盼赓续书香。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