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4 08:00 | 来源:2008-08-06 江苏文明办 | 查看:4862次
姜达敖,男,宜兴市高塍镇人,1941年10月生,1987年入党,宜兴欧亚华都集团党支部书记。(中国好人网配图)
在陶都宜兴,“爱心老人”姜达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这位质朴善良的农村老人,从1991年来18年如一日,把自己几乎全部的工资、奖金、个人积蓄外加子女孝敬都用于资助全国各地的困难群众,资助总额约190万元,受助人数达1400多人。他长期资助的大、中、小学特困生就有89名,特困家庭27户,还一年三次孝老慰问4个敬老院的200名孤寡老人。他不顾年老体弱和脑部肿瘤两次手术带来的病痛,坚持“为弱势群体打工”,千里迢迢看望受助的贫困学生,为牺牲的见义勇为者奔走争取“烈士”称号,资助帮扶困难老人、下岗职工、受灾群众、残疾人等。今年年初雪灾时,他援助云南曲靖1万元;汶川地震的第二天,他就到红十字会了1万元,又率先交特殊党费5120元。他以金子般的心感召着人们,让弱势群体沐浴着爱的阳光。他被誉为“宜兴第一爱心老人”,先后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十佳新人新事、省第八届新人新事、省扶贫明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公益事业百优新闻人物。2006年,他荣获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授予的“中国公益事业十大慈善大使”和全国唯一的“中国爱心老人”荣誉称号,被无锡市授予“无锡爱心大使”称号。
姜达敖出生贫寒,当过18年的搬运工,改革开放后他和妻子艰苦创业办起了乡镇企业,日子一年年好起来。脱贫致富后他首先想的是扶贫济困,回报社会。他说:“穷人太多,社会就难稳定。伸出手来扶助一个穷人,就为社会增添一份稳定。”他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公民的社会责任。
2001年,高塍邱新村农民杜水华做瓦工活时不慎高空坠落高位截瘫,27岁的儿子又突遭车祸身亡,儿媳改嫁,家中只留下体弱多病的妻子、80岁的老娘和一个未满周岁的孙子。一连串的打击使杜水华痛不欲生,多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姜达敖得知后,带着钱和慰问品来到杜水华床头,安慰他,鼓励他振作起来。以后,每到阴天下雨,老姜都会打电话来问候伤病;逢年过节,老姜总是带上钱物前去看望。为了让他摆脱贫困,姜达敖还奔走帮助他办起了一个小商店。对生活重新充满向往的杜水华,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把小店命名为“爱心商店”。
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湖乡的丁照前为保卫人民财产英勇牺牲,老姜四处奔走为丁照前争取“烈士”称号,还把烈士遗孤认作干孙子,为其承担每年5000元生活和学习费用,直至孩子成年。得知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丛飞去世后家庭陷入困境,他又把丛飞女儿认作干孙女,抚养她长大成人。
1991年起,每年他都拿出个人积蓄资助镇上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居民,逢年过节慰问贫困孤老。2002年,南京铁合金厂停产职工陷入困境,他向三位特困老劳模、老工人伸出援手。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许多优秀特困生拿到了他每人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他还和妻子发起设立了“华都爱心基金会”,全家人带头捐款。六十寿辰和结婚35周年纪念,他又把子女亲戚送来的3万元贺礼捐给了敬老院,用于慈善事业。
姜达敖把钱都用在了资助贫困群众上,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脚上经常是一双旧布鞋,手机用了三四年磨得看不出颜色也舍不得换,可他常说:“人生在世,白天三顿饭,夜里一张床足矣,省下的钱能资助更多的人,虽苦犹甜。”一次到吉林资助孤儿返回时突发眩晕症,天旋地转之际,他想:“完了,我这一‘走’,那些受助生怎么办?”他把存折的密码告诉同行人,要他帮助自己完成资助。
姜达敖常说:“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百颗、千颗、万颗爱心汇聚起来,我们的社会不就处处可爱了么?每个人只要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就是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啊!”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