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助学的农民党员朱瑞方(图)

发布时间:2017-10-16 20:38 | 来源:中国教育网 2011-12-04 01版 | 查看:1550次

40年捐款2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221人;成立爱心工程协会,会员达5000多人——

农民党员朱瑞方。(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魏海政

  “我不能见钱,只要手里有点儿钱,就会想起那些贫困失学的孩子,就想把钱捐给他们,帮他们完成学业。”

  “饭不求好,吃饱就行;衣不求好,遮体就行。只要把今天的事办完,明天死了我也甘心!”

  这是山东单县58岁的农民党员朱瑞方朴实的心里话,他要办的事,就是捐资助学。从1971年开始到现在,朱瑞方40年坚守“节约用钱,捐资助学,扶弱济困”的入党承诺和誓言,从牙缝里挤出22.6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21名,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朴素行动,生动阐释了一位农民共产党员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无边大爱。

  申请入党时写下“捐资助学,扶弱济困”的誓言

  1953年10月,朱瑞方出生在山东单县龙王庙镇朱杨楼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朱瑞方的姥爷是一名老党员,干过地下工作。小学5年,朱瑞方几乎全靠姥爷加班加点做木工活接济上学。1965年,朱瑞方考上初中后,姥爷赶到15里以外的集市上卖窗棂,又四处拼凑,才帮他上了初中。

  然而,没过多久,积劳成疾的姥爷得了胃癌,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初一还没上完,因为交不起每个月3元的生活费,爱学习的朱瑞方痛哭了一场,离开了学校。只有12岁的他,跟着大人过上了拉犁耕地的生活。

  1971年1月,朱瑞方应征入伍,成为甘肃张掖解放军某部炮兵连的一名战士。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多次获得连部、团部表彰。但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朱瑞方无法准确计算炮弹射击的方位和距离,这不仅拉了连里的后腿,还有可能导致炮弹误伤自己的步兵。这件事对朱瑞方的震动很大,他深切感受到了上学的重要性。

  朱瑞方一直梦想着做一名像姥爷一样的好党员,1971年7月,他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志愿书。在“入党后怎样工作”一栏中,朱瑞方郑重写下了自己的承诺和誓言:“我入党以后,要一辈子节约用钱,一辈子捐资助学,一辈子扶弱济困,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真正掌握保卫和建设祖国的本领。”从此,他把捐资助学当成了自己终身的事业。

  同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朱瑞方听说当地一位名叫时维忠的司机,生活十分困难,父母、妻子均重病缠身,两个孩子面临辍学。朱瑞方二话没说,把自己的30元补贴全部给了时维忠,帮助两个孩子继续上学。事实上,他当时每个月的补贴只有6元,30元是他大半年省吃俭用才积攒下来的,但是看着两个孩子又能继续上学了,朱瑞方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欣慰和喜悦。

  这是朱瑞方第一次捐资助学。从此以后,朱瑞方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他把自己服役期间的所有收入都捐给了当地的贫困学生。

  40年省吃俭用,捐款22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221人

  1975年初,朱瑞方服役期满回到老家,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连副连长,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捐资助学的承诺。

  有一天,朱瑞方听说附近孟庄村的王香兰学习成绩优秀,但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就将自己原本想用来翻修房子的100元退伍费,全部送给王香兰上学读书。1982年,王香兰以优异成绩考入华西医科大学。为了帮王香兰筹措学费,朱瑞方不顾家人的反对,不仅卖掉了家里的猪和树,还忍痛割爱卖掉了自己心爱的端砚,终于凑够了王香兰的学费。此后,朱瑞方从未间断资助王香兰上学,直到她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1992年,朱瑞方听说附近刘楼村学生黄玉凤的父亲为了给她交学费,把家里的毛驴都卖了,还没凑够钱,他马上尽自己所能凑了500元,送到黄玉凤家里。此后,朱瑞方省吃俭用,每月寄给黄玉凤200元生活费,让她安心上学。

  2005年,龙王庙镇中学初一学生王强的父亲突然患病亡故,母亲和奶奶都疾病缠身,无力供王强上学。朱瑞方听到消息后,鼓励王强一家要振作起来,并主动承担起了王强的学杂费。目前,他已先后为其资助了1万多元。

  2006年,朱瑞方听说朱坡楼村的张家顺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连夜凑了5000元送到张家顺家。张家顺的父亲握着朱瑞方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朱哥,您是俺张家的大恩人啊!”后来,朱瑞方又陆续资助张家顺6000多元,直到他大学毕业。

  在朱瑞方身上,这样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就连这几年菏泽市关工委、市总工会给朱瑞方送来的慰问金,以及儿子女儿孝敬他的零花钱,朱瑞方也一分没舍得花,全部捐给了30多名贫困学生。他家里翻修老房子的计划却因此一拖再拖,遥遥无期。40年来,朱瑞方累计捐款22.69万元,先后资助贫困学生221人,其中81人考上了大学,53人已走上工作岗位。

  朱瑞方捐资助学很大方,对自己和家人却很抠门。40年来,朱瑞方舍不得吃一口肉,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还干了不少常人看起来非常“极端”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他“神经有问题”,说他是傻子。

  2001年,朱瑞方的儿子结婚,朱瑞方没钱给儿子盖新房,就腾出半间烟熏火燎的厨房当新房,连张新床也没买;女儿出嫁时,他同样没钱给女儿买嫁妆。一开始儿子不高兴,女儿不理解,老伴不愿意,70多岁的老父亲也很恼火。朱瑞方心里难过极了,经常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我帮助过的学生都能理解我,总有一天,家人也会理解我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感谢信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朱瑞方的家人慢慢理解了他数十年捐资助学的苦心。最早支持他的老母亲说:“捐助孩子上学是好事,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修行,也是给咱们全家人行善积德!”有一次,老人听朱瑞方说起慧光中学一名学生患骨癌住进了医院,主动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200多元硬币和毛票,让朱瑞方赶紧交给学生的家人,帮助孩子治病。

  2008年秋天,朱瑞方的妻子到新疆拾棉花,辛辛苦苦挣了3000多元血汗钱,回来后也交给朱瑞方,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朱瑞方因为自己贫血不能献血,就鼓励儿子积极参加爱心献血活动,目前他的儿子已多次无偿献血。现在,在南方打工的儿子、女儿每年都孝敬朱瑞方几千元,女儿逢年过节都给他送来各种好吃的东西。

  5000多名会员的爱心工程协会凝聚成捐资助学的暖流

  朱瑞方既不是大款,也无权无势,捐款2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呢?

  单县龙王庙镇党委书记盛冬梅说:“老朱捐助给孩子们的钱,都是他一分钱一分钱地从牙缝里抠、从生活中挤出来的。别人捐款是捐余钱,老朱却是‘裸捐’,有多少捐多少。”

  朱瑞方的邻居朱坤亭也说:“不知道的还以为老朱叔多有钱呢,其实他就靠着家里的几亩地。前几年,他做过生意,养过猪,种过药材,在工地上打过零工,给饭店洗过盘子,帮镇上看过大门,都没挣到多少钱。不过对他来说,挣的钱再多,自己也不舍得花,早晚还是捐出去。”

  朱瑞方生活非常节俭,不吸烟,不喝酒,一年到头不买肉,平时吃的白菜都是自己种的。他的被套已经用了20多年,洗得发白;蓝色的枕巾上磨出了两个大窟窿,枕头则是他穿了多年的老棉裤。2009年暑假,他资助的学生孟欣来看望他,发现朱瑞方吃的是一碗连葱姜都没放的土豆,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

  朱瑞方的书柜里放着1200多封受资助学生的来信,墙壁上挂满了锦旗和荣誉证书,这些都是他最大的财富。空闲的时候,他就读读这些孩子写来的信,心情无比舒畅。因为,他是200多名孩子的“朱爸爸”。

  2008年2月,朱瑞方牵头成立单县爱心工程协会。协会章程规定:“不收会员费,办公费由会长个人负责。”“牵线搭桥,提供受助人信息,不接受钱物捐助,赠予和被赠者在协会帮助下实现‘一对一、面对面’捐助”这一协会宗旨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朱瑞方的感召下,很多受过他资助的人都身体力行,参与其中。目前,爱心工程协会在全国各地的分会总数已达469个,会员5144人,资助贫困学生9895人,资助困难群众991人,捐款319.65万元。

  朱瑞方还多次组织举办爱心书画义写义卖活动,组织现场面对面爱心捐赠,并从2009年开始举办每年一次的“爱心节”,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捐资助学,无数的爱心正在凝聚成捐资助学的暖流。

  “我啥都不图。我是一名党员,捐资助学是我申请入党的承诺和多年的心愿。孩子们有了出息,能为国家和社会多作些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朱瑞方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