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论断的深意

发布时间:2017-08-23 21:46 | 来源:解放日报 2017年08月11日 01版 | 查看:16782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教授 李君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是一个重要论断,值得深入学习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为“7·26”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诸多重要思想,其中特别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其中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一个重要论断,值得深入学习。

  为什么提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提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贡献作了这样一个重要概括和重要论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什么是“站起来”、“富起来”呢?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街小巷都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这样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站起来”,是毛泽东的概括。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自豪地向世界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人民大革命和新中国诞生历史贡献的精辟概括。“富起来”,则是人民群众对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发自内心的赞颂。

  什么是“强起来”呢?

  “强”,是一种比较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强”是“强国”,就是相比较别的国家而言,具有领先的综合国力,既有坚实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又有影响广泛的软实力。凡“强国”,在国内都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抗拒各种风险挑战的坚韧性;在世界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强起来”是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最热切的期望。

  两个表述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什么

  相比建党95周年时的表述,这个重要论断在“7·26”重要讲话中出现了极为细微而又极其重要的变化。前者的表述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而后者则表述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两个具有极细微变化的重要论断,其内在精神是贯通一致的,而从对应的时间阶段上又略有不同。

  把这两个论断综合起来,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贡献,概括为三个“起来”,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的伟大历史贡献,概括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就是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能够“富起来、强起来”,能够“富强”。

  事实上,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就确立了“富强”的奋斗目标。我们致力于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元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四者中,“富强”是最早提出的,也是“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

  三是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前后的变化概括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也就是说,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和发展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和任务是“强起来”。这一历史性概括,也意味着我们今天和今后一个阶段的根本历史任务,就是要“强起来”。之所以特别强调“强起来”,是因为,“富”是“强”的基础,但“富”还不等于“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穷”(不富)要被人欺,“弱”(不强)也要被人欺;“又穷又弱”要被人欺,“富而不强”同样要被人欺。“站起来”的中国,只有又“富”又“强”,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需要说明的是,把“强起来”确立为今天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并不是说“富起来”已经成为过去式,不是说我们已经满足于今天的发展水平,而是要在“富起来”的同时进一步为“强起来”而奋斗,使中国的现代化真正成为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元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如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如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着力点颇多。但我的理解,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强国”必须“治国”。

  首先,“强国”和“治国”都是为了人民。

  要理解“治国”和“强国”的关系,首先要懂得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做任何事都不是为了谋取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人民”。他曾说过:“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奉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人民和人民利益,就是联结“强国”和“治国”这两件事的“同一性”之所在。懂得这一点,对于理解“强国”有重要意义,对于理解“治国”更有重要意义。

  其次,“强国”是“治国”的目标,“治国”是“强国”的必要条件。

  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强国”必须“治国”,“治国”是为了“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着“强国”的目标和要求大力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开辟了一条自立自强的光明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概括地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具体地说,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这些战略举措、方针政策、重大工作等,概括起来,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敢于担当、善于进取的责任心和领导艺术,坚持“五位一体”治国理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果断治党治国治军,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由此也证明了“强国”必须“治国”,“治国”是“强国”的必要条件。

  最后,某种程度上说,“治国”就是“强国”。

  矛盾运动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不仅相互联系着,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着对方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实践说明,一旦当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国家治理中解决了,现代化建设就能够顺利推进了。也就是说,当治国理政有成效时,我们国家也就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了。

  比如,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究竟怎样才能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民子弟兵本色,成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是改革开放时期军队建设一大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国家“强起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进,在提出“强军”的目标后,针对军队建设包括军队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长期来没有解决的军队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雷厉风行展开了军队的全面改革,在大力治军中实现了强军的目标。其重要经验,就是“强军”必须“治军”,“治军”就是“强军”。同样的道理,“强国”必须“治国”,“治国”就是“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外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治国理政”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展望未来,继续推动国家和民族“强起来”,“治理”问题同样是当代中国回避不了、必须破解的大课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