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丝带”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图)

发布时间:2017-08-12 10:20 |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4-05-27 27版 | 查看:779次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神奇的红丝带——一个关注艾滋病的童话》叶赫那拉·姗晓著/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12月版/19.80元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扶持项目《神奇的红丝带——一个关注艾滋病的童话》顺利出版,这是一部题材新颖的长篇童话,全书约15.6万字,手绘彩色插图42幅,是一本文图兼美、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高品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

  《神奇的红丝带——一个关注艾滋病的童话》把一个全球关注的题材——艾滋病预防知识融入令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中,注入科幻的元素来讲述艾滋病的相关问题是非常大胆和创新的举措。因为是童话,艾滋病这个枯燥的话题在该书中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纵观全文,伴随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关爱艾滋孤儿的主题得到生动展现,避免了刻板的说教。

  在故事中受尽折磨迫害的孩子们仍然坚信爱和光明,彼此消除误会,团结起来,在爱德雷萨王和薇娅公主的带领下,在神奇的红丝带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邪恶的HIV血魔王和海妖。细细品味,真挚的情感、逼真的人物、超前的科学幻想、新鲜精彩故事通过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使人融入其中,美不胜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优美的文字里,始终贯穿着一种思想,那就是爱的力量,它引导着读者不断向上、积极乐观地去挑战邪恶,克服困难,用爱心去构筑美好人生。

  作为国家扶持项目,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提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社会影响力,是出版社的首要任务。该书出版后,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神奇的红丝带》送进中小学校,植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在其官网发布公报称,全球有200多万年龄在10岁和19岁之间的青少年携带艾滋病毒,另有数百万青少年面临着感染危险。由于缺乏有效的、可接受的支持服务,使青少年群体发生的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数上升了50%。这个数据提醒我们预防艾滋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让中小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从小了解掌握防艾知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神奇的红丝带》的出版能够对少年儿童增强防艾意识产生积极的作用。

  艾滋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每个人献出爱心。近年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彭丽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加入防艾志愿者活动,仅北京一地,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就多达5万人。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将与该组织取得联系,通过他们把《神奇的红丝带》送到我国重点防艾地区的防艾教育基地,积极参与防艾宣传工作,担当起出版社对防艾宣传工作应尽的社会责任。

  “零艾滋”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愿景,含义是艾滋病“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然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零歧视”似乎显得格外重要。艾滋病是一个极易引发社会问题的传染性疾病,比如,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他们所受到的歧视,会影响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因此,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将从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身边抓起,在他们读书的学校,开展《神奇的红丝带》阅读征文活动,精选优秀作品,或结集出版,或推荐给相关报刊杂志发表,力争在少年儿童中,首先实现“零歧视”。相信这一活动能够引起较大社会影响,让少年儿童纯洁心灵所缔造的“零歧视”美好风尚影响成人世界,使我国尽快实现“零歧视”,并以此逐步实现“零艾滋”。这是《神奇的红丝带》可以在“零歧视”行动中所发挥的“神奇”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关心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关爱他们、不歧视他们,为他们的健康幸福成长作出贡献。

  就像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毅先生说的那样:相信《神奇的红丝带》的出版不仅能在儿童文学史上留下亮丽的一笔,而且它能在防治艾滋病、关注艾滋病儿童方面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