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老党员彭仕政(图)

发布时间:2017-06-26 22:1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0-27 | 查看:1637次

在修建的易地搬迁安置房工地上的彭仕政(图片来源:播州区文明办)

  中坪,坐落于播州区泮水镇东部,位于偏岩河畔,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0亩,辖32个村民组,5283人,是个典型的地广人稀大村。在西中公路与马中两条公路交汇的中渡,楼房门店鳞次栉比,民居建筑亮丽整齐,热闹非凡的景象真让你不敢相信这里是村庄。然而中坪三十年来伴随在风雨中发生精美嬗变的背后,一个花甲老人走进了人们视野。

  他,就是彭仕政,现年60岁,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第二年起连任11年中渡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已有28年党龄的老人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浑厚刚毅,口齿十分流利。

  1990年刚就任支书时,该村水、电、路什么都不通,更没有电话联络,人们赶场到泮水街上来回28公里,到马蹄也是近20公里,而且要翻过后面连绵起伏的大山,赶场只能靠行走。在没有爆炸材料情况下,自己掏出300元钱买钢钎,二锤,农户只带锄头出力,不到半年就修通到五组磨刀石5公里土公路。随后的几年,不断集资把大山里的水引到家中,电线架通到各家各户,大家喝上自来水,用上了电灯,中坪人日子好转了许多。2003年,拆办并村,彭仕政即卸任村支两委职务。然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让人苦不堪言。他无偿出让路边的0.3亩园子(当时价值3000元人民币)作为公路占地,让维修公路得以顺利实施;同样是征地,马蹄到茶园沥青大道修建,彭仕政无偿出让0.6亩林地(按征地折价就是1.9万元),并配合协调小组一户一户做通了个别思想转不过弯的群众思想。2014年底,马中公路通车,当地人可以在家门口坐上直达遵义的客车。由此中坪村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国家易地搬迁安置点毅然看准了中坪中渡大桥桥头最具建安置房的地块。在谈到易地搬迁工程时,彭仕政老人说话时心情非常激动。征地64亩,涉及到中渡24户人的切身利益,而他的3亩耕地正靠桥头公路边的黄金地段,国家给出的征用标准只不过3.18万元/亩,一河之隔的毕节市征地也是4.98万元/亩,远远高出咱遵义市1.8万元/亩,64亩地的差价就是115.2万元,群众不服。他最初思想非常矛盾,有自己的苦衷。在了解了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后,渐渐的对发展思路有更进一步认识。“带头让步,我必须第一个站出来打开工作局面。”彭仕政说服了自己和家人。并配合镇村干部,以工程项目带动中坪发展的角度从就业细账、经商细账、教育细账、产业发展细账、环境改善细账等细节入手说服了其他群众,啃下了征地这块硬骨头。2016年2月18日泮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中渡顺利开工,比县规定时间提前了十天。在工作中跑出加速度的泮水模式得到了上级肯定。彭仕政在调解邻里矛盾也是把好手。就在前年,邻居的万家与高家两户就几米宽的排水背沟边界争论一直僵持不下,互不相让,矛盾愈演愈烈,发展到了甚至要斗殴的倾向。作为性情中人的他,甘愿充当两家人之间的调解人,从分析问题入手逐一解开了两户人心里的疙瘩,终于让两户人言归于好。

  “彭仕政在公益事业上从不打折扣,这要是认定了的事,说干就干,甘愿自己吃亏,也要摆平,相处几十年来,任职也好,不任职也好,就是这个性格,太了解他了。”这是同村老党员余远富给出的评价;“没有彭老人的带头让步,中渡易地扶贫搬迁征地得不到解决,修建工程无法启动。”这是群众周清怀对他给以的高度赞扬;“彭老支书处理民事纠纷的独特艺术魅力,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现任中坪村副主任王普群给予他工作上的认可……采访中的群众干部,只要提起彭仕政,总是赞不绝口。

  几十年来,在公益事业上一直甘愿吃亏,你图个啥?家人和群众总爱向他问这个问题。“为的是大家,为的是后代人的长远利益,当然也为了我自己,为了我党员这个身份,我输得起物质上的利益,但我输不起党旗下的庄严承诺。”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就是彭仕政,在艰苦环境中走出的共产党员,敢于挺身而出,在思想上锤炼出坚强意志的共产党员。他以一颗赤胆忠心赢回自己作为一个党员骄傲的气质,也给当代共产党人献上了践行“两学一做”最生动的一课。(车良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