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是上策

发布时间:2017-05-27 21:10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5-24 07版 | 查看:874次

  邵景均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方面会有多方考虑和多种选项。从目前的国内外大环境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上策。稳中求进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的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方法论。对于稳中求进,有必要经常讲、反复讲,使之真正入脑入心,体现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要工作中。

  立足于“稳”。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的管理、治理、发展,必须牢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训,把“稳”放在首位。纵观中国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稳定的经济、稳定的政治、稳定的社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人民的福祉所在,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所在。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只有稳,才能更好地进。在新形势下,稳的重点主要包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避免大的波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疏堵结合,把握好力度、节奏,在保持经济和金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加强产权保护,维护法治环境,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拓宽去产能职工多元化安置渠道,通过财政政策工具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扶持,织牢社会安全网;等等。

  着眼于“进”。社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适当的进,才会有真正的稳。所谓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作为,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当前,“进”主要体现在“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要有实质性进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关键领域改革要有新突破,振兴实体经济要有新举措,创新驱动发展要开创新局面。需要注意的是,“求进”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作用增强、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社会效益,更多地消除贫困、实现就业、改善民生;提高生态效益,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效果超过约束性指标,促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取得重要进展。

  致力于“改”。稳与进都是在改革中实现的,需要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下一步应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深入推进“四梁八柱”性改革,即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正确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关键在于党政一把手思路清晰、勇于担当,能够切实把住“四关”:把住改革思路关,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理出头绪、分清主次、明确目标,当好改革的主心骨;把住重要改革方案的质量关,抓住问题,使改革有实质内容、有管用举措;把好改革方案制定的导向关,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倾听群众声音,做到心中有数;把住改革的成效关,对改革举措的效果要刨根问底、掌握实情,抓得好的要及时总结,抓得不好、推进不顺的要及时研究调整,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