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2 21:5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5月22日 01 版 | 查看:1178次
依靠150名大学师生接力帮扶 “以心为眼”自学20余年出版图书
“周叔叔要出书了!”
当这个消息在武汉大学志愿者圈子里传开时,熟悉情况的同学并没有感到惊讶。
这个幼年失明的中学毕业生20余年来“以心为眼”,用听、想和记忆自学完本科高等数学以及光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物理专业教材,早已是同学们眼中的“励志盲叔”。
近日,周顺花4年时间编写的长达200多页的《物理中的数学》教辅书籍,正式进入武汉大学出版社编校环节,即将付印,目标受众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大学生。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姚端正专门为图书作序点赞。大学生们学起来都费劲的内容,一个盲人还能深入研究,并把学习方法编写成书,“这份毅力和勇气值得敬佩”!
而让周顺感念的是,20多年里,武汉大学多个院系,先后有150多名师生接力担当起他的“眼睛”,志愿为他朗读教材,“他们用有声的语言,带我探寻到了格外美好的物理世界。”
周顺两岁时被发现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萎缩,几年后完全失明。为了帮周顺争取到和同龄人一样上学的机会,父亲多方奔走。他靠老师讲,同学们读教材,每天晚上父亲手把手教写字来坚持学习,“很感谢父亲的引导,使我从小就和正常人一样在接受教育,丝毫感觉不到与大家的不同之处。”他说。
听、想、记忆可以理解内容,但看不见,写不出,就没法正常地练习。这是周顺学习中最困难的地方。“立体几何、物理电路,一旦涉及很抽象的课程,理解起来就特别不易。都是老师握住我的手,一笔一笔教我画。”
高中的物理老师给周顺的人生推开一扇全新的窗户,“他的课让我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有画图的地方,他都会特意为我多描述几遍,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物理的兴趣。”
小学和初中毕业考试时,都是老师读题,周顺口述回答,老师代写到试卷上。但1989年高中毕业时,盲人还不能参加高考。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为了生计,父母送周顺到武汉盲校学了3年中医按摩。此后,他成为武汉锅炉厂职工医院中医科的一名按摩医师。
盲校毕业后的生活让周顺第一次感受到落差,“没有同学,没有朋友,只有苦闷和孤寂,感受不到快乐,经常对着天空发呆。”
1995年,周顺找了家教。因为家住武汉大学附近,武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新生毛友东成了他的第一位家教。
不久,毛友东被其求学精神打动,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读数学和物理教材,也成了第一位志愿朗读者。20多年过去,尽管彼此早已没有联系,但周顺仍能清楚地记起他的名字。
返校后的毛友东,将周顺的故事告诉了时任院长熊贵光教授。熊教授特意让上课的老师们带上麦克风,让前排的学生把上课内容录成磁带给周顺,从此,周顺成了“不进武大教室的旁听生”。
这样特殊的“旁听”持续一个学期后,周顺就拒绝了,“太麻烦熊老师和同学们,实在过意不去。”而武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们对周顺的关心则一直延续。
2003年,在时任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田贵华的推动下,学院把‘周顺导读’固定为党支部的志愿服务项目。每周五晚、周六、周日,学生志愿者都会去家里为周顺读书。
此后,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院系的志愿者也相继加入进来。
一本教材,周顺要自学上一年。“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不断重复。我很喜欢数字,经常自己玩心算游戏,用2不断相乘,算到2的64次方,结果有几十位数字。花了很长时间,边心算边记忆,虽然过程很慢,但记得很牢。”
为学好高等数学,周顺先后学习了4套教材,“一套是川大数学系编的,一套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1998年,周顺买了电脑,用专门的语音软件来听课。周顺曾完整听完了姚端正教授的网络精品资源课程《数学物理方法》。这门课难度较大,10多年来,周顺经常电话请教这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姚端正不厌其烦地指导他。
让姚端正震惊的是,周顺每问一个问题,都会告诉她疑点在书中的位置。“他是用心在学习,作为一名老师,帮助这样的学生我义不容辞!”
2005年至2009年,段丞博、蔡俊、王黎明3位博士生,先后接力为周顺读书达5年之久。
现任教于江苏师范大学的蔡俊博士,记得当年为周顺读光学教材的情景,“光学知识难度比较大,但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学习很专注。虽然进度不快,实际掌握效果却好于许多本科生。”
现在河南师范大学任教的王黎明曾为周顺读了两年书,这位大学教师至今和周顺保持着联系,有时甚至还电话讨论一些物理学问题,“周顺对知识钻研得比较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帮助盲叔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有了自己的人生收获。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学生夏帅大二时通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到“周顺导读”项目中。
夏帅帮周顺朗读过文、史书籍,彼此又谈得来,很快成了知心好友,这个大学时一度比较性急的小伙子每次找周顺谈心,都能在其轻言细语中得到化解和引导,“从他身上学到了书本所没有的知识。”
两人的友谊延续至今。2014年7月,夏帅带周顺夫妇出发了,从成都、西宁、拉萨、日喀则,一直到珠穆朗玛峰脚下。
他至今记得当时周顺的激动,“嘿嘿,我还摸了青海湖的水。”
武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学生郭帅斐、陈正都已被保送研究生。说起“盲叔”,他们常常自叹不如。
有一次,郭帅斐读书时不小心念错公式,周顺一下就听出来纠正了,“很多内容,他都能清晰地记起在某一本书的某一页、某一章、某一节甚至某一行!”
陈正给周顺读一篇物理学论文,全英文版本,里面有很多物理专业单词,自己有些都不认识,周顺常常能笑着纠正发音,“一位盲人都能做到这样,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周顺曾有两个愿望:出书、办物理学习讨论班。“学习过程中,我走过不少弯路。希望别人看了我的心得,学习能更顺一些,也算是我对社会的回报。”
对于这本即将出版的图书,姚端正教授表示,周顺的书很有特色,按照自己学习中的感悟来组织内容,既有本科课程中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又有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方法甚至群论等内容,对大学生学习物理中的数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周顺每个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80岁的母亲用退休金负担了大部分家庭支出,家境不好,但他特别舍得买书。走进周顺的家,书柜里、电脑桌上满眼都是各类图书。
这个总是满脸笑容的中年男子说,学习的过程让自己找到了纯粹的快乐,“自然山水和思想的大厦都属于自然之美,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才情,才能更好地欣赏这分纯真之美。”
本报武汉5月21日电
实习生 胡林 杨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