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8 17: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1-25 12:48:00 | 查看:1385次
幸福的一家人。(中间老者是刘哑巴,从左到右依次是他的外甥媳妇蒋秀芹,外甥李泽民、李泽营、李泽明。)
在沧州市南大港三分区二十七队,有一位87岁的聋哑老汉刘哑巴,从1939年至今,他先后被一家祖孙三代接力照顾了77年,四里八村的老乡们无不夸刘哑巴命好,更夸赞至今仍在赡养刘哑巴的李泽民五兄弟,“人家李家五兄弟个个都那么好,都像亲儿女一样疼他!”
战乱年 外祖父捡回聋哑男孩
“刘哑巴”这个名字是村民们给起的。1939年深秋,天气已渐寒冷。李泽民的外祖父刘战歧在地里干活,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身上裹着一床破褥子,旁边还有一个乞讨的布袋和一根棍子。男孩冻得直发抖,刘战歧上前和男孩说话,但无论怎么问,男孩子只“呜呜哇哇”不作答。“这孩子是个聋哑儿。”刘战歧想,“这样连冻带饿,会出人命的。”于是领着这个男孩回到了家,让男孩在热炕头暖和着,还让妻子给男孩做了热腾腾的饭食。“那个年代正是抗战时期,少吃少喝的,这顿饭算是救了俺舅一命。”李泽民曾听母亲这样描述外公救助聋哑男的经过。
在家里睡了一宿,第二天,这个男孩起床又去讨饭了。从那以后,男孩都是白天出去讨饭,晚上回来,有时出去三五天,最后还是回到这里,他好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好心的刘战歧一家人也都非常疼惜这个聋哑男孩,只要有自家人吃的,也绝对不让这个男孩饿着。
时间长了,村民们和刘战歧提议:“你家四个女儿,没有儿子,你就认这个孩子当儿吧!”刘战歧和妻子商量,这孩子挺可怜的,咱能养就养吧;如果有人来找,咱就让人家领走。就这样,刘战歧夫妇收留了这个聋哑男孩。因为不知道男孩的名字,村里人就按照刘姓叫他“刘哑巴”。刘哑巴不会说话,也听不见,还不识字,一家人和他交流都是用手比划。他的左手残疾,伸不直,干不了重活,但刘战歧干什么,他都帮着干,家里有什么活,他也总是抢着做。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