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英:28年照料光荣院117位革命孤寡老人(5图)

发布时间:2017-05-05 16: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5-07 | 查看:1249次

个人简介:贺晓英是一名实打实的“官二代”。她的父亲是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民政局局长、公公是县民政局副局长,而且她自己的学历也不低,依照世俗眼光,以她的出身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中文凭,在县里找一份“高大上”的工作不是件难事。而她选择了桑植县城洪家关光荣院,一干便是28个春秋,把自己人生最美丽的年华留给了117位耄耋之年的英雄,让他们得以安度晚年。而年过半百的她,既当院长,又当护理、厨师、小工,至今还是一名合同工。2015年3月,贺晓英荣登“中国好人榜”。

  事迹概述:

湖南经视报道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好“闺女”贺晓英事迹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是盛产英雄的土地。自小跟着父亲去光荣院听英雄们讲英雄故事的贺晓英,自然会在耳濡目染中萌生出英雄的情愫和胸怀。贺晓英的爷爷是革命烈士,19岁就跟着贺龙参加了红军,她的父亲是一名廉洁奉公的党员领导干部。可以说,生于斯、长于斯的贺晓英,传承着英雄的基因、涌动着英雄的血液、勃发着英雄的气概。

  她是贺晓英,是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的第二任院长。

  光荣院117位革命孤寡老人的“好闺女”

  生活在光荣院里的,是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八路、老战士和烈士的亲属。1986年,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老院长顾菊香退休前,找到高考落榜后当工人的贺晓英:“到光荣院当服务员怎么样?”贺晓英答应了。那一年,她24岁。贺晓英上任后,做饭、洗衣、挑水、劈柴、搞卫生,为老人洗脸、梳头、剪指甲,样样都要做。有空时还要打理院前院后的花草树木。人们常形容她像车轮一样,总是在不停地工作。

   一天,钟善松老人溘然去世,老院长恰好外出。那是贺晓英第一次独自处理遗体。她屏住呼吸,颤抖着手,一点点地给老人擦身、更衣。做完这一切,汗水浸透衣服。

   光荣院里的老人,每年都要“走”几个。送老人成了贺晓英经常性的工作。28年里,贺晓英先后照顾了117位革命老人,先后送走了其中83位,每一位都活到80岁以上。

贺晓英和光荣院里的老人相亲相爱如同一家人

  28个春秋,用青春激情温暖老人心

  “贺晓英不容易,受了好多委屈呐。”76岁的韦运金,曾任桑植县民政局副局长,是贺晓英的顶头上司。

  贺晓英刚进光荣院时只有24岁,朝气蓬勃,风华正茂。那时,光荣院里有位老人,个性强、脾气怪,稍不如意就骂人。有一回,贺晓英到他房间搞卫生,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调。老人不高兴了:“哪根肠子快活?再唱,就给我滚出去。”贺晓英离开房间,伤心地哭了一场。过了一会儿,她擦干泪水,重回老人房间,继续搞卫生。这时,老人说:“我骂你,你咋不恨我?”她笑了笑说:“您是长辈,骂几句没什么。”后来,这位老人觉醒了,再也不骂晓英了,脾气也慢慢变好了。临终时,老人将自己积攒的钱全部交给晓英,给他办后事。

  

贺晓英帮光荣院革命孤寡老人梳头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贺晓英做到了。她说:“光荣院工作的性质就是这样子的,自己受委屈不要紧,不能让老人受一点点委屈。老人开心,我光荣。”

  每天早上6点,贺晓英起床。烧火,喂猪,送饭喂饭,种菜。老人一日三餐花样多,早餐包子馒头稀饭,中晚餐荤素搭配。光荣院有四亩地,贺晓英还租了附近农民两亩地种菜种饲料,每年养七八头猪,为老人改善伙食。

贺晓英在光荣院自留菜园里劳作

  2011年,82岁的谷伏登患了胃癌,贺晓英每天陪他。老人说想吃枇杷,可枇杷已过季。贺晓英到光荣院后山去找野生枇杷树。找来找去,终于在山坳里找到了树上残留的三颗枇杷。她将枇杷剥开,喂到老人嘴边。老人嘴唇颤抖着:“好,好甜!”

  烈属余秀英长期孤单一人,患上忧郁症。贺晓英白天开导,夜里陪伴。在老人最后的日子,贺晓英把自己的床和老人合在一起,悉心照顾。老人临走,掏出两块银圆:“女儿,这两个光洋我一直舍不得花。现在也没用了,给你留个念想吧。”这两块银圆如今存放在光荣院纪念室里。

  丈夫瘫痪在家26年,仍决然选择光荣院

  贺晓英自己的家离光荣院不远,也在洪家关镇上。其实,家庭需要她,她的丈夫韦绍平瘫痪26年了。

  1985年,她与韦绍平结婚。公公是桑植县民政局副局长,是她父亲的副手。门当户对,大家都说好,她自己也满意。没想到婚后三年,丈夫患脊椎管畸形压迫神经症,病情发展得快,半身瘫痪坐上了轮椅。贺晓英刚到光荣院工作不久,一边要照顾光荣院里的老人,一边要抽空回县城照顾丈夫和年幼的孩子。

贺晓英的丈夫在记者采访本上留言

  看着儿媳这么累,公婆十分心疼。“晓英,你太不容易了。你还年轻,你想离开的话,我们也不会反对。”

  “我不想。你们放心。”

  “那你安心照顾光荣院的老人吧,家里还有我们。”

  “我们是不幸的一家,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一家。”公公对记者这样说。

  “我对得起领导,对得起革命老人,就是……对不起他们。”贺晓英谈起丈夫和公公婆婆,不无愧疚。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你自个儿移花别处栽……”这首歌,在桑植县人人都会唱。有人说,贺晓英的故事仿佛是现代版的《马桑树儿搭灯台》,不离不弃爱情美好。

  做好民政干部,需要一颗淡泊的心

  杨志富是湖南湘西自治州龙山县的一名民政干部。读完贺晓英的事迹后,他内心被深深感动。他坦言,熟悉民政的人都知道,民政服务对象要么是天下最可爱的人,要么是最可怜的人。没有对群众真挚的爱,要想做好民政工作,是很难办到的。贺晓英28年来,精心照顾老人,为老人洗澡、喂饭、喂药,事无巨细。“深的感情就像溪水,从山里流出来,也从贺晓英的心里流出来,是那样的澄澈、透明,纤尘无染。”

  做好民政干部,需要一颗淡泊的心。“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不是没有追求,而是把奉献、付出当成快乐,始终不渝地坚守为民信念。“马桑树长不高,开小白花,结小红果,这树算不得伟大,但生命力强”。民政队伍,需要无数像贺晓英那样的马桑树,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开花、结果、撑起如盖的绿阴。

  “ 做贺晓英那样的民政干部!”杨志富说,贺晓英的事迹是一盏明灯,点亮在每个民政的人心灵里。

  道德点评:

  时下,更多的人把财富积攒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志,贺晓英却把照料革命老人的光荣院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烧火、喂猪、送饭喂饭、种菜等琐碎、平凡中享受生命的快乐,在老人们亲昵的称呼、由衷的道谢中回味自己人生的价值。可以设想,倘若沿用世俗的思维,可能无法理解她的选择,也无法接近她的内心世界。 

  利益多元的背后,存在着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期待每一个人都修炼出像贺晓英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显然不现实。但贺晓英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身边就会多一份感动,多一层温暖,少一些冷漠与陌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