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卖菜53年,捐了1千多万,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最具有影响力”排名超越奥巴马、苹果总裁(组图)

发布时间:2017-04-30 14:42 | 来源:凤凰新闻 2017-04-24 21:41:12 | 查看:5192次

最美的,永远是那些

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人。

感恩

Thanksgiving

2010年,美国《时代》评选出

“最具影响力时代百大人物”,

台湾一位普通的66岁阿嬷竟然排名第八,

排她后面的是奥巴马、

克林顿、苹果总裁等大咖。

更让人意外的是,

当对方邀请她去美国领奖的时候,

她头也不抬,一口回绝了:

“不去,去了我的菜摊怎么办?”

阿嬷叫陈树菊,

是台东中央市场的一名菜贩。

靠着“50块钱三把菜”的小生意,

53年里她救助孤儿、给学校盖图书馆......

捐款高达1000多万台币。

李安亲自帮她写推荐信,

才小学毕业的她还被评为“亚洲慈善英雄”、

“年度公益人物”......

阿嬷放下手中的青菜,

费劲地拨开挡着她家摊位的媒体记者,

无奈地说:“我不是什么英雄,

我就是一个卖菜的。”

因为家里穷,凑不齐五千块的保证金,最后母亲难产去世。看着家里的六个弟妹,做为长女的陈树菊选择辍学,扛起了家里的重担。

凌晨2、3点,在同学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她已经起床去市场批菜、摆摊。那一年,她才13岁,是市场最年轻的一个摊贩。

年轻时候的陈树菊

不会用秤?——学;

认不出所有的蔬菜?——学;

不知道怎么做生意?——还是学。

没人知道这个13岁的小丫头,背后付出了多少,只知道为了凑足弟妹的学费,她特意拉长营业时间。

从凌晨到半夜十二点,市场里最后一盏亮着的灯,永远是她的摊位。别说刮风下雨了,就连台风天她都坚持不收工。

仅有这么一张,旧时在菜场忙碌的照片

然而接踵而来的噩耗,差点击垮了她。二弟生了重病,一下子凑不出转院去台北治疗的费用,虽然学校知道后,捐了一些钱,但还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不久后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而三弟不幸出车祸去世了。

多年后回忆起往事,陈树菊依旧很伤心:“因为我们太穷了,如果我们有钱的话,家人就不会因为凑不齐医药费而离开。”

从那以后,她更加努力的经营自己的菜摊生意。

每天凌晨2、3点, 

她要赶去进货,挑选出最新鲜的蔬菜,

五点前必须要回到自己的摊位前捡菜、打包......

赶在第一波客人来之前收拾整理完;

50块钱三把菜,

可能只赚得到2块、3块,

但她从不讨好客人,也不缺斤少两,

她只赚自己应该赚的辛苦钱。

等到了下午,

很多摊贩开始收摊的时候,

她才开始吃午饭,

一碗白米饭拌酱油,偶尔加一点面筋,

最奢侈的也不过是摊位上

那瓶一直舍不得开封的腐乳。

她一天只给自己20块的生活费:

“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

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因为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

实在累坏了,就这样眯一会;

晚上客人很少的时候,

只有小学毕业的她也会看看书,

然后等夜深了,只剩她家的灯还亮着,

陈树菊再将剩下的蔬菜冷藏起来,收摊准备回家,

第二天依旧是来得最早的那个菜贩......

就这样靠着勤劳和节省,她拉扯大几个弟妹,让他们都读完书,也成了家。她也攒了一点钱,就在大家以为陈树菊可以过点好日子了,她却一口气把存款都捐了出去;

收到她支票的福利院校长,吓了一大跳,本来只要5000千块就可以度过难关,陈树菊却直接捐了整整100万。

——“你给我这么多,我该怎么办?”

——“就按照你计划的去做,我相信你会帮助到孩子们的。”

所有人都不理解她,包括她自己的家人。“以前那么苦,现在有钱了自己花多好,干嘛要全捐出去?”

陈树菊却说,她始终都记得是因为没有钱,才眼睁睁看着妈妈和弟弟去世,但她也记得,当年弟弟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将爱心捐款放在她手心里的重量。

“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

后来她又省吃俭捐了100万给母校仁爱国小,

当作“急难救助基金”。

不久后,听说母校正在到处筹钱盖图书馆,

“450万全部我来付!”

她拍着胸膛保证,果然第二天就打给了学校。

没人知道她提前取出了自己投保的保费,

就为了让学生有干净的书本、

明亮的教室可以安心地读书。

台东的的阿尼色弗儿童之家,

也是她长期捐赠的对象,

她认养了40多个孩子,

每年都捐款好几万帮助他们上学、治病.......

每次她一瘸一拐,拿着钱走进办公室,老师、护工们都震惊了。菜贩赚的都是一块、二块的小钱,要攒多久才能攒到这么多钱?

大家都劝她:“年纪都这么大了,留点钱给自己养老吧。”陈树菊却摆摆手:“我捐了钱,我很快乐,觉得自己做了对的事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

“真的,我连睡觉都会笑出来。”

她捐钱这么大方,对自己却很狠。

每天背数趟上百斤的蔬菜,

让她的脊柱和双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为没有时间好好去照顾,

最后演变成蜂窝性组织炎,

双脚几乎成了一只空壳,

她只能驼着背,一拐一瘸地去搬货物,

她却说:“比起赚钱,我不会很在乎。”

几十年来,她一直默默地卖菜、捐款,

她的床底下放着七八个纸袋,

每天只留20块钱,其余的都装进去,

一旦装满了,就都拿出来捐出去。

有好事者帮她算过,她总共捐了1000多万台币。

直到有一天,

记者报道了这个每天只吃酱油拌饭,

却热衷捐款的菜贩阿嬷,

一时间,震惊了整个台湾,

连BBC都专门跑来采访,

称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朴实的慈善家。”

当几十家记者围着她的菜摊,告诉她美国《时代》杂志邀请她去领奖时,几乎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台东的陈树菊一口回绝了。

“我去了,我的这些蔬菜怎么办?”直到部长、马英九亲自打电话,上门“拜托”她,她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据部长回忆,办签证的那天,陈树菊的双手因为几十年来的辛苦劳作,已经弯曲到根本伸不直,甚至连指纹都识别不出来了。

在场的人无不为她动容,陈树菊却不以为然:“当初我受过大家的捐助,赚钱了自然也要帮助别人。”

领奖的当天,

她穿着一双布鞋就去走红地毯,

她有一点不好意思:

“发现大家穿戴的都是好几万的衣服、包包,

不过这件衣服是我三十岁那年买的,从没穿过。”

但因为拉链坏了,

她就这样上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奖杯。

官方安排她去各大城市游览景点,

她倒好,每次都一头扎进超市,研究起了当地蔬菜。

她说:“自从我13岁做生意开始,

我从没有休息这么多天,

我以前一年也只休息一天。”

这不,回到台湾的第一天,

顾不上倒时差,

凌晨三点,打着哈欠出现在了想念的菜市场。

她弯着腰,一瘸一拐的在市场里忙碌着, 难得态度特别强硬地拒绝了很多媒体记者的采访,她说自己不喜欢处在镁光灯之下。

“慢慢存钱做善事,才是本來的我啊!”、“只有好好照顾菜摊生意,才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1年,有人帮她出了自传,

她直接把版税捐给了红十字会,

2012年,有亚洲诺贝尔之称的“麦格塞塞奖”,

颁给她5万美元的奖金,

她收到后转身就捐给了医院。

很多人希望她借此机会鼓动全社会捐款,

她却板着脸:“不要,人家如果要捐,自己会捐。”

李安为她在《TIME》写的文章,

司马最喜欢的是这段话:

陈树菊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

是在她的单纯与慷慨。

单纯,使她的慷慨令人惊艳;

慷慨,使她的单纯发人深省。

感动全世界,并不是她的本意,

她只是几十年如一日,做着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她也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很苦,

因为帮助别人后,对方真心的笑容,

就让她感到心满意足。

本文授权转载自Hey且慢(hiboluofengli)

“生活最好的方式,

就是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

然后在工作中倒下来。

活一天,做一天,

做到最后一天,这样我才活得最自在。”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