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平 6旬残疾老人隐姓埋名 将养猪和低保收入几乎全部资助4名学生(图)

发布时间:2017-04-21 10:32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16-08-26 17:11:00 | 查看:1182次

  丁国平,男,1952年10月生,武进区横山桥镇东风村村民。

  身体残疾的他,生活非常朴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靠着每年养猪挣的1万多元和近两年才有的低保,隐姓埋名的资助了4名学生,即使在2009年饲养的猪全部暴毙而导致积蓄耗尽的情况下,还是借了4000元用来资助结对学生。

  丁国平今年64岁,相熟的邻居都喊他“老丁”。由于得过小儿麻痹症,老丁的右手右脚落下了残疾,2003年,他开始养猪,但每年几乎都入不敷出。尽管如此,2008年,当老丁看到报纸上关于邹区镇特困生小高的报道时,还是主动和他联系,结成了帮困对子,每年资助他4000元生活费。从2008年至今,老丁出资4万余元,先后资助了4名学生,其中3人已走上工作岗位,1人刚刚迈入大学校园。

  老丁身材不高,有些瘦弱,双手沟壑纵横,一看就是干体力活留下的痕迹。他的收入主要靠每年养猪挣来的万把元钱,家中最值钱的就是客厅里的一台冰箱。两年前,村里为老丁申请了低保,每月有1070元低保金,老丁说:“每次手头有点钱了,就想着给资助的孩子们充个话费、寄点日用品,低保金几乎都捐出去了,剩下的贴补生活费,够用就行。”

  因为养猪,老丁每天都住在猪棚的一间小屋子里,与猪圈仅一墙之隔。屋子没有窗户,灯光昏暗,没有取暖设备,仅有一张破床、一台电视机和一堆杂物,扑鼻的恶臭不断传来。

  2009年,老丁养的数十头肉猪突发急性传染病暴毙,一下损失了10多万元,家中积蓄耗尽。为了省钱,他和妻子每天只吃馒头加咸菜。但一想到在南京读书的小高,老丁还是咬咬牙借了4000元,汇到了他的卡上。

  小高在大学读书期间,多次在电话里说要来常州看望老丁,总是被老丁一口回绝,“我不要他来,来去一趟要花掉多少生活费啊。”2013年,小高大学毕业,有一天,老丁突然接到了他的电话,电话那头,小高说自己已经到了横山桥镇,老丁这才把他领回了家。

  小高提出要去老丁干活的地方看看。思索再三,老丁还是带他来到了猪棚,所谓猪棚,其实就是几间泥瓦小屋。当小高看到破败的猪棚,闻到猪棚内散发的阵阵恶臭时,他的眼泪簌簌地掉了下来。“我从没告诉他我身有残疾,因为他的父母也是残疾人,我担心他因此而自卑。”老丁说。

  老丁目前资助的女孩叫小曹,来自盐城大丰。她从小失去双亲,是个孤儿,去年刚考入了南京工业大学。老丁说,小曹也曾要来看望他,还是被他拒绝了。

  小曹说,她从没想过在常州会有一位大伯来资助她完成学业,“丁伯伯总是在短信、电话里对我嘘寒问暖,我非常感谢,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来看望他。”同样,小曹也并不知道,资助她继续学业的这位大伯其实是一位残疾人。

  老丁的妻子丁云凤今年65岁,比老丁大一岁。“以前他做这些事都是瞒着我的,家里人只知道他养猪年年亏本。”丁云凤说,最近两三年有报纸、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他,她才知道丈夫一直在资助学生,“知道了以后,我和女儿都支持他。”

  老丁是个热心肠,在村里人缘好,邻居们也说以前只知道他养猪,却不知道他还在做善事。邻居曹阿姨指着屋旁一辆老旧三轮车告诉记者,老丁每天就是骑着这辆车往返于猪棚和家里,“他实在很伟大,自己过着苦日子,却还要帮助别人。”曹阿姨翘着大拇指对记者说。

  老丁的故事在村里传开后,一家企业老板拿出2000元要资助老丁,老丁虽然当时收下了,但很快就靠养猪挣钱后把2000元还给了这家企业。小年夜那天,村委送来了一笔补助金,老丁再三推辞不过,马上又拿出其中的500元捐给了邻村一名白血病患者……

  “你别看老丁穿的衣服很旧,这已经是他最好的一套衣服了。”东风村村主任丁耀强说,15年来,老丁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没有在家里住过一夜,平时就住在猪棚,每天从早到晚辛苦喂猪、看猪,一有空就扑在公益行善的事情上,“现在能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了,我们由衷地敬佩老丁。”丁耀强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