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9 16:4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04-12 10版 | 查看:708次
在美国,有一点特别不适应——以为自己在逛着老少咸宜的户外用品市场呢,一转身,眼前赫然是齐刷刷好几排猎枪。
第一次走在这种枪支柜台边的时候,眼睛都不敢往顾客身上瞄,听着柜台上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居然就腿软了。
只能一遍遍提醒自己:淡定,淡定,这是个百姓可以自由持枪的社会。
不过观察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枪支,其实也颇有意思。要是看新闻,我来美不过8个月,与形形色色的枪击案“擦肩而过”已经不止一回了:我所租住的公寓楼下自助加油站在某一天凌晨两点发生过一起持枪抢劫案,几个小贼抢了一辆英菲尼迪汽车。去年亚特兰大郊外发生过一起还挺有名的抢劫案,三个毛贼想去一户华裔商人家里打劫,没想到女主人有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毙了一个拿着枪虚张声势的劫匪。最严重的是去年11月在新奥尔良市的枪击案,造成1死9伤,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这起枪击案发生的前一天,我还和几个朋友在案发的那条街上晃到半夜。
看着媒体报道,第一反应当然是惊得后背发凉。不过,与我们同游新奥尔良的友人克里夫夫妇却是悠哉得很。
虽然这家的男主人亨利是个坚决反对持枪的左派,但他并不了解我们的忧虑:担心枪击案干啥?死于陌生人枪击案的概率,比中彩票还难得。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担心交通事故嘛,死在公路上的人可比死于枪下的人多得多啦。
这个亨利今年26岁,是个满脸笑容的美国小哥,每次出门都靠一双腿走着去。要知道,来亚特兰大之前,我在网上看过各种中文资料形容这里治安有多可怕,有人说大晚上的在美国街上走路,需要在兜里搁20美元现金,以备有人持枪打劫。
最近我才意识到,亨利的安心自有道理。
事情的源头,也是件听起来挺可怕的事儿——上周,一个留学生在朋友圈里说“没想到在学校科技广场上办的嘉年华会也会遇到枪手,高高兴兴去参加派对,结果大家都吓得往外逃”云云,惊吓之余,也有点纳闷: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不见学校通知?
平时,学校最爱给学生发邮件:从学校里有啥新活动、优惠电影票,到校园方圆五里都出了什么打劫案,一件不落。华人圈常有口耳相传的故事,讲述学校周边治安有多么恶劣,学校无微不至的通知能给这种氛围提供许多精彩素材:要不是有它们,我可能到现在也不知道公寓楼下发生过英菲尼迪打劫案,只会奇怪这加油站怎么突然多了许多灯,黑夜里把四周给照得亮如白昼。
其实真要看亚特兰大的犯罪数据(谢天谢地,这些数据都在网上公开),学校周围是一圈代表“低风险”的绿色。所以有时候我常常疑惑:在美国,枪支暴力固然是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具体到国人常描述的“乱”或“治安差”,究竟是感知到了身边真正的危险,还是因为不适应身边多了个大喇叭把什么事儿都通知到?
就譬如这一次,仔细一打听,原来出现在校园嘉年华上的“枪手”是指活动现场发现了一个人,身上带着枪!
此前我很难想象,在一个超过一半的家庭都拥有枪支的社会中,公共场合发现了一个人带枪也能成为这么大阵仗的事情。
周末见面的时候,把这事儿跟亨利一讲,他瘪瘪嘴,露出鄙视的表情:“带枪去嘉年华,真是愚蠢。”
亨利的父母家也有枪。每一年冬天,根据老家的法律法规,他们能在清晨的特定时间,到后院射杀一只正在迁徙的鹿,以此准备圣诞节的鹿肉大餐。这就是枪支在他们家族传统中扮演的角色。
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理由,让人在生活中见到枪支。
也就是在这回学校嘉年华之夜后,我翻翻新闻,才发现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去年11月新奥尔良枪击案发生后的24小时里,当地警方在案发老城区逮捕了8名持械者——新奥尔良市是美国治安最差的城市之一;而老城区是一个跟北京后海很像的旅游区,满街酒吧,夜半的时候,街上游人还摩肩接踵。
在我想象中,治安问题如此严重的地方,就算是为了自卫,也该有比这多得多的人出门带着枪啊。回过神来,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这想的都是啥呢,现在也不是美国西部片里那个年代了啊。
黄昉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2日 10 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