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1 21:10 | 来源:人民网 2017-04-04 01版 | 查看:845次
误诊罢工遭到指责 医患矛盾普遍存在
本报驻英国、加拿大、印度、法国特约记者 伍铎克 陶短房 元贞 姚蒙 本报记者 谭卓曌
医患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关系。双方未必相识,但在疾病面前要像战友一样并肩作战,甚至是生死之托。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如今医患双方时常站在对立面,冲突和暴力事件频频上演,让人心痛不已。实际上,医患矛盾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困扰世界的难题,各国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也是费尽了心力,出台各种措施。专家认为,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不和则两伤,敬畏生命,秉持宽厚之心,才是明智之举。
英国医生罢工遭指责
英国医疗体系长期被看作是世界的楷模,但在医患关系上如今却面临诸多挑战。2016年年初,英国出现大规模医生罢工事件,起因是代表医生利益的英国医学会与政府卫生部门在薪资、工作时长等方面谈判破裂,于是英国医学会组织了初级医生(临床经验少于10年的医生)罢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在为期1天的罢工中,超过1万名初级医生离岗,3.1万名初级医生以调班的方式间接罢工,超过3300台手术被取消。
在英格兰林肯郡的一家医院,20名初级医生放下工作,站在医院门口挥舞示威标语,导致医院230个预约被迫取消。当地民众指责说,医生们只考虑自己工作辛不辛苦,工资来年涨不涨,却不反思过去一年里,有多少次面对亟需救治的病患时,只会说自己忙不开,让患者苦苦等待。
为改善医患关系,督促医务人员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2008年,英国卫生部发布《英国医疗改革纲要》,规定医生、医院收入将和患者满意度挂钩,病人将为医生、医院的服务评分,分数将作为考评依据,影响政府财政拨款的比重。
托马斯·凯恩是英国独立医疗研究机构“福斯特医生”的一名研究员。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医生挣多少钱患者说了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医患矛盾在各国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解决医患矛盾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医疗卫生事业究竟应由国家掌控,还是交给市场去完善。但不管怎样,政府应负起更多责任,保证人人都能看上病吃上药。
加拿大医患矛盾多由误诊引发
在加拿大,医患矛盾多由误诊或医疗事故引发。2016年,加拿大医保协会和加拿大医保互惠公司联合推出的报告指出,2004~2013年,医保协会受理医疗事故投诉1593起,医保互惠公司受理1391起。这些医疗事故多是疏忽所致,比如手术时将纱布、棉球等遗忘在患者体内,甚至把患病部位弄错,在不需要动手术的部位做了手术。
近日,又有两起医疗事故在加拿大引起轰动。第一起是今年2月,一名11岁女孩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急诊,3次被医生误诊为感冒,其实女孩患的是A型链球菌感染,由于耽误治疗,导致左臂、右腿截肢。第二起是今年3月一名儿童被医生误诊为“无病”,结果次日因肠扭结再次入院,3天后不治身亡。
上述医疗事故均引发了医患纠纷,但在加拿大却几乎看不到医闹事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加拿大有一套处理医疗事故的体系。加拿大通常不正式公布详细的医疗事故统计数据,但针对每件重大医疗事故则会遵循公开、透明的处理原则,及时公布进展和结果。医疗事故责任由第三方机构调查判定,患者及其家属遵循正常渠道申诉会被及时受理,若是采用“非常规手段”则可能适得其反。执业医生的监管由省医师协会负责,该协会如发现医生违背行业规范,将会处以警告甚至吊销行医资格,若是触犯法律则由法院审理处罚。二是,加拿大实行层级医疗管理体系,除急诊外,医院不设门诊,住院部封闭管理,且有警察24小时值班,医闹无从下手。
不过,加拿大处理医疗事故的过程比较冗长。一些陈年的医疗事故至今处于“后续调查阶段”,有的办理过程长达20余年。
印度医生频频被打
印度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很多医生经常被患者及其家属骚扰,一些人甚至用黑社会手段对付医生。
医患冲突在印度小城市的公立医院尤为严重。上周,在一家地方医院,三四十名暴徒殴打医务人员。3月27日,《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自3月12日以来,印度各地公立医院已发生6起患者攻击医生事件,最严重的是一名医生的眼睛被刺瞎。
为呼吁保护医生,马哈拉施特拉邦4000多名医生和医学生停止工作6天,他们在联合声明中说:“我们知道停止工作违背医学誓言,但当暴力成为家常便饭时,我们又该怎么办?”他们提出两项要求:一是限制家属进入医院,防止暴徒聚集;二是为医生配备保安。
类似罢工和抗议在印度不止一次上演,政府一再承诺为医生提供更多保护,但并未付诸行动。过去18个月,新德里公立医院共发生8次患者及其家属袭击医生事件,随后医院安装了报警和闭路摄像系统,但一位医生表示,报警系统没发挥作用,因为没人负责查看监控。
印度亚洲心脏研究所精神科医生坦科博士认为,有力的安保能起到警示作用,警告那些不理智的人三思而后行。但也有专家认为,仅靠安保系统是不够的,不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方法。另外,印度相关法律也有待完善,法律虽然规定殴打医生最高可判7年监禁,但取证非常困难,难以落实处罚。
法国人打医生当场拘捕
法国同样存在医患矛盾,但很少出现双方打骂事件,原因在于一旦打骂就已超出医患矛盾的范畴,上升为治安事件,有理也会变成没理。比如,一些治安不好的街区也曾出现过打骂医生事件,这时警察会立即到场拘捕作案者,随后法庭按照刑事犯罪来判刑。
法国解决医患矛盾主要依赖完善的法律与体制。如果患者认为医生诊治存在问题,首先可与医生就分歧进行讨论和协调,如不能解决问题,病人可上诉到地区医生工会委员会。这是一个中立的、权力很大的职业组织,专门监督医生行医情况,可对医生进行制裁甚至撤销行医资格。委员会收到病人材料后会及时展开调查、做出裁决,如病人认为不足以解决问题,还可通过司法机构进行诉讼。诉讼前,委员会将进行一次调解,调解不成则进入正式诉讼。
法国专家认为,在哪行医都有风险,因为医生很难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医生只能最大程度地帮病人应对病情,却无法保证能彻底治好疾病,这就是可能产生医患矛盾的地方。因此,无论是法庭还是医生工会,更多地把医治态度、是否尽心尽力、是否遵守职业道德等来作为评判标准。为减少医生心理压力和赔偿风险,法国规定每名医生必须购买保险,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赔偿由保险公司负责。
医患是命运共同体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认为,国外情况对我国有以下启发:首先,妥善处理医患矛盾要有健全的法制,而法治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其次,建立第三方调解机构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最好途径,过程中政府应起监管作用;第三,如无视医疗制度的根本问题,医患矛盾永远难以划上休止符。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医患关系,使严重伤医和医闹事件呈减少趋势。比如,保持坚决打击涉医犯罪的高压态势;完善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制度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优化诊疗服务流程,致力于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等。
在胡善联看来,解决医患矛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医患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是主导。一是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二是需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三是规范执业行为,以科学的方法来检查、诊断和治疗疾病。
患者方面也应做到两点:一是认识医学的局限性,直到今天,很多疾病仍无法治愈,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难以改变;二是增强法制观念,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依法依规处理医患矛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