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23 18:1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1月23日 10 版 | 查看:808次
青鲁班
2010年,经朋友的引荐,来到湖南嘉禾县加入福顺机械实业有限公司的陶圣恩和他所在的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福顺机械主要生产水泵、油泵、风机风扇产品。2010年,创立不久的公司很快遭遇到制造业的寒冬,导致公司处于半瘫痪状态,工资也不能正常发放。许多员工选择了跳槽。
负责设备装置检修等工作的陶圣恩来自四川南充市。毕业于四川绵阳市青年职业中专学校的陶圣恩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才从广东来到湖南,就碰上了企业的低谷。
是离开福顺回广东去?还是继续留下和公司共渡难关呢?他左思右想,选择了留下来,带领剩余的13名员工,打算用改良设备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在经过一次、两次、三次的改良失败后,他的队伍中有3个人放弃了,离开了公司,在第四次改良失败后,公司老板肖晚生找到他说:“小陶啊,放弃吧,我看你这样没白天黑夜地做,而且还不拿一分钱工资,我心里都过意不去了。”
倔强的陶圣恩没有选择放弃。经过第五次、第六次失败后,2013年,由他牵头研发的《射芯机的砂模架》被广东一个客户看上并签下了一批订单。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性能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优势明显,这让客户十分满意。公司的订单变多了,逐渐渡过难关。
2014年,广东一个客户下了一批订单,但陶圣恩在试制几个样品后,认为原来的设计不合理,就免费为客户重新设计,并将方案反馈给客户,也没有趁机提高产品价格。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性能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客户十分满意,并承诺以后这项订单专属福顺所有。
“我们这个锻铸造行业,技术要求原本不高,所以利润也不高。以前,我们这里的工人一个人只能管一台机器,现在,每个人至少可以管两台机器,多的可以管3~5台。通过技术改造,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整体利润。”公司董事长肖晚生反映,厂里有70%以上的机器,都是经陶圣恩亲手改良的。
风扇前壳铣床是福顺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套设备,但是该设备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必须得有人守着,费时又费力,为了能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作用,陶圣恩决定拿它“开刀”。
福顺公司员工刘生目睹了这一经过。他说,改良这套设备的时候正是7月,全年最热的时候,而且蚊子特别多。陶圣恩每天晚上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查资料、画图纸。担心汗水滴下来弄湿图纸,他就在脖子上缠着一块毛巾。白天,就把设计好的图纸在设备上反复实验,包括一颗螺丝的安装他都要亲自动手。两个月下来,陶圣恩整整瘦了15斤。
改良设备虽然成功了,但是陶圣恩并不满足,他一边结合工厂实际,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进行实用型产品的开发;一边将自己的科研产品向国家申请专利,使自己的设计得到法律保护。
自2013年9月3日第一次拿到《射芯机的砂模架》的国家专利证书起,截至2016年11月底,在不到3年里,他已领到了《卧式多级泵出水段铸件》《平衡机的去重装置》《风扇前壳钻孔机》《风扇前壳铣床》《风扇花兰的钻孔固定装置》等23项国家专利证书。其中,有20项实用型专利,3项发明型专利。
拿了这么多专利的陶圣恩早已是别人眼里的技术大师,但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仅有中专学历的他要比那些专业人才多付出数十倍的努力。
“我没有上过大学,有时候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一筹莫展。但是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然后针对遇到的问题去找解决办法。”陶圣恩轻轻地打开抽屉,大大小小的50多个笔记本映入眼帘,有的纸张已经泛黄。
“这些笔记本见证了我的学习历程,上面的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还在找办法解决。”陶圣恩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们对我来说就是珍宝。我就是喜欢钻研它们。”
尹振亮邓和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洪克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