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志愿者:让生命有尊严逝去(图)

发布时间:2017-01-17 22:11 | 来源:辽沈晚报 2017年01月09日 08版 | 查看:2303次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2014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马斌。本人供图

人们常说,生命有两端,一端是新生,一端是落幕。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2014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马斌和他的同学及青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一直行走在生命的两端,从城市边缘社区的困境儿童到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临终之人,他们打心底里期盼着,用自己的志愿行动,能为新生迎来希望,让离去变得安详。
  和癌症晚期患者种小草
  听着他们讲述生命历程

  2013年,马斌成为临终关怀服务的一名志愿者,“虽然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从没想过这段经历,会成为让自己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马斌说当第一次走进家徒四壁的贫困癌症患者的家里,第一次看到一个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老人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第一次与他们牵手,一起去完成一件事后,从此,让生命有尊严的逝去,成了他和他的同伴们心中为之努力的方向。
  从手足无措到依依不舍,从无力到有力,马斌说志愿者们把临终关怀服务看做是一场陪伴生命逝去的旅行。“当我们与服务对象共同栽种的小草生根发芽、生机勃勃,当我们听着他们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自己的生命历程,当我们听到老人爽朗的笑声,直至他们安详的离开。我们相信也始终相信,坚持总归是会看到收获的,当更多的人加入到临终关怀服务的队伍里,我们会看到,生命末路不该是孤独、阴暗的样子,而它原本应该是铺遍了鲜花,充满着鸟叫”。在我国,“临终关怀”还是个新鲜事物,通过自己的服务,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临终关怀,也是马斌和小伙伴们感到欣慰的事。
  “如果非要用一段话来形容我们的服务,那我想应该是:我们用陪伴和温度,让生命尊严、温暖、安详的逝去,正如称职的妇产科医生,用欣喜的心情迎接生命的到来一样”。
  放学后“无家可归”
  他们为孩子建学堂

  2014年,马斌和小伙伴们来到了沈北的一个村改居社区。这个社区中大部分的青壮年都长年在外务工或是摆摊营生,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放学之后,在这个社区中,会经常看到一群疯跑的孩子,没有家长陪伴,没有人看护,他们中间有很多是贫困、单亲家庭、有很多是留守儿童。
  在街道和社区的协助下,志愿者们为社区中的这些孩子们建了一个叫做社区学堂的“新家”。马斌和小伙伴们拿着螺丝刀一个个安装学堂里的桌椅,和孩子们共同设计和完成了学堂的装饰。在这里,有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们的陪伴。对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有舞蹈、音乐、绘画特长培养课堂、有读书会、有情绪管理与自我防护小组活动,还有一次次登台演出展现自我的社区融合活动。
  “我们这一群大孩子每天坚守在这里,放弃娱乐活动、放弃休息时间,甚至有人拖着病躯、风雨无阻来到这个简易的学堂中,只为了给孩子们去打开通往另一个多彩世界的大门。2015年夏天,我们所有的志愿者在录音棚里录了一支MV《最好的未来》,送给孩子们,其实也是送给我们自己”。
  在马斌看来,这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大孩子在城市边缘的夹缝中遇到了另一群处于困境当中的小孩子,他们付诸了行动并坚守着,他们愿意用爱去托举起这些孩子们最好的未来。
  寻找最美志愿者
  等您来报名

  辽沈晚报携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志愿者关爱行动”,在我省寻找各行各业的最美志愿者,并评选“十佳志愿者”和100名最美志愿者,并为“十佳志愿者”颁发证书和2000元正能量奖金,为100位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并送上新春礼包。
  报名截止时间:1月12日
  报名方式一: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ZAKER”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定位沈阳后,点击活动页面报名
  报名方式二:将姓名、简历、联系电话、个人照片发送至邮箱:zaker-sy1@163.com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朱柏玲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