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5 22:14 | 来源:上观网 2017-01-14 10:20:30 | 查看:1036次
作者:王志彦
下一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强化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以基本性的制度框架为核心,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行开放与创新相结合的改革系统集成。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主动承接更多更大的压力测试,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序开放,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在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同时,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
周三下午,普华永道大中华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柏基从浦东新区人保局副局长李灿手里接过一份“行政许可证”,意味着中国大陆首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开业。
从无到有,从筹办到开业,这家培训机构用3个多月时间,就走完了审批流程。这样的效率让企业意想不到,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制度创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让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打破体制束缚建立新制度范式
改革打破原有经济管理体制束缚,一系列新的制度范式被建立起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外资审批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经过3次修订完善,负面清单由190条缩减到122条,90%左右的国民经济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外商投资逐案审批的管理方式。目前,自贸区超过90%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办理时间由原来的8个工作日减少到1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10份减少到3份。
自贸区“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高效运行,一线进境货物当天入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区平均水平分别缩短78.5%和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约10%。
自贸区创设了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建立了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全面市场化、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核心领域金融改革的制度安排和操作路径,基本形成宏观审慎和风险可控的金融监管体系。目前已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6万多个,业务涉及110个国家和地区、2.7万家境内外企业。
上海自贸区还建成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监管信息,初步形成了信息查询、协同监管、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社会监督、数据分析和双告知、双随机的“6+2”功能框架,实现了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管。
三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确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确立了符合国际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确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了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一级政府管理体制,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政府职能转变新突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应勇表示,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防范风险作为重要底线,把企业作为重要主体,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着力点,紧紧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本定位和关键环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总体上达到了三年预期目标,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制度创新培育“苗圃”不栽“盆景”
改革“解不解渴”,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
去年4月,“证照分离”改革在浦东新区率先试点启动,市人社部门很快发布了《关于在浦东新区设立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施告知承诺的办法》,明确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权限下放浦东新区,并实行告知承诺制。这让普华永道等不少外商投资机构嗅到了商机,很快提出了到自贸区开设培训机构的意向。
过去,在国内法律服务市场中,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律师事务所各自只能分别提供中国法律服务以及外国法律服务。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后,这样的“楚河汉界”被打破了。作为首批23项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之一,上海自贸区允许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互派法律顾问”,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奋迅律师事务所由此成为了首家联营试点。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大年谈起这次“吃螃蟹”的尝试时格外兴奋:“目前联营的进展相当顺利,已共同处理了200多件案子,涉及投资、合规等多个领域。”
前不久,《关于进一步拓展自贸区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通知》出炉,新一轮自贸区金融改革拉开大幕。今后,自由贸易账户的主体资格放开至全市科技创新领域,通过个人自由贸易账户,各大银行可为全上海科创企业引进的海外高端人才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以上海市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可复制推广作为基本要求,不搞“政策洼地”,不栽“盆景”,用培育“苗圃”的标准推进制度创新。三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已有10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发挥了服务全国“试验田”的作用,也用实践证明了,制度创新而非优惠政策,才是驱动经济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内正在作业的工人。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强化改革系统集成
放眼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应勇表示,下一步,上海将深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基本遵循,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强化制度创新和改革措施系统集成,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透露,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方面,上海已做好准备,将从多个角度对标。“总体上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三年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与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的管理理念和基本制度框架。但是,还有一些领域存在着差距,比如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度可以进一步扩大。”
下一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强化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以基本性的制度框架为核心,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行开放与创新相结合的改革系统集成。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主动承接更多更大的压力测试,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序开放,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在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同时,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
此外,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科创中心、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从改革理念、制度体系上进行总结和试验,形成更多管根本、有成效、立长远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未来,实现政府经济治理模式的再造,发挥浦东新区与自贸试验区一体化运作优势,深化一级政府框架下政府管理的整体创新,以“放管服”为重点,加快探索建立和完善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经济治理体制机制,仍将是上海自贸改革的“重头戏”。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陆方舟表示,浦东将推出“三全”工程,也就是企业服务“全网通办”、个人事务“全区通办”、政务事务“全员协办”,依托网上政务大厅,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体系。
浦东还提出了“政府再造区”的理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再造区”将涵盖组织机构调整,绩效考核提升等改革要求,也涵盖了政府内部以及政府与市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综合性改革。浦东将以此为抓手,更好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系统集成。
图片来源:海沙尔 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