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4 21:22 | 来源:钱江晚报 2016年12日21日 A24版 | 查看:701次
在一片“别让曹德旺跑了”的喊打喊杀声中,低调如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也不得不出面回应。
“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他并认为,“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曹的回应让人感觉很不是滋味,这位福建籍商人33年来,公益捐赠累计达到70亿,被誉为“中国首善”,他创办的企业给各地带来的税收不计其数。现在仅仅因为一个10亿美元的投资,就要面临这么大的质疑。曹的激动和委屈,不难想象。
不止曹德旺,事实上很多大企业家都开始面临这样的质疑,他们屡屡被问及对外投资的事,被分析动机,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可很少有人去想一想,一个企业家,背井离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播下种子,他要冒的风险远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大。我们很多人却无视这种选择背后的理性,试图把一些观念强加给他们,用背叛这样的字眼让这些商人惴惴不安,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不得不出来一个个表态,立军令状。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敢于拓展,敢闯天下的商人,中国经济才有如此的活力。有了他们,世界才对中国商人刮目相看。他们带出去的不仅有资本,还有软实力、文化。
我们浙江就是个典型,改革开放以来,多少浙商走出自己的家乡,哪怕再偏远的地区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给当地带去了新观念、新思维,带去了资本,也带去了活力。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一步步发展壮大,有的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有的成为一行一业的翘楚,他们也是自强不息的浙商精神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现在他们富了,拥有了雄厚的实力,他们也开始反哺自己的家乡,这几年,我省浙商波澜壮阔的回归潮,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吗?没有遍布世界的浙商,浙江也不可能成为制造业大省、出口大省。
中国商人迟早要走出去的,吉利收购了沃尔沃,现在沃尔沃重新焕发生机,吉利本身也从中获益匪浅。这是个双赢的选择。中国企业只有到国际市场这片大海里闯荡,才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现在人人学华为,可如果当年华为不做出“走出去”这样明智的选择,华为是否还有今天这样的盛况?
而且,市场在哪里,工厂在哪里,这不是很自然的事吗?如果在美国投资能获利,又能促进当地的就业,受到当地的欢迎,这不是很好的事吗?这不仅有助于化解中国制造业的过剩产能,还有助于树立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
眼下,反全球化的思潮正在世界风起云涌,企业以后可能会面对更多的贸易保护政策。传统的贸易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我们已经不可能像以前的全球化一样,中国的全球化就是要共同富裕。现在有一批中国企业愿意出来做这个事,愿意与所在国一起分享发展的红利,我们应该鼓励才是。
不能否认,确实有少部分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在转移资金,但把所有人的行为都冠以“跑路”,这肯定不符合客观事实。不加分辨地指责,没搞清楚情况下就下结论,伤的是商人的心,丢的是自己的脸。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应被道德化或政治化解读。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一打一大片,除了制造噱头,满足一些人猎奇的心态外,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在这种非理性的情绪面前,保持一份冷静非常重要。苛责不仅无助于留住资本,相反会让更多的人在明明是正确的选择面前裹足不前。这不是中国的胜利,而是中国的损失。
一些人的歇斯底里不是在体现众口铄金的强大,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也实在没有必要对这样的行为表现出过分的敏感。中国的增长速度依然排名世界前列,它的潜力远远没有释放,依然充满生机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绕开中国,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定力。
对现象的讨论应该回到问题的本质,中国制造业成本升高是个客观的事实,怎么改善投资环境,怎么降低企业的负担,怎么来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更多的商人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国,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