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组1000天:依法治国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发布时间:2016-12-19 14:45 | 来源:南方网 2016-09-28 09:07 | 查看:547次

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改组成立以来,法治不仅是历次会议都涉及的内容,也是讨论最多的议题。可以说,法治与改革二者已经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深改组成立1000天来,依法治国也已让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自2013年12月30日到2016年9月24日,1000个日日夜夜里深改组共召开27次会议,其中有19次涉及司法体制改革。数据显示,在27次会议官方报道中,关键词“司法”出现了97次,“依法”出现了71次,“法律”出现了60次,“法治”出现了50次。这也足以说明法治已成深改组1000天的主线,法治思维也已成改革的一般思维。

  立法更加完善。依法治国,立法必须先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改革提供动力,法治提供保障,而立法则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近三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务的研究意见》、《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桩桩件件都使得立法不断趋于完善,为依法治国夯实了底气。

  执法更加规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系于执法。诸如《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方案》、《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等,都已经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如此既推动着执法越来越规范,也解决了有法不依的法治难题,更为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司法更加公正。“法乃公器,民为邦本。”法不阿贵,法不徇情,才能守好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自成立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审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为司法公正筑牢了制度基石。

  守法更加自觉。全民守法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1000天来,深改组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在努力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同时不断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引导人们守法、用法。而今依法治国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守法已渐成全民共识。

  法治建设,永在路上。“十二五”收官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也明确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进展顺利,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上已经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框架正在逐步确立。

  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深改组成立1000天来,倾力推进依法治国已经让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筑梦“十三五”,领导干部更应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以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成效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南方网李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