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0 18:36 | 来源:钱江晚报 2016年11月20日 A0005版 | 查看:1434次
衢州老太程爱仙:很享受帮助别人,只是能力有限每天只能供应30人
程爱仙在为上门吃饭的人打饭,身体已经佝偻了。
本报记者 盛伟 文/摄 中午11点,衢州城区闹市一条弄堂口的凉亭内,坐了一群端着饭盒的人,他们都在等着自己那份免费午餐。
67岁的程爱仙像往常一样开始张罗,“今天的菜是大白菜煮油豆腐炖肉,很好吃的,你们要吃饱吃好但不要浪费。”
程爱仙这个爱心饭摊,“开张”已经半年多,除了自己日常用度,她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全用在了做公益上。“我能力精力有限,每天只能供应30个人的饭菜。”老太太说。
“我一直单身,没有太多牵挂,人死钱又带不走,有人说吃喝玩乐是享受,能帮助别人我觉得很快乐,这才是真享受。”
五千多元退休工资
全拿出来免费请别人吃饭
水亭门是衢州名气最大的一条古街,每逢节假日,这里熙熙攘攘游人如织。
沿着水亭门内一条小巷右拐三十米,就是程爱仙免费施饭的凉亭。程爱仙就住在凉亭边一栋老式住宅楼里,房间约五十平方米,基本没什么装修,也没有一样看上去像样的家具。
“这房子是公家的,我住了几十年了,现在每月还要付租金。”程家仙说。退休前,她在衢州某行政单位上班,现在每个月能领到5000多元退休金。
程爱仙没结过婚,现在也没什么家人。没什么爱好,也不喜欢旅游,她最爱做的事,就是帮助他人。“我的钱留着也没什么用,一定要花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她每天的生活很规律,早晨8点醒来,吃完早饭,就往菜场跑。为了节省开支,供30个人吃的米和菜,她总是自己扛回来。程爱仙以前办过一所民工小学,以前教过的一个孩子听说她在做公益,主动过来帮忙烧饭。
为了免去上下楼之苦,“厨房”就设在楼道里,十米之外就是派饭的凉亭,搬运饭菜十分方便。
每天换着花样烧菜
“怕人家吃腻了,就不来了”
程爱仙的免费饭摊每周开放5天,周三周四休息。
凉亭的一根柱子,挂着一块纸板,上面留着程爱仙的手机号码。有需要吃饭的人,可以提前打电话预约,这样免得浪费。不过,随着爱心饭摊在衢州的名气越来越大,现在每天30份饭很少有剩下的。
55岁的李林仙每天准时来到凉亭,有时还带着10岁的儿子。
李林仙平时在衢州城里打临工,她的丈夫65岁,身体不好,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两个孩子,全靠李林仙赚钱抚养。“在外面吃顿饭,最少也要5元钱。感谢程老师,让我每天都能吃上热饭,她真是好人。”
程爱仙尽量每天都变换饭菜口味。“比如今天吃白菜炖肉,明天就会换土豆,反正尽量不重样,免得他们吃腻了不来了。”程爱仙开玩笑地说,“虽然不用付钱,但我还是要把他们当成顾客,让他们感到世界是温暖的。”
她有一个心愿
将民工子弟学校继续办下去
在衢州,程爱仙算是一个名人。之前,她办了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因为学费低甚至免费的做法,曾被当地媒体多次报道过。
本来,以她的经济条件,退休后的日子应该会很轻松,但她却选择了一个艰苦的办学之路。
程爱仙说,之所以选择为民工子女办一所学校,是因为多年前遇到的一件事。1997年,她在街上补鞋时,补鞋匠是一名中年妇女,带着个十岁的孩子。当时,小孩没户口,无法在城里上学,留在乡下上又没人管,只好辍学带在身边,跟着学补鞋。
退休后,程爱仙有了自由,她拿出毕生积蓄,又找了几位不要工资的退休教师,张罗起了这所民工小学。学校招收的每个学生,她都亲自打听过,都是特困户。
前段日子,因为城区改造,被划入拆迁范围的民工学校停办了。于是,闲不下来的程爱仙又送起了爱心午餐。但她的心愿一直没有变过,就是把学校继续办起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场地。
“我今年67岁了,孤身一人无牵无挂,不为名利,就想让那些孩子有书读,我希望有人能圆我这个最后的心愿。”这位可敬的老人说。(记者 盛伟 文/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